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個星標吧朋友們
不然你都接收不到文景的精彩推送了
黃專,中國當代藝術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實踐者、思索者和見證者。
——巫鴻
從20世紀80年代起,黃專積極參與中國當代藝術研究,撰寫了大量批評和理論性文字,身兼美術史教授、研究者、策劃人和機構實踐者,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學術研究與藝術活動,梳理藝術家個案,描繪中國當代藝術場景,以自己的工作記錄、影響著中國當代藝術,其生平與著作是中國美術史的重要文獻。
新近出版的《黃專全集》由巫鴻主編,方立華、郭偉其執行主編,收錄了黃專先生的生平著作、訪談、演說以及多篇未刊遺稿,是對其三十年研究與寫作的詳盡整理。
關于黃專
黃專
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漢,1982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中國古代畫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OCAT深圳館和OCAT研究中心執行館長。
他于1985至1987年期間參與編輯了《美術思潮》,1992年參與策劃“廣州·首屆九十年代當代藝術雙年展(油畫部分)”,1994-1996年參與改版《畫廊》,1997年開始擔任何香凝美術館館聘研究員,2002年參與策劃“重新解讀:首屆廣州三年展”,2005年開始擔任OCAT主任,推動建立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機制。
《黃專全集》
在其介入當代藝術的生涯中,黃專策劃了多項重要的藝術項目,包括:
“首屆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1996)
“超越未來:第三屆亞太地區當代藝術三年展(中國部分)”(1999)
“社會:上河美術館第二屆學術邀請展”(2000)
“被移植的現場:第四屆深圳當代雕塑藝術展”(2001)
“城市俚語:珠江三角洲的當代藝術展”(2001)
“圖像就是力量:王廣義/張曉剛/方力均的藝術展”(2002)
“深圳地鐵華僑城段壁畫工程”(2004)
“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2006)
“點穴:隋建國藝術展”(2007)
“征兆——汪建偉大型劇場作品展”(2008)
“視覺政治學:另一個王廣義”(2008)
“靜音:張培力個展”(2008)
“國家遺產:一項關于視覺政治史的研究”(2009)
“圖像的辯證法:舒群的藝術”(2009)
“水墨煉金術:谷文達實驗水墨展”(2010)
“可能的語詞游戲——徐坦語言工作室”(2011)
“自在之物:烏托邦、波普與個人神學——王廣義藝術回顧展”(2012)
其研究涉及古代和當代兩部分。他與嚴善錞共同撰寫了三部著作,包括《當代藝術問題》(1992年,四川美術出版社)、《文人畫的圖式、趣味與價值》(1993年,上海書畫出版社)、《潘天壽》(1998年,天津揚柳青出版社);另外還出版了當代藝術理論文集《藝術世界中的思想與行動》(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等等。
《黃專全集》
正如本書編者巫鴻在前言中提到的,這部文集所涉及的廣度、深度與復雜性,需要很多時間來消化它,也需要很多時間來逐漸領悟它作為一部思想檔案的價值。與此同時,書中文章以實踐者、思索者和見證者的視角,記錄了當代藝術的萌生與跌宕發展,是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記憶副本。
《黃專全集》
全書分三卷四冊,卷一為《超越與對話:論當代美術》(上冊為論文,下冊為演講訪談),卷二為《藝術行動者:論當代美術家》,卷三為《傳統與流變:論美術史》。
它們呈現的不是年鑒式的記錄,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和追求的過程,一場充滿理想和希望,也包含迷惘和挫折的心路之旅。
——巫鴻
《超越與對話:論當代美術(上冊 論文)》
目錄
前言 黃專的“思想檔案” 巫鴻
八十年代以來美術理論發展綜述
波普的啟示
面對歷史:超越與對話——當代青年美術思潮述評
現代攝影藝術的文化——語言品質
事件:作為攝影的存在方式
中國現代美術的兩難
關于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分界問題的通信
紀實攝影的人文主義傳統及其價值——兼評瑪麗·艾倫·馬克的攝影
進入九十年代的中國實驗水墨畫
超越新生代
當代藝術品的收藏是一項開拓性的文化使命——關于深圳美術館收藏取向的建議
談文化理想主義——關于第二屆廣州雙年展的學術主題
再談文化理想主義——建立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檢討和關于第二屆廣州雙年展的說明
攝影圖像在中國大陸當代實驗藝術中的作用
“新介入”的文化態度
世紀末亞洲藝術家的文化主題
《首屆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序
通過批評爭取解放
通過知識獲得解放,通過批評爭取進步——也談藝術批評學科的規范化和本土化問題
重返家園:當代水墨畫的文化支點
九十年代中國美術批評中的三大問題
第三世界當代藝術的問題與方式
我們藝術中的悲觀主義
中國畫的“他者”身份及問題
作為文化問題的“觀念水墨”
視覺的力量
圖像就是力量
中國當代雕塑藝術的公共性——“第二屆當代雕塑藝術年度展”學術策劃報告
影響九十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九件大事
“那是為了你好”:藝術對物質主義時代的反應——關于“社會:上河美術館第二屆學術邀請展”
超越未來:亞太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共處——記第三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
關于“居住改變中國”展的基本構想
建立中國當代藝術公共化制度的基本前提
什么人算是批評家?
