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帶娃3年,和公婆一起帶娃3年,說句實在話。
事上難兩全,都是取舍。
要么自己帶,要么說服自己,想要改變別人何其艱難。
而且等你溝通好了,慢慢轉變了爺爺奶奶的觀點,孩子也長大了。
和老人一起帶娃,小區但凡認識的,跟我說的一句話都是:“你崽以前都不哭,現在好愛哭啊!”
爺爺奶奶對她不好嗎?
不,相反,爺爺奶奶和提主的爺爺奶奶一樣,對孩子有求必應。
大冬天晚上11點孩子說餓了,奶奶能立馬起床搞蛋炒飯給孩子吃;
刷完牙后,偷偷關著門,帶著孩子在床上吃零食;
桌上吃飯,孩子說沒有自己愛吃的菜,奶奶能立馬再去搞一個孩子愛吃的;
只要爺爺去接放學,必定不會空手回來。
不是零食就是玩具。
吃飯追著喂
這種在我看來非常溺愛孩子的事情,在公婆剛來家里的時候,不勝枚舉。
本來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穿鞋的孩子,一下子好像什么也不會了。
你想說服他們?不,對老人而言這是天倫之樂,含飴弄孫,他們樂在其中。
甚至但凡你動搖一點,他們都要說服你。
她還是個孩子,你太嚴格了……
公婆幫忙帶娃,時間上我們自由很多了。
身體上也輕松不少,可以安心工作,加班不用擔心孩子沒人接送。
回家桌上就有熱騰騰的飯菜,起床就能吃上早餐,中午還能帶上便當。
周末想出門和朋友聚聚的時候就出門,不用時刻圍著孩子轉動。
上帝給你打開一扇窗的時候,也會給你關上一道門。
你可能會在凌晨5點多被客廳的洪亮的手機音樂吵醒;
也會在買了很多快遞的時候被念叨;
吃的菜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口味也不一定是自己習慣的;
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這種無力、疲累感會達到頂峰。
怎么解決?其實還是取舍,現階段,是工作經濟更重要,還是孩子教育更刻不容緩。
你更在乎哪個?如果你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養育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帶。
如果你沒辦法自己帶,那做好這4件事。
第一:沒有大原則問題,勸服自己
不要在小事上消耗任何一種關系,尤其是生活的小事情。
和公婆的關系也是這樣,住一起那一定是有摩擦的。
今天菜咸了,明天吵到自己睡覺了,后天衛生沒搞干凈……
這些小事情,下班你有時間有精力,就自己做一下。
沒時間沒精力,那就眼不見心不煩,想想老人的付出。
別張嘴就是指責,沒人愛聽。
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只會加劇矛盾。
第二:教育問題該堅持堅持
很多人說要老人幫你帶孩子,你就不要插手,全權交給他們。
他們幫你帶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有些錯誤不應該說。
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而且很多時候老人的認知是局限和落后的,教育不能順應時代。
對是值得夸得,但錯誤不說出來就會一直錯下去。
不評價、不責怪老人孩子帶的好不好是對他們的尊重,對他們付出的認可;
但我們不當甩手掌柜,是作為父母的責任。
也要讓老人明白這一點,父母才是孩子的責任人。
你對孩子好,孩子和我們都會記在心里,但怎么管教孩子,請尊重父母的方式方法。
第三:注意溝通方法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我也沒有做的特別好。
因為我是一個直來直去的人,我覺得我對事不對人。
我只是說出了孩子不當的行為,但并沒有去說你們帶的不好。
但大多數時候,老人會多想,他會覺得你是在嫌棄我帶的不好。
但是沒辦法,咱也學不來那種七里八拐的說話方式,而且那樣老人還不一定聽懂你的意思。
我覺得打直球其實更快捷有效,但要注意語氣和神情,不要在自己氣憤的時候去表達觀點。
1、我經常和婆婆嘮家常,在生活中表達一些觀點,讓他們明白我的原則。
- 做得好的時候要夸,做不好的時候說也是能接受的,對事不對人,咱不聯想。
- 分析事實,你溺愛孩子能溺愛幾年,到時候老了,我們又照顧你,還要照顧她“啃老”。
- 別舍不得孩子做事,只有這樣她才能學得會,才能成長,你什么都幫她做了,她還是不會。
這個過程可能是充滿爭吵或者冷暴力……有時候你覺得老人接受了觀點,嘴上是認同你的,但行動卻無法一致。
其實,我覺得這都是時間問題,我們自己有時候也無法言行一致,喊著要自律,卻也愛睡懶覺。
喊著要以身作則,有時候也會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多些包容和理解,時間會慢慢改變一切,不要帶著情緒去溝通問題。
2、少說“不”多說“這樣做”
一開始我看著自己給孩子好不容易培養好的習慣慢慢消失,覺得特別難受。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看公婆的帶娃方式,覺得哪哪都不對。
怎么能跟孩子說這些呢?
摔跤了為什么要打地板?
哄孩子回家為什么要說挖機里有大灰狼?
馬上就要吃飯了,為什么給孩子打開零食?
所以,那段時間我的口頭禪是:“爸媽,你別這樣,別那樣?”
有一次,婆婆很傷心的跟我說:“是不是我連說句話的權利都沒有了?”
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不知不覺用了這么多負面的詞匯。
“不要”、“不行”、“不可以”……
這種大人、小孩其實都不愛聽,自己也不愛聽。
所以,我有意識的去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
我覺得這樣做XX方法,會更好。
她摔跤了并不一定要找原因,你抱抱她就好了;
你可以告訴等下爸爸媽媽回家沒飯吃,跟孩子約定吃了飯再來看;
我把我的方式告訴婆婆,婆婆試著去做,覺得你這方法確實好用。
我們少了爭吵,孩子也不用被恐嚇,反而越來越好溝通。
最后,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
不要盯著公婆的一舉一動,多關注孩子的言行舉止。
就這么想:“孩子未來會遇到很多事情,我們不能總把她關在象牙塔里。”
就把這種影響當成孩子的一種磨練好了。
沒有公婆未來也會有同學或者其他的影響。
所以,把問題關注在孩子身上,有問題咱就解決問題。
不要過度焦慮,不要讓老人背負著“不容出差錯”的心理負擔來帶孩子。
如果想當將軍,又要有當將軍的能力和魄力;
如果沒時間沒精力,那我們就當軍師,利用好和孩子有限的相處時間,引導好孩子,給公婆獻計策。
養娃之路慢又長,隔代育兒有利有弊,好好溝通、保持好心態,一家人好好的比啥都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