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吃好吃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寶寶什么時候加輔食,輔食和牛奶怎么安排?什么時候以奶為主,什么時候以輔食為主?
不僅關乎寶寶營養需求,也和寶寶能力養成密切相關。
從液體到糊狀,從糊狀到固體食物的過渡,是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咀嚼能力進步的標志。
第一口輔食吃什么?
《中國0-6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有說過,6-12月齡的寶寶貧血的概率最高,主要原因是輔食引入不當導致。
一般在寶寶6個月之后,體內存儲的鐵被消耗的差不多,單靠牛奶無法達到供需平衡,需要從其他輔食獲取并補充鐵元素。
所以,給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建議通常都是富含鐵的食物。
如高鐵米粉(不加鹽、不加糖)、肉泥、魚泥等。
而大米作為低敏的食物,而且易于消化,也是添加輔食的首選食材。
孩子可以一直吃米粉嗎?
一般嬰幼兒添加輔食的時間是在4-6個月齡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最晚不低于8個月。
輔食添加的原則就是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單一到多樣、由少量到多量。
市面上量產的高鐵米糊在沖泡、營養和保存方面更為便捷,還可以和各種蔬菜泥、水果泥搭配食用。
但是孩子的輔食不能一直是高鐵米粉。
因為輔食添加不僅是為了補充營養,還有鍛煉孩子的吞咽能力、咀嚼能力。
在這期間,孩子會長牙,輔食是練習和刺激口腔的咀嚼能力的好時機。
如糊狀的食物食用時間過長,會錯過孩子的咀嚼能力發育的關鍵期。
會影響孩子對固體食物的接受度,產生挑食等不好的習慣。
甚至咀嚼時長不到位,長期吃軟爛食物,會讓孩子出現換牙期牙齒脫落困難,舊牙齒不脫,新牙齒長出來。
所以,孩子不能一直吃高鐵米糊,食物的性狀要逐漸過渡。
一般到孩子8個月齡大的時候,就可以慢慢從米糊過渡到粥、手指食物。
讓孩子自己抓著食物吃了,鍛煉手眼口腦的協調能力,慢慢嘗試一些顆粒感更強的食物。
如何培養寶寶自主進食力
寶寶會有一個自主進食的敏感期,到8-10個月齡之間,會有一個特別想要自己動手吃東西的階段。
把東西塞到嘴巴里去,嘗試食物的味道,對孩子而言是一件特別有成就感的事情。
父母不要太在意孩子會把衣服搞臟,準備一些罩衣,硅膠輔食圍兜。
抓住這個興趣階段,給寶寶嘗試和練習的機會。
對培養孩子自主進食而言是最好的開始。
培養寶寶自主進食3步:
1、準備手指食物,讓孩子自己練習,用手把食物喂到嘴巴里去;
2、讓孩子玩餐具,給孩子準備不易摔碎、質地軟的餐具,讓孩子試著拿起勺子去探索。
3、給孩子模仿的機會,在孩子面前吃東西,同桌吃飯,在寶寶面前慢動作勺東西,給寶寶學習和模仿的機會,并且鼓勵寶寶不斷嘗試;
寶寶輔食添加學問多,每個月的重點都不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