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enpeace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9)開幕在即。去年在迪拜,各國完成了全球盤點,形成了加速轉型脫離化石燃料的共識。在巴庫,COP29需要推動將承諾轉化為具體行動,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
過去一年里,地緣政治、局部沖突、主要國家在氣候與能源領域的政策變化,這些因素都影響著COP29的基調和主題。在低碳轉型過程中,中美歐等主要經濟體之間不僅有合作,也出現了利益沖突。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梳理出一些將在COP29迎來重點討論的關鍵議題——
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NDCs 3.0)
國家自主貢獻(NDCs)是《巴黎協定》的核心內容。各國一致同意將全球變暖控制在遠低于工業化前水平的2攝氏度,并積極努力將溫度上升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攝氏度以內。NDC是落實這一全球目標的主要路徑,NDC的制定涵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具體目標、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實施策略和時間表。
各國應在2025年2月之前提交新一輪NDC,提出面向2035年的行動計劃。NDC由各國自主決定,它雖然不是談判內容,但將會是氣候大會上一大關注重點。COP29是明年2月NDC更新截止時間前最主要的氣候國際會議,也是推動NDC力度的重要契機。
Troika(COP28主席國阿聯酋、COP29主席國阿塞拜疆、COP30主席國巴西三方啟動的主席國伙伴關系平臺)國家和中美歐主要經濟體的NDC目標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Troika
在COP29期間,以及于COP第二周舉辦的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可能會有一些NDC“先行者”提前宣布新的NDC目標。Troika(阿聯酋、阿塞拜疆和巴西)有可能利用這一時間窗口宣布新的NDC目標,成為時間線上的引領者。不過,這些國家NDC的實際力度如何,仍需進一步觀察。
中國
中國將在新一輪NDC中為從現在到2035年的氣候行動劃出重點并設定主要目標。至2035年,中國的碳排放將完成達峰并進入下降期,因而新NDC中最受關注的元素就是2035年的減排目標。這將是中國首次提出覆蓋全經濟范圍的、絕對量減排目標。此外,中國已經在今年提前完成了2030年光伏風電裝機1200吉瓦的目標,新NDC中將對未來的風光伏發展做出怎樣的規劃,這些問題都吸引了大量關注。
歐盟
此前,歐盟委員會已經提出了建議,在新NDC中納入204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較1990年降低90%的目標。不過,隨著今年夏天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的換屆,歐盟的新NDC如何制定、何時提交,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
美國
美國的氣候目標前途未卜。特朗普剛剛再度當選,他已表態將重新退出《巴黎協定》,甚至可能從氣候變化公約的層面退出,這將嚴重影響聯邦政府在氣候領域的政策和行動。COP29期間,關于選舉結果對全球氣候治理的影響的討論,勢必也將貫穿本次大會。
新的氣候融資集體量化目標(NCQG)
在COP29,各國需要達成一個新的全球氣候資金目標,這是今年談判的最大看點。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COP15上,發達國家承諾,到2020年每年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2020年時,這一承諾并未被兌現,因而該目標被延期至2025年。在巴庫,各國需要明確2025年后資金目標的規模、來源以及出資國家的具體責任。
談判中主要存在兩個核心爭論:出資方是誰,以及出資金額是多少。部分發達國家在會前就提出希望發展中國家共同出資的要求,這一呼聲引發了廣泛關注,也引發不少反對。隨著中國清潔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部分發達國家希望中國承擔提供資金的義務并遵循相關披露要求。
目前,中國南南合作等渠道自愿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隨著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資的逐步增加,中國已成為推動全球向凈零轉型的重要力量。盡管有觀點認為中國應進一步加強其在全球氣候融資中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需要承擔與發達國家同等的責任。
在資金問題上,發展中國家陣營和發達國家陣營彼此間長期缺乏信任。現有的相對寬松的國際框架缺乏有效的履約機制,因此較難監督各國具體的資金貢獻,關于資金類型和使用的透明度有限,而這種情況將進一步影響各國在談判中的決策與態度。
能源轉型
COP28上達成的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至3倍、能效提升一倍以及大幅減少甲烷排放的目標,進一步表明了全球在化石能源退出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上的國際共識。在國際能源署(IEA)最近發布的《從盤點到行動:如何實施COP28能源目標》報告中,也為如何實現COP28能源目標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從技術部署和發展情況的角度來看,風電和光伏被視為技術成熟、成本最低的減排手段。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分析[1],預計到2030年,各國現有政策能使可再生能源裝機量達到2022年水平的2.2倍,這與三倍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
不過,綜合考慮政策和市場發展情況,IEA預測2030年的裝機量會上升至2022年的2.7倍,較接近3倍目標。這也可以看出,現有的政策目標未能充分反映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潛力,許多國家的政策制定并未發揮出引領作用,導致政策目標和裝機增長預測都距離目標實現仍有差距。彌合這一差距不僅需要更高的政策目標,也需要推動并改善配套設施的投資以支持清潔能源的部署。
對中國而言,減少對煤電的依賴不僅是為了履行國際承諾,也是中國邁向低碳轉型的必要路徑。2024年上半年,煤電裝機核準的步伐“變緩”,全國總核準煤電裝機約1034.2萬千瓦,比2023年上半年同比減少約79.5%,煤電核準呈現“踩下急剎車”的趨勢。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持續強調能源安全的優先級下,一些如安徽、江西、新疆等省份依然在審批不利于發揮支撐性功能的大型煤電機組。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和頂層設計的不斷明確,中國煤電行業需要進一步加速轉型進程。與此同時,伴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如何進一步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也是中國能否深化低碳能源轉型的關鍵。
全球適應目標(GGA)
適應議題是發展中國家尤為關注的話題,在氣候談判中的一個關注重點是全球適應目標(GGA)。去年,GGA獲得授權完成第一輪談判,但由于涉及的議題復雜、爭議多,各方在實現目標上的距離依然較遠。
盡管去年的談判成果相對有限,參與國家仍達成共識,表示有必要延長談判時間,以便深入探討并解決重要問題。各方對GGA的期望和關注集中體現了適應能力建設的緊迫性與重要性。盡管預計今年關于GGA的談判不會在短期內形成具體結論,但其焦點將主要集中在如何在程序性上推進,為未來的談判奠定基礎。
單邊措施
與氣候相關的單邊貿易措施(簡稱單邊措施)是以基礎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關注的重點。基礎四國認為,各國應該通過貿易推動可持續產業和服務的流通,但是,發達國家如歐盟發起的單邊措施(如碳邊境調節機制、關稅)對發展中國家有失公平,而且可能推高了全球低碳轉型的成本。
去年COP28開幕前,基礎四國就曾提交申請,希望將單邊舉措列為大會議題之一。今年,基礎四國也已提出相同訴求。在COP29的談判中,預計還將圍繞單邊措施進行一定的討論,以促進更加公正、更有助于全球低碳轉型的國際貿易環境。
參考資料
[1] IEA:Renewables 2024
https://www.iea.org/reports/renewables-20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