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白楊
編輯 | 以安
大模型狂奔兩年 ,走到哪一階段了?
11月12日,百度世界2024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給出了百度的最新思考。
《應用來了》的主題演講中,李彥宏提到,這兩年,行業最大的變化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覺,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大幅提升,讓AI從“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變得可用、可被信賴。
今年以來,百度還開發了檢索增強的文生圖技術iRAG,進一步解決了文生圖的幻覺問題。
基于此,百度判斷,AI應用即將迎來爆發時刻。“今天,基礎模型能力就緒,我們即將迎來AI應用的群星閃耀時刻,每一個應用都是一顆星,每一個應用都將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李彥宏這么說道。
事實上,在推動以大模型為基礎的AI應用生態的建設上,百度已經在加速布局,并走在了前列。
今年4月,百度將原來的文心一言插件生態平臺“靈境矩陣”,正式更名為“文心智能體平臺”,7月這一平臺又免費開放了文心大模型4.0。截至今年11月,百度文心智能體平臺已經吸引了15萬家企業、80萬名開發者入駐。
不難發現,智能體,已然成為百度AI應用生態的關鍵一環。現在,文心智能體平臺上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智能體矩陣,包括公司類智能體、角色類智能體、工具類智能體、行業類智能體。
在一刻商業看來,百度智能體平臺生態的完善,要從兩個視角來解讀。
一來,中國大模型產業過去一年的主旋律,一邊是底層基礎大模型技術的不斷迭代,另一邊則是,大模型在各行各業加速場景落地和拓寬。
這考驗的是AI公司圍繞大模型在技術側、產品側的創新和迭代能力,以及在產業側的落地能力,目前階段,從大模型的豐富度、迭代速度、應用場景落地等多個方面來看,百度無疑是走在最前列的AI企業之一。
這次的2024世界大會上,百度帶來的檢索增強的文生圖技術iRAG、無代碼工具秒噠等,也印證了百度的技術積淀。
另一方面,上述背景下,百度在業界更早探索未來AI應用、構建AI應用生態,則反映出了百度在AI時代的前瞻性。
而結合起來看就不難發現,在大模型和生成式AI的浪潮下,百度過去十年在AI賽道的重投入,正為它加速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從B端到C端,大模型替百度找到了新的增長曲線
近日,沙利文發布的《2024年全球AI生態全景概覽》報告顯示,在全球AI生態全景中,百度與谷歌、OpenAI,位于AI-Native Giant同一象限。
百度躋身這一象限,并不意外——依托在AI上長達十年的技術投入,百度這兩年圍繞大模型加速布局,提前站位,并率先加速了大模型的產業應用,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世界大會2024上,百度透露,截至11月初,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已經超過了15億次,相較一年前首次披露的5000萬次,增長了近30倍,較今年5月披露的2億次,增長了7.5倍。
這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持續進化。“調用量漲這么快,背后是文心大模型不遺余力地升級進化、降本提速的過程,也是我們緊貼客戶需求,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李彥宏這么表示。
過去一年里,文心大模型在加速滲透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帶來實際價值,同時幫助百度智能云進一步打開了B端市場。
目前,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已經幫助客戶精調了3.3萬個模型、開發了77萬個企業應用。百度也透露,百度智能云現在已經擁有中國最大的大模型產業落地規模,一半以上的央國企和大量的民營企業,都在聯合百度智能云進行AI創新。
來看兩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百勝中國,在文心大模型的支撐下,圍繞智能選址、客服、大模型服務、大模型點餐等場景,百度幫助百勝中國實現了多方位的提效、提質。
比如在客服場景下,百勝集團應用了百度的客服產品和大模型能力,為旗下多個品牌提供服務。目前,百度的大模型客服應用已經覆蓋了百勝的全線業務,峰值會話數每天達到數十萬,大模型的每天調用量峰值也達到了數百萬,客服機器人的問題解決率,提升到了約90%。
前段時間,在巴黎奧運會上斬獲8枚金牌的國家跳水隊,背后也有百度的身影。
具體來看,國家隊一線備戰訓練中,采用了百度自主研發的跳水輔助訓練系統,基于云、邊、端一體化技術,這套系統包含硬件、數據庫、云端系統、App系統等等,實際上有了“火眼金睛”和“最強大腦”,能夠捕捉運動員跳水動作的任一細節,實現快速分析、對比、實時打分等,皆可以幫助運動員在訓練前熟悉動作,也可以幫他們在訓練后分析并形成改進方案。
