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粟裕被任命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委,但因為身體狀況惡化,他無法實際到崗指揮部隊。所以真正在三個月后率軍赴朝的志愿軍司令員,是德高望重的開國元帥彭德懷。彭總及志愿軍的功勛無需贅述了,但其實無論彭總有沒有入朝,都不影響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彭德懷55年一定會被授予元帥軍銜,并且位次僅低于朱德。
換句話說,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巨大功勞,對彭總個人履歷而言屬于“進一步完善”,影響不到后續的軍銜評定情況,他一直以來都是人民軍隊的副總司令,第二元帥的位置無人能撼動。可對于彭總是這樣,對粟裕就未必如此了。若粟裕當年沒有受到美尼爾氏綜合癥的困擾,能夠帶兵入朝作戰的話,55年他的軍銜會有變化嗎?這要分兩種情況來看。
第一種是粟裕成功指揮了志愿軍,且戰績不亞于彭總:即保衛了新中國的國土安全、穩定住朝鮮半島的力量均衡。其實這也是大概率會出現的情況,粟裕和彭德懷,都是人民軍隊的優秀軍事家。兩人指揮風格、用兵特點有一定區別,但在不久前的解放戰爭期間,粟裕在華東方向積累的大兵團指揮經驗,甚至要多于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這一時期的軍事戰績也處于個人巔峰。
若戰事推進順利,在抗美援朝勝利的戰果加持下,粟裕的軍內地位理應會有顯著提升,甚至有望進入軍委委員層級,大大彌補早期資歷上的短板,55年他的軍銜很可能會提升到元帥一級。以抗美援朝統帥的國內外聲望,若他依然被評為大將軍銜,那反而就有些出人意料了。即便是出于平衡“山頭”或名額限制的考慮,似乎也很難發生。
第二種情況,則是粟裕指揮了抗美援朝戰爭,但戰績未盡人意。粟裕軍事才能超群,尤其是美軍最不適應的運動戰打法,粟裕非常精通,解放戰爭中三野切割包圍、大范圍運動殲敵是拿手好戲。然而要指揮好志愿軍部隊,粟裕對比彭德懷或許有一個短板,就是存在調度不靈的隱患。
抗美援朝初期主力部隊為13兵團,完全來自第四野戰軍。粟裕雖然早年出身中央紅軍,但因為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他跟紅一方面軍、115師體系的官兵幾乎沒什么聯系,無論戰術還是人脈,彼此都不熟悉。
另外粟裕本身不是以資歷、威望著稱的統帥,可能無法像彭總那樣對四野部隊如臂使指。而后續入朝的志愿軍各部,除了三野的第9兵團外,在歷史上也都跟粟裕交集有限,他能不能真正運用自如,或許要打一個問號。
一旦戰爭進程不順利,美軍得以突破三八線北上,導致中國東北邊境安全受到威脅,那無論軍事戰略角度,還是地緣安全、國際政治角度,抗美援朝都不能算是成功。出現這種情況的話,作為前線負責人的粟裕,幾年后不太可能被授予元帥軍銜,甚至連個人聲望也要打折扣。
所以這個機會,對指揮者而言是雙刃劍。當然,沒打好的概率相對很小,早在1950年7月組建東北邊防軍時,軍委領導就考慮到了粟裕的長短板,給他配的3個重要助手,都是四野系統的人:邊防軍副司令蕭勁光、副政委蕭華、后勤部長李聚奎。中央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幫粟裕適應四野部隊體系,消除潛在的指揮障礙。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