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珠海突發一起惡性事件,一名62歲男子駕車沖撞人群,畫面慘烈。警方罕見未通報具體被撞人數,死傷情況也未透露。
這是近來又一起公共空間內發生的悲劇,犯罪背后深層次原因值得探討。其中一點,需要方方面面提起注意——作案者的年齡。
珠海這次駕車撞人嫌犯62歲,蘇州校車持刀捅人嫌犯52歲,吉林市公園持刀傷人嫌犯55歲,北京一小學門口作案者50歲,剛剛發生的珠海沖撞行人案,嫌疑人62歲。
再早些,2023年7月上海閔行區持刀傷人案,嫌犯58歲;2023年9月廣州白云區持刀傷人案,嫌犯54歲;2023年10月成都青羊區持刀傷人案,嫌犯56歲;2023年11月武漢洪山區小學門口持刀行兇案,嫌犯52歲……
透過這些案例會發現,作案者都在五六十歲,標準的中老年人。這里邊有巧合,但一定不會都這么巧,因此年齡這個顯性特征值得關注。
一個事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個體面臨著來自家庭、經濟、健康等多方面的壓力。特別是對于那些遭遇重大變故的人群而言,后續任何一點不順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鴻溝日益凸顯,有些中老年人特別是游走在城市邊緣的人,難以緊隨時代步伐,無法熟練使用網絡工具進行有效的信息獲取與對外表達,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孤立感與挫敗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中老年人在面臨多重壓力時,往往缺乏有效的心理調適機制。社會支持系統的缺失、家庭關系的緊張以及個人心理健康的忽視,都是導致這一群體出現極端行為的重要因素。
當身體和心理都已疲憊不堪,他們再遇到困難時,缺乏有效的應對策略和心理支撐,極易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直至走向極端。
通俗些講,五六十歲的年齡一旦遭遇變故,留給他們東山再起的時間已經不多。想想曾走過的人生上半場,轉眼已經空蕩蕩,努力很難很無望,會加速心理畸形,草草結束自己的下半場。
人們常說,我不想關心殺人犯的故事,我只想看見他被判死刑。其實這并不正確。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只見果不見因,果還會持續結;只有找到因,才能攔阻惡果。
就像我之前文章幾次提醒和呼吁的,應該認真反思惡性事件的起始動因,查缺補漏,從源頭篳出惡因,疏浚極端情緒。
無差別對無辜者施暴無論在什么時代找到什么借口都是反人類的暴行,必須旗幟鮮明攜手反對;但事件背后的成因同樣亟需仔細剖析,對癥下藥。無論是大范圍展開心理疏導,還是增加極易操作的維權渠道,全方位保障司法的公平公正,抑或是增設公開的救助平臺,都應該抓緊去做。經濟形勢和以往不一樣了,兜底的社會公平已是必須守住的底線。
我是晚參君,我們現在的成績來之不易,是一代一代人這么多年接續拼搏拼出來的,要格外珍惜,誰也沒有資格去破壞它。所以,心態要陽光起來,社會要公平起來,讓五六十歲的人群心有依托,即使遭遇變故也仍能看見希望。如此,傷害無辜的惡性事件一定能降到最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