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院賦能刑事審判
三方聯動彰顯司法溫情
11月6日,包鐵法院運用“云審”在線小程序,法官、檢察官與被告人“隔屏”相望,順利開庭審結了一起特殊的刑事案件。
近日,包鐵法院受理了被告人韓某涉嫌犯尋釁滋事罪一案,因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行動不便,無法到法院參加庭審,為保障刑事審判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承辦法官受理案件后,第一時間趕到被告人位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家中,核實了被告人的身體情況,向其送達了開庭傳票,決定對該案采用互聯網遠程庭審。因被告人操作手機的能力有限,法院技術人員指導其親屬進入“云審”在線小程序,并進行了庭前測試,確保庭審過程畫面流暢、聲音清晰、程序規范。為切實解決異地被告人到庭難問題,包頭鐵路運輸檢察院積極溝通協調協作地公安配合法院開展相關工作。整個過程,取得了協作地公安的大力支持。
開庭前,協作地公安派兩名干警,一早來到被告人家中,幫助被告人操作手機準時參加遠程庭審。整個庭審過程中,法官、公訴人和被告人通過視頻連線同步參與庭審,由于前期準備工作充分,調試服務保障到位,整個庭審視頻畫面清晰,通話順暢清楚,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等程序依法進行,整個庭審紀律嚴肅、行為規范、程序完整、秩序井然,充分保證了控辯雙方行使訴訟權利和表達意見,用時半個小時即審理完畢并當庭宣判,圓滿完成了這起刑事案件的“隔空”審理。此次特殊的庭審,不僅節約了司法成本,提高庭審效率,降低押解過程風險,緩解法院警力有限的情況,也讓被告人感受到了法律的威嚴和司法的人文關懷。
刑事審判承擔著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重要職能,關乎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民心向背、法治權威。包鐵法院將以本次審判活動為契機,及時總結辦案要點,促進“個案智慧”轉化為“類案經驗”,探索用科技賦能刑事審判工作,加強與相關單位溝通聯動,持續提升刑事審判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堅持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努力實現辦理刑事案件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文字|秦世晶
圖片|韓雪梅
本期編輯|包鐵新媒體工作室 程婧雯
審核|王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