城市變遷,歷史循印。
青島在不斷變化和發展,老青島銀的記憶有很多開啟點,里院、紅墻、德式建筑……上街里·銀魚巷便是其中的代表地之一。
擁有百年歷史的銀魚巷鐫刻著城市濃縮的溫情記憶,小巷僅長255米,卻深藏著城市文化與歷史瞬間,一街一巷凝固著時光縮影。
日占時期的“銀魚街”被稱為“椎南町”,是德日殖民統治時期最早開發的街區之一。
因為位置臨近火車站,旅館聚集,是落魄的貴族大臣們的暫住的煙花柳巷,所以也被老百姓們稱為“贓官巷”。
銀魚巷的名字來源于其誕生初期的德文路名“Silberfisch straBe”,意為“銀魚”,但實際上“銀魚”指的是帝國海軍的一種不帶星的上尉軍銜,而非真正的銀魚。
隨著城市更新的浪潮,全新的潮流文化涌入銀魚巷之中,為這條鐫刻著老城記憶的小巷里,增添新的蓬勃與生機。
新的介質與內容與百年歷史的空間載體中,得以碰撞相融,兼具新潮生活方式與內容深度,成為青島歷史生態街區的天花板。
原生感VS潮流感
城市更新有兼得解法
在老青島人心中,銀魚巷印刻著生活、交際、商業的細小場景,所有的生活記憶溫存在小巷里的一磚一瓦當中。
via:@銀魚巷@Lan%
如今這里的建筑通過修繕煥活,匯聚多元品牌商家,復古市集、藝術生活節、快閃活動、小眾展覽……越來越多的藝術形式在催生出銀魚巷新的形態與力量。
via:@銀魚巷@李家澤@愛好是觀察人類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這里city walk、打卡逛吃?更多的,我們看到了這條小巷里的個性鮮明與包容態度。
via:@銀魚巷@Jrada.Q
老城區與新文化的合二為一,所有的新型生活方式與活動變得似乎有了魔力,新鮮好玩,直戳年輕群體的癢點與爽點,也填補了青年文化的精神需求。
via:@銀魚巷@孫懟懟
小眾有趣+創意玩梗
銀魚巷讓年輕人狠狠上頭
銀魚巷現在已經變成了不必刻意推薦,人人皆知的網紅打卡地,“網紅”的定位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它的傳播度達到最大化的影響,也使青島這座文化荒漠的城市有了小眾潮流的代表地。
(2024銀魚巷萬圣節現場)
via:@泥試試@小點又出發啦
但他是否滿足了所有來此年輕人的期待呢,除了贊揚網上也不乏很多吐槽的聲音:
“就一條小巷子,兩步路就逛完了”
“停車真的很難很火大”
“到處都是人,根本感受不到想象中的氛圍”
“旅游淡旺季反差明顯,淡季商家堅持也很難”
“除了創意活動比較吸引人,平時來街區玩的人也不多”
via:@銀魚巷@Jrada.Q
這似乎不只是銀魚巷的小困境,也代表了國內大部分熱點街區的現狀,我們希望有人去,能讓更多人看到這里的獨特與純粹,也希望不要有那么多人來,人文感受變得匆匆和淺表,那些真正想讓大家看到感知到的,似乎變得沒那么容易。
via:@銀魚巷@好吃懶做地瓜丸嘰@小嚶
人文交融,生活輪轉,屬于銀魚巷的文化鏈接正在繼續。
#你對青島的商業現狀也有話說?
如果你對青島的商業現狀和青年的生活方式
有自己的些些看法或想吐槽
歡迎寶子們投稿開麥 一起激情探討發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