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時,韓先楚已經是第四野戰軍兵團副司令,部隊南下,他順道回到了闊別25年的故鄉湖北省紅安縣。
25年過去,韓先楚鄉音未改,村子里的人知道韓先楚回來了,把他家都圍住了,很多長輩依然喊著他的乳名,外號。
村里一個姓吳的發小對他說:“老哥,你這一身軍裝,真威武啊?!焙芏嗬先艘舱f,早知道你混的這么好,就讓我兒子也去參軍了。
韓先楚笑著說:“當兵可比田間地頭辛苦呢,那可是冒著子彈走呢,我不過是聽了毛主席的話,多看了幾本書,您的孩子去當兵,肯定比我還有出息?!?br/>因為時間緊,韓先楚和鄉親們寒暄幾句便出發了,把身上帶來的東西都送給了大家,有鋼筆,還有一些衣服等,他說,一定會再回來的。
卻不料,韓先楚這一走就是幾十年,新中國成立后,韓先楚因為公務繁忙很少回來,一直到1975年才再次回到紅安縣。
1975年的一天,韓先楚回到故鄉,他這次回來,主要是聽說鄉親們過的不好,他心里很難受,便回來看看。
雖然距離上次回家,已近30年,但大娘還是要堅持給他做好吃的,還要把家里的老母雞宰了,韓先楚趕緊阻攔說,我是回來看望大家的,可不是回來吃飯的。
他脫下軍裝,挨家挨戶串門,就是要了解家鄉人的生活,最后他根據實際情況,反映給縣里,他說,大忙幫不上,也不能走后門,大家要體諒一下。
韓先楚出生于1913年,14歲的時候就離開家鄉參加革命,參軍那天,他的姐姐抱著他嚎啕大哭,鄉親們都告訴他,一定要保護好自己。1931年,韓先楚沖鋒陷陣,當了河口縣獨立營的一個班長,從此后,他的名聲越來越大。
他受到毛主席的關注,大概是1935年,當時在第三次反“圍剿”戰爭中,韓先楚兩戰兩捷,被提拔為78師第232團團長,后來受到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的贊賞,毛主席在抗大上課時,還曾專門點名韓先楚,說早就聽彭老總說過你。
八路軍時期,韓先楚任第11師第344旅688團團長,解放時期任第3縱隊司令員,當時他“旋風司令”的稱號已經越來越響。
建國后授銜時,韓先楚被評為開國上將,后來一直在福建工作,其實距離家鄉不太遠,但他日理萬機,很少抽出時間專門回故鄉。
1981年,已經68歲的韓先楚,冒著鵝毛大雪回到了故鄉,吳家嘴子大雪紛飛,工作人員勸他改天再回,他說改天哪有時間,他就冒著大雪從小道一路走回去,足足走了幾個小時。
鄉親們得知韓先楚又回來了,都去他家了,大家圍著火爐聊天,韓先楚這次十分激動,尤其是得知鄉親們還有的吃不飽,穿不暖,他流著淚說,統計一下多少人生活困難,我來想辦法。
當時秘書看到統計的數據告訴他,困難的人還有很多,這怎么辦。韓先楚說,那就定制一些棉衣,分給老百姓。
可是秘書遲遲沒有安排,原來是不敢動用軍費,韓先楚生氣地說,你不會從我工資里扣啊,我要是死了,就從我兒子工資扣!
韓先楚離開家鄉時,一個老爺爺喊了一句“祖寶”,韓先楚當即淚目,這是他的乳名啊。多少年來,他很少回來,那些老一輩的人去世的去世,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的乳名了。
那天,他在村口的大樹下,和鄉親們合了一張影,他知道,這一走可能以后再沒機會回來了。
1986年,也就是距離他最后一次回故鄉5年后,他突然病重,他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對子女囑咐后事:“我去世后,一定要把骨灰送回故鄉。”
1986年10月3日,韓先楚將軍病逝,家人連忙把韓先楚的遺愿上報中央,最后經過中央同意,把韓先楚將軍的骨灰運回紅安縣,安放在了當地的烈士陵園。
韓先楚將軍,最終回到了鄉親們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