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現代Rotem公司公布了新型K-3主戰坦克的概念設計。據稱,K-3坦克將采用氫燃料電池動力,極大降低了噪音和紅外特征,堪稱坦克發展史上的巨大變革。
不過,俄羅斯專家卻質疑這種設計的可靠性,認為“一輛坦克背著氫氣罐”是極度危險的,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因為這輛“行走炸彈”還必須拖著更多的“自走炸彈”。
前不久,韓國披露了K-3主戰坦克的更多細節設計,包含了不少創新性內容,包括無人炮塔、有人/無人混合駕駛技術、130毫米滑膛炮及定裝式彈藥、油電混合動力、加入AI功能的火控系統等等,有些新概念在俄羅斯T-14“阿瑪塔”和德國KF-51“黑豹”已經看到過。其中最特別的,還是K-3坦克采用了氫燃料電池的電力驅動設計,帶來了諸多性能的提升。
事實上,德國KF-51“黑豹”也提出了氫燃料電池的設計概念。采用這種電力驅動方式,能夠顯著降低坦克的噪音,而且坦克使用電力驅動時不再排放廢氣,有效克服了傳統柴油機大量散發紅外線的缺點。據稱從熱像儀上看,這種電力坦克的后部紅外特征已經“非常安靜”,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坦克在移動時被發現的幾率。
但是,采用氫燃料電池必須在坦克上安裝儲氫罐,這種裝置的安全性也受到嚴重質疑。俄羅斯專家謝爾蓋·馬熱茨基就為此表示了質疑,并在俄羅斯“記者”網站上撰文,分析了韓國K-3坦克這些新技術的一系列優缺點。
馬熱茨基表示,韓國新一代主戰坦克的設計目的,明顯是為了在性能上壓倒其他國家所有的現役坦克,積極為“未來戰爭”做準備。考慮到韓國K-2坦克已經大規模出口波蘭,甚至未來很可能被送入烏克蘭戰場,韓國新型坦克的發展走向也因此成為俄羅斯軍方重點關注的對象。
馬熱茨基認為,韓國K-3坦克明顯借鑒了T-14“阿瑪塔”的三人布局方案,包括將車組人員安排在車體裝甲艙內。K-3坦克的各種革新設計,也是非常符合發展邏輯的,但是最具革命性的氫燃料電動機,在擁有諸多優點的同時,缺點也是極為嚴重的。
他指出,韓國K-3坦克的設計極為突出“隱身性”,而氫燃料電池和電力驅動系統是其中的關鍵,這套系統同時實現了靜音性和紅外隱身性,而且還確保了坦克的高速機動性。相對于傳統主戰坦克,K-3坦克的隱身性具有壓倒性優勢,真正具備了“領先一代”的特征。但是,氫燃料電池必須配備較大的儲氫罐,易燃易爆的特點,目前仍然是無法克服的。
馬熱茨基認為,在坦克上安裝儲氫裝置,不僅安全性是一個嚴重問題,而且“氫脆”現象會嚴重腐蝕儲氫罐,儲存成本很高。即使平時的安全能夠保證,但是戰斗中這個儲氫罐一旦遭到攻擊,尤其是破甲彈的射流攻擊,幾乎必然會被瞬間引爆。
烏克蘭戰場已出現了類似案例,烏軍用日本氫燃料汽車的儲氫罐充當炸彈,爆炸威力極為壯觀,如果坦克也裝上氫燃料罐子,爆炸效果只會更好。
更糟糕的是,如果坦克改用氫燃料電池,后勤補給體系也會受到嚴重影響。無論是T-72、豹-2還是M1坦克,現實中都可以在普通加油站補充柴油、汽油甚至航空煤油,而采用氫燃料電池的坦克,卻必須單獨安排加氫裝置,因為各國的加氫裝置都還不成熟。因此韓國K-3坦克無論走到哪兒,都要帶著一群背著高壓儲氫罐的補給車。
在平時,K-3坦克帶著一群高壓儲氫罐車,最多只是麻煩一些。如果到了戰爭時期,這些高壓儲氫罐車卻會變成一群“自走炸彈”。
普通油車很多情況下只是燃燒,未必會立刻爆炸,但是高壓儲氫罐卻是瞬間爆炸,連逃命的機會都沒有。因此,敵方的導彈、FPV無人機和巡飛彈將會非常喜歡K-3坦克的“伙伴加氫車”。
不僅如此,如果K-3坦克或儲氫罐車發生瞬間爆炸,波及范圍也是很大的,遠超過普通油罐車。這種情況下,其他友軍看到K-3坦克和它的“伙伴加氫車”,恐怕會立刻躲得遠遠的。
由此可見,K-3坦克使用了氫燃料電池后,自己易燃易爆還還不是最糟糕的,拖著一群“伙伴加氫車”,會將“自走炸彈”的問題嚴重性成倍放大。
為此俄專家嘲諷道,德國和韓國在坦克上使用氫燃料電池,看上去似乎是一場時尚的“綠色革新”,但從使用角度看是很不切實際的,更像是德國人遭遇化石能源危機(尤其是買不到俄羅斯廉價油氣)后的一種冒險沖動。(作者:陶慕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