此外,大模型時代,百度智能云,實際上也迎來了最好的增長機會。
當前百度智能云業務已經呈現出了穩健的增長勢頭。今年二季度,百度智能云業務營收達到了人民幣51億元,同比增長了14%,實現了持續盈利,同時,AI貢獻的收入占比也進一步提升到了9%。
值得注意的是,to B市場之外,大模型給百度帶來的增長潛力,也正加速在C端市場釋放出來。
這兩年,在大模型的帶動下,百度旗下的多款產品已經完成了全面的AI重構。
比如百度文庫推出了智能PPT、智能寫作、思維導圖、研究報告、拍圖生文、智能畫本、智能漫畫、智能小說、智能對話、文檔問答、AI全網搜及全場景指令編輯等上百項文本類、跨模態類和多模態類AI能力,共同構成了內容創作的“AI百寶箱”;
百度網盤也不再單純是一個存儲工具,而是成為一站式存儲、管理、消費、分享平臺,成了AI時代的提效神器;
百度在世界大會2024上也提到,這兩款產品目前已經實現了融合——新的融合發揮了兩個產品的原有優勢,而且通過AI能力進行了進一步打通和重構,形成了基于內容生產和消費的高效循環,成為全新的“智能生產力”,同時是行業里真正能做到多功能一站式的平臺。
此外,百度文庫與百度網盤聯合打造的“自由畫布”也首次亮相,它是一個工具類的智能體。據介紹,“自由畫布”充分運用了文庫與網盤的融合優勢,全面打通了過去公域與私域資料的限制。
簡單來說,用戶可以將在百度文庫上無論是搜到的、生成的幾乎所有格式的文件拖入到“畫布”中,并對這些文件進行大意總結、重點標記、框架參考等標記處理,通過直接圈選完成新內容的生成和創作,而且新創作出來的文件,可以通過一個鏈接,直接進行分享、查看、二次編輯等操作。
換言之,通過“自由畫布”,用戶實際上實現了輸入自由、編輯和創作自由、分享自由。
通過“自由畫布”生成調研報告演示
我們看到,在大模型的重構下,百度網盤、百度文庫此類百度旗下的眾多的老牌應用,正煥發出新活力。
截至2024年10月,百度文庫的AI用戶數累計超過了2.3億,AI功能累計使用次數超過了28億。同樣在2024年,百度網盤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10億,用戶使用空間總和超過1000億GB。
更重要的是,隨著它們的定位不再只是簡單的“工具”,而是成為一個個“智能生產力”,在為用戶帶來價值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寬百度移動生態的想象力。
智能體+秒噠,藏著多大的想象力?
過去兩年,在中國大模型產業,圍繞AI原生應用的布局,李彥宏和百度毫無疑問信心最強、態度最堅決。
早在去年,李彥宏就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到“AI原生應用”,在他看來,大模型時代,真正的價值在于原生應用。只有在一個基礎大模型上長出千千萬萬個AI原生應用,大模型的價值才會被釋放出來。
這源于李彥宏對中國市場的深刻認知。上個月與哈佛商業評論主編的對談中,他提到,與其他市場相比,中國更注重應用驅動,盡管中國市場上有數百種基礎大模型,但人們更關心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PMF)。
基于上述前瞻性判斷,當下百度圍繞AI應用生態的布局思路和策略,也在變得愈發清晰起來——基于大模型的能力,打造出一個讓每個人都能輕松參與的開發環境,讓開發應用變得像拍攝短視頻一樣簡單。
其中,智能體,是百度構建AI應用生態的一個重要方向。李彥宏提到,智能體是AI應用的最主流形態,即將迎來爆發點。
在李彥宏看來,做智能體很像PC時代做網站,或者移動時代做自媒體賬號,不同之處在于智能體更像人,更智能,更像銷售、客服、助理,智能體可能會變成AI原生時代,內容、信息和服務的新載體。
“為什么這么說?一方面,做智能體的門檻足夠低,誰都能上手......另一方面,智能體的天花板又足夠高,可以做出功能非常強大的應用,多個智能體的協作,還可以解決更加復雜的問題。”李彥宏進一步解釋道。
截至今年11月,文心智能體平臺已經吸引了15萬家企業、80萬名開發者入駐,他們創建的智能體,目前已經涵蓋了法律、醫療健康、金融、體育、旅行等多個領域,并且已經有企業通過智能體,實現了提質增效。
比亞迪的官方智能體上線后,銷售線索轉化率提升了119%;聯想AIPC智能體,在9月份的互動率提升了89%,銷售線索轉化率提升了80%。
此外,也有越來越多的普通個體加入到智能體的創建中。
比如角色類的智能體更像是升級后的“數字人”——在智能體機制和多模態的有效結合下,更聰明、有情感、有態度。
新東方董仲蠡老師的角色智能體,實現了每周7天24小時在線,實現了一對一教學,一定程度上幫用戶省去了線下學習的時間成本、昂貴的一對一私教費用,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智能體之外,推動產業應用的爆發,是百度在AI應用側的另一個重要方向。
在演講現場,李彥宏發布了百度基于大模型的100大產業應用,涵蓋了制造、能源、交通、政務、金融、汽車、教育、互聯網等眾多行業。
一刻商業注意到,這100大產業應用背后,百度對未來AI時代的應用形態,也有著自己的思考。
“百度不是要推出一個‘超級應用’,而是要不斷地幫助更多人、更多企業打造出數百萬‘超級有用’的應用。”李彥宏這么說道。
基于這一判斷,這次的世界大會2024上,百度推出了最新的創新產品:無代碼工具秒噠。
