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鯊財經社,作者 | 李太清,編輯 | 盧旭成
7月23日,得到聯合創始人快刀青衣在其個人公眾號發文《榮幸!小小的Get筆記居然被騰訊舉報》,刷屏了。
據快刀青衣描述,7月23日上午,三十多位聯合執法人員浩浩蕩蕩突然到訪Get筆記辦公地,稱接到騰訊的舉報,理由是“涉嫌不正當競爭”,需要進行深入調查。事件爆發的原因是Get筆記提供了一項功能——允許用戶將視頻號直播和短視頻內容轉化為圖文筆記。
得到是騰訊投資的企業,其開發的這款知識管理AI產品,也是基于小程序做的,還大量采購了騰訊云的算力。這款日活只有5萬的AI小應用,居然在4月份收到騰訊的律師函,并且在他通過中間人跟微信官方努力溝通協調的情況下,最終在7月迎來了龐大的執法隊。他驚呼,Get筆記會否成為中國第一個被巨頭舉報下架的AI應用產品?
據《2025年二季度AI應用價值榜》(截至6月30日),Get筆記依然存在于月活用戶規模環比增長TOP20榜里,但其受律師函、警告等影響,增速已下滑了4.2%。經過7月的這次聯合執法,Get筆記能否繼續維持在榜單上?難!
(來源:快刀青衣)
藍鯊財經社相信,這不會是第一個創業公司AI應用跟巨頭沖突的案例。因為2025年當DeepSeek橫空出世并開源后,大模型的競爭已變成少數巨頭的游戲。AI競爭焦點轉向了AI應用(即所謂的Agent),一如2007年全球移動互聯網進入iPhone時刻后,隨后10年迎來了移動應用的百花齊放,字節、美團、拼多多、小米、快手等都是那個階段誕生的明星公司。
7月23日,藍鯊財經社拜訪某AI大廠的高管W,他提了一個觀點:AI應用已到了”最后一公里“競爭階段,2026年可能會有驚艷的AI應用冒出。2025年正是各種AI應用亂戰,“烈火烹油"的煎熬階段。這樣的巨無霸企業也要通過出律師函、舉報到國家相關部門等手段,“磨刀霍霍”砍向創業公司的AI應用。
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聯合QuestMobile推出《2025年二季度AI應用價值榜》。月均下載用戶數TOP20的AI應用里,豆包、即夢AI、豆包愛學、貓箱、小云雀是字節旗下,文小言屬于百度,通義屬于阿里,元寶屬于騰訊,可靈AI屬于快手,納米AI搜索屬于360集團,訊飛星火屬于科大訊飛,這些行業巨頭所研發的AI應用占了60%。
而DeepSeek、Kimi、快對AI(作業幫)、智譜清言(智譜)、星野(MiniMax)都屬于巨有錢的高成長公司,只有教人戀愛(泡妞)的聊天工具lovekey屬于蘇州猜猜看科技,AI視頻繪圖寫作精靈屬于北京墨櫻科技,光速寫作屬于廣州博美。草根創業團隊所占的AI應用只有15%。如果算上DeepSeek、Kimi等高成長公司所研發的AI應用,那么非巨頭公司所有的AI應用只占40%。
巨頭公司的AI應用已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字節跳動,充分發揮其“AI應用工廠”的狠勁——有5款AI應用上榜,占25%。
有人可能又要罵這些互聯網、科技巨頭壟斷AI應用市場了,甚至想罵出15年前的那句“狗日的XX”。但站在藍鯊財經社的視角看,AI應用屬于兵家必爭之地,指望巨頭不做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醫療、企業服務等AI提效生產力特別明顯的領域。
比如AI六小虎之一的百川智能宣布不卷通用大模型,專注做2B的醫療AI應用,聯合兒童醫院等發布兒科大模型的同時,字節有小荷AI醫生,騰訊有健康管理助手,支付寶有AI健康管家(超7000萬用戶),螞蟻集團6月26日推出了健康管家AQ,7月23日阿里旗下的AI旗艦應用夸克將“主任級AI醫生”能力集成到AI搜索里。
7月22日,零一萬物發布了“萬智”企業大模型平臺2.0,并推出超級員工智能體“萬仔”。7月23日,阿里旗下的瓴羊公司發布了阿里集團首批企業級 Agent 產品——客服、銷售與企業服務Agent。而員工智能體幾乎所有的大廠都在做。更不要說文庫、高考志愿填報等垂直AI應用了。
7月中旬,藍鯊財經社跟智譜AI的投資人D交流。作為AI六小虎之一的投資部門工作人員,他們以財務投資為主,而非配合智譜AI做戰略布局和協同。他提到,2024年中國還有一些AI創業和投資機會,但進入2025年,他不敢輕易出手投資做AI應用的創業公司。原因無他,創業公司的AI應用有哪些創新?如果巨頭殺進來,挾資源、資本等優勢會否瞬間將其殺死?
那么AI應用未來是不是巨頭公司的天下了?W認為,如此斷言尚早。因為AI應用的發展不是線性的,不是誰做得早,投入的金錢和資源多,誰就一定能做出爆款來。技術主導的創新,充滿了“意外”和“頓悟”,就如同DeepSeek今年年初橫空出世一樣,“誰能想到呢”?
D認為,創業公司做AI應用,一定要做一些巨頭公司做不了(或不愿意做、不屑于做)的功能。他舉例,PPT智能體,能否窮盡所有的PPT模版,能否將文字、視頻、圖片等做無縫的融合、切換?比如上文提到的戀愛聊天智能體Lovekey,比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陌陌(“約炮”神器,當時小米米聊、微信等肯定不會做)。
此外,中國現階段的AI應用更偏向2B,用AI提高生產力,企業也愿意為AI應用降本增效結果付費,2C的AI應用在中國規模商業化尚早(都在搶用戶階段)。7月中旬,被譽為“中國AI Agent希望之星”、估值高達5億美元的 Manus公司(主打2C的AI應用),將總部由中國遷至新加坡,原120人規模團隊除40余名核心成員搬到新加坡外,其他人全部裁撤,引發爭議。但在藍鯊財經社看來,這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與巨頭共舞的策略——專注將某些2C的AI應用做好,賣給海外愿意付費的用戶,悶聲賺錢,而不是在國內被巨頭和同行“卷“死。
2017年,剛崛起的移動電商巨頭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發表過一個演講《與巨人共舞》,現在回頭看依然具有參考意義。他說,所有巨頭吃過的苦,踩過的坑,后來的公司一個也逃不掉,后來者要有一些勇氣和擔當,即便有再多的委屈和冤枉。面對巨頭,不要老想著顛覆它們(或被它們消滅),而是要通過創新創造價值,包括給巨頭創造價值。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字節(2012年)、美團(2010年)、拼多多(2015年)、小米(2010年)、快手等,都是在騰訊、百度、阿里等第一代互聯網巨頭的眼皮底下崛起并最后成為巨頭的。如果某個AI應用像它們一樣在AI時代崛起了,如何跟巨頭周旋,可以去看看它們的發展歷史和跟巨頭共舞的歷史,非常有借鑒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