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路,原古縣城北,老慈溪縣衙前,入小西門第一條橫街。東往西走向,東起太湖路,西至西門外路。舊時均為石板路面,路南側有街河,20世紀70年代末,南側街河填埋。該路原分三段,小關圣殿至太湖路一段稱前楊家巷,小關圣殿至五馬橋頭稱上橫街,五馬橋頭至小西門稱富禮巷。1932年整理街巷時,為了紀念中華民國的創立,定名為中華路。
光緒《慈溪縣志·街巷》載:“前楊家巷,小關圣殿同東,抵計家橋東河街,巷中路北有九曲同。”“上橫街,東起大方橋,西至五馬橋(已廢)。”明王淮《上橫街》詩:“中鋪白石外青磚,一道東西直似弦。兩帶長廊分左右,行人不畏雨中天。”
縣衙以東路段都已改建,這次就不介紹了。
路中段北側有老慈溪縣衙
中華路(解放路以西段)
房前的石柱是牌坊殘柱
縣衙西側的老宅
城隍廟
五馬橋頭馮宅
原里面有大宅,后毀于大火。
中華路與民主路交界處(五馬橋頭)
中華路古民居
五馬橋頭至小西門稱富禮巷,“富禮巷,方家河邊,可出小西郭門,五馬橋直西,路南富禮坊側,俗稱韓家同,其地有韓家祠、韓家橋。”韓家巷已拆建為勤豐六隊曬場。這一路段原來有許多馮氏房屋,現有江北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中華路79號民居(后門)、寧波市歷史建筑--中華路號81號民居、馮氏府衙臺門等古建筑。
中華路民居,寧波市歷史建筑。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由二組三進院組成。
中華路民居
中華路民居
中華路民居
南面有大片空地(現為菜地),這里以前應該是大宅,這些石橋路應該是原階沿石。40年多年前中華路與顧家巷之間的老宅曾發生過火災,應該是這里了。
古水池
中華路民居
位于中華路西端的古民居,坐北朝南,由臺門、前、中、后三進組成。
以前進去過,因當時不知道其歷史,建筑也比較普通,就沒有拍,現已無法入內。
中華路西端,西側就是原小西門。
顧家巷,位于民主路西側,東往西走向。東起民主路,西至西城沿路。原西食弄(俗稱西倉弄,西起原韓家巷,東至顧家弄)并入,因巷內有顧家祠堂和顧家池,故名。
因中華路(五馬橋頭至小西門)段南側民居,多數位于中華路與顧家巷之間,正門則位于南面的顧家巷,后門則位于北面的中華路,所以將中華路和顧家巷一起介紹。
顧家巷,因巷內有顧家祠堂和顧家池,故名。巷中的顧家池這個知道,在附近名氣很大,稱其為“顧家池頭”。但“顧家”的房子在哪里,至今還沒弄清楚。
“顧家池頭”,光緒《慈溪縣志·街巷》稱:“林家池巷,俗名顧家池,前有林駙馬宅,故名。”
中華路79號民宅,江北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中華路79號是其后門,正大門則位于南面的顧家巷。現存建筑坐北朝南,由大門和正屋組成。該宅從原有建筑規模和建筑形制,應為明代官宦宅第。
天井前殘存二門半座,原為牌樓式臺門,上部已毀,現殘存石質門框。
石質門框上方內外有二對石鼓
石鼓
正屋七間兩弄
隔墻基礎側石采用扁磚拼砌而成,墻體為龍骨磚砌成,上層月梁部隔墻用蘆竹筋谷灰泥制成。
方形木柱和方形石柱礎
通向后進的走廊,從這里出去就是中華路79號。
顧家巷王宅,清代建筑,寧波市歷史建筑。
顧家巷王宅,坐西朝東,一進三合院。
正屋五開間
顧家巷
顧家巷老門樓
顧家巷古民居,坐西朝東,由前后二進和廂房組成。
顧家巷古井
這幢老宅應該就是“西倉”吧,以前看到這房子,感覺很高大,屋前是一片竹林,竹林前面是一片菜地,現在四周都造起了房子,找了好長時間才找到。
老宅西邊的“巷往·小滿”,這應該是民宿吧。
后門,上面原來應該是磚雕。
韓家池頭
參考資料:《寧波市江北區地名志》、《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