百度將其定位為“一個不需要寫代碼就能夠實現任意想法的軟件、一個由大模型和智能體組成的全新的軟件、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復雜的多智能體協作工具”——這源于它的三個特性,無代碼編程、多智能體協作、多工具調用。
李彥宏還強調,秒噠跟任何輔助代碼生成工具很不一樣,因為“它根本不需要你能看懂代碼”。
簡單來看,這款產品實現了應用開發、相關系統搭建門檻的進一步降低,甚至一個人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就可以完成一整套系統的搭建。這意味著,不需要去招募項目經理、設計人員、開發人員、測試人員等等,而是自己就可以指揮多個智能體來協同完成任務。
李彥宏現場演示通過秒噠生成活動邀請函
這也是為什么,李彥宏說,“我們將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只靠想法就能賺錢的時代。”
對百度而言,文心智能體平臺的進一步完善、無代碼開發工具秒噠的推出,也意味著新的增長空間。
一邊,海量的智能體,未來有望重構百度的內容生態;
另一邊,現在搜索已經成為智能體最大的分發入口,據百度透露,日均分發已經超過1000萬次,這意味著百度的搜索生態,也能為企業和開發者構建的智能體提供分發和變現支持,幫助客戶增加銷售轉化、提升投放效率,而當公司智能體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共同選擇,百度搜索業務的成長空間無疑也將被拓寬。
此外,秒噠的推出,也極大降低了大模型更大規模落地到產業場景的門檻,對百度而言也是新的增量空間。
更快速度、更廣闊前景背后:百度用技術贏得未來
不難發現,現在的百度,無論是從大模型的布局廣度和深度來看,還是在推動大模型落地進程、更上層的應用生態構建來看,都走得更快。
可以預見的是,百度的這種AI速度,將替它跑出新的增長曲線。
我們看到,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家族還在持續拓展,支持企業和開發者更加靈活地按需調用。
比如今年6月,為了拓展文心系列模型的豐富性,百度文心大模型4.0Turbo發布,并對企業用戶全面開放。
而且為了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門檻,更快推動產業落地,百度在市場策略上也在不斷探索和嘗試。
今年5月、7月,百度先是宣布ERNIE-Speed、ERNIE-Lite、ERNIE-Tiny系列模型預置服務對客戶免費開放使用,再是啟動對ERNIE 4.0、ERNIE 3.5兩款旗艦模型大幅降價。文心大模型 4.0 Turbo的輸入輸出價格,也分別低至0.03元/千Tokens、0.06元/千Tokens。
另一方面,百度還在持續通過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來增強大模型的可用性。
以我們上文提到的檢索增強的文生圖技術iRAG為例,百度將搜索的億級圖片資源與基礎模型能力結合后,能生成各種超真實的圖片,整體效果超過了文生圖的原生系統。
上述背景下,大模型的迭代和應用場景的落地,某種程度上會進一步形成飛輪效應。
天風證券指出:“百度積極推動大模型在不同場景的應用,充分挖掘大語言模型的潛在能力,通過促進企業端的應用需求帶來增量。同時應用的進步可推動基礎模型的創新,相輔相成促進模型迭代。”
最后,總結來看,無論是to B還是to C,AI時代的百度,都迎來了最好的歷史機遇,而百度也在用果敢的態度、十足的勇氣,抓住這次機遇。
這背后的底層支撐,是百度長達十年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
從2013年1月宣布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算起,今年已經是百度深耕AI的第十一年。過去十年間,百度在AI上累計投入了超過1700億。
事實上,回顧過往,AI這條路并不好走,大模型熱潮來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有太多的AI公司都在迷霧中穿行。
但百度用長達十年的定力和耐心,堅守了下來。這一過程中,百度對AI的信仰,從未動搖。
將時針撥回到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李彥宏說了這么一段話:
“目前人工智能所處的階段,是一個容易產生迷茫甚至悲觀的階段,這是大多數顛覆性技術在加速普及之前的必經階段。就像互聯網在2000年后的幾年里經歷的那樣,一些公司消失了,一些人永遠離開了這個行業......但是,當迷霧消散時,一個經濟和社會全面互聯網化的時代開始了,熬過寒冬的小人物們成為了新的英雄。”
再到2021年的那封《致股東信》中,李彥宏寫道:
過去的21年中,每當百度徘徊在十字路口,我都會問自己,什么能夠讓你真正制勝未來?我認為就是兩方面:一是你信仰什么;一是你有多大的決心。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的信仰沒有變,我們相信技術可以改變世界,我們也有決心,有耐心,我們熬得過萬丈孤獨,藏得下星辰大海。
現在,百度終于等來了最好的時代——它正在用AI改變世界,而AI,也在替百度贏得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