中國美術文獻研究的學科定性及命名
作為公共領域的中國當代藝術
被移植現場的三個維度
方法與屬性:中國錄像藝術的歷史和問題
關于行為藝術討論的一點意見
沒有坐標的運動——中國觀念藝術二十年
青年如何“過渡”
自由主義的困境
圖像就是力量
重塑“東方性”
關于“居住改變中國”概念的說明
深圳地鐵華僑城段壁畫策劃備忘錄
《作品與展場——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編者序
起飛與移墻
創造歷史:對中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現代藝術的精神祭奠
江湖:對中國當代藝術的一種生態描述
山水畫走向“現代”的三步
中國前衛藝術還有別的選擇嗎?
抽象是一種關于自由的表達
我們藝術中的集體主義幽靈
作為思想史運動的“八五新潮美術”
作為思想史運動的八十年代中國現代藝術
什么是我們的“國家遺產”
消費時代的“物”與“人”
藝術是一種工作
自序:只有思想是重要的
當代何以成史
威尼斯的懷舊神話
關于OCAT 的未來—為Art and Living 雜志(亞洲版)撰寫的短文
一種歷史化的波普主義——兩個個案
無所遁形
《小運動:當代藝術中的自我實踐》序
關于一張舊照片的注釋
《全面對話:OCAT 關于當代藝術的十一個討論》序
丹托走了
揮之不去的主體
《世界3》總序
《超越與對話:論當代美術(下冊訪談、演講及其他)》
目錄
演 講
中國當代藝術的外部批判
差異性共存:亞太地區當代藝術的新現實
我們需要一個圖書館嗎?——一次關于圖書、知識與藝術的講座
“國家遺產”的理念與方法——在哈佛大學“中國的紅色遺產”國際研討會上的主題發言
實驗水墨問題和圖像科學—在“水墨時代”學術論壇上的發言
我們應該重蹈現代主義覆轍—在何多苓藝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從問題到思想:個體、“玩笑”與藝術的政治
—黃專在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的演講
與策劃為敵:一個藝術終結論的替代方案——在“腳踏無地:變化中的策展”研討會上的發言
中國當代藝術史研究中的文獻學問題——在南京藝術學院“當代藝術與信息管理論壇”上的發言
從藝術史看德國表現主義——在廣州紅專廠系列學術對話上的發言
訪 談
誰來贊助歷史
經驗·身份與文化判斷
什么都行與什么都不行——黃專訪談
我做的是社會測試
從俄亥俄到耶路撒冷到深圳
關于傳媒與藝術——對顧問黃專的訪談
黃專——一個冒險者的雙重生活
“藝術就是弄假成真”——“柏拉圖”和它的七種精靈展預備研討會紀要
文化翻譯與文化誤讀——黃專與谷文達對話錄
走出集體主義的民主幻想
先鋒城市需要先鋒藝術
江湖——為中國當代藝術尋找一種精神歸宿感
要警惕自己,不要做一個職業策劃人
歷史不能忘卻,也不能被誤讀
被跨越的身體
自由主義與公共藝術——黃專、隋建國、邱志杰在線對話錄
劇場、話語反控制與藝術人道主義
展覽想呈現歷史的復雜性
我是怎樣做“視覺政治學:另一個王廣義”展的
西方藝術體制的衰落及我們的問題
非專業的哲學和非專業的藝術——舒群、黃專漫談錄
關于“萬曼與中國新潮美術”的訪談
如何運用研究影響現實——AAA 訪問黃專
王廣義VS 黃專——中道與“施工精神”
在語詞、意識與藝術之間——關于徐坦“可能的語詞游戲”展策劃以及叢書編輯的談話
“歷史是一種捕捉”——黃專談OCAT 的出版項目
關于深圳當代藝術家發展情況的訪談
藝術史的緊迫性—黃專與莎拉·威爾遜的對話
“藝術史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東西”——黃專與廣州美術學院藝術史系學生的談話
制造景觀和顛覆景觀——巫鴻、黃專、徐震對話錄
一次理論冒險
藝術的自由在于它只為自己生產自己
我們為什么看不懂當代藝術
每平米的態度——關于王友身個展“每平米”的訪談
在獨立藝術機構實踐中尋找自己的邏輯
黃專:我們在干一件自不量力的事情
OCAT 研究中心:以民間方式推動開放性的藝術史研究
其 他
我看高居翰的遺產
如何自由地獲取知識——與廣州美術學院2014 級研究生的談話
無光何路:一個思考苦難的“幽行者”——讀《張志揚閱讀經驗引集》
《藝術行動者:論當代美術家》
目錄
杜安·麥可斯的啟示——攝影藝術的局限與超越
魏光慶的模擬體驗及我對它的闡說
林若熹的藝術實驗
石沖作品中的原始性傾向
藝術傳統與藝術潮流中的選擇——唐一禾素描藝術淺探
關于青年畫家沈小彤
范勃作品的心理現實和文化品質——兼評中國具象繪畫的回潮
王天德的《水墨菜單》:“觀念水墨”及其文化可能性
從文化中尋找藝術問題——簡論周韶華
神圣的歡樂和逍遙的沉思——看崔進的近作
石沖藝術中的古典遺產與當代問題
許江:超越游戲的藝術
大尾象:問題與理想
“在視覺的深度中去推進……”—我看張小濤的近作
王廣義:一種文化的烏托邦
《文化翻譯:谷文達〈碑林—唐詩后著〉》序
“涂畫的覺醒——王川油彩近作展”前言
《點穴:隋建國的藝術》序
持傘之手:方少華新表現主義繪畫的精神和語言特質
《方少華:為伊甸園尋找無公害的蘋果》前言
魏光慶:一種歷史化的波普主義
觀念藝術的信息能量
《圖像的辯證法:舒群的藝術》序
視覺政治學:另一個王廣義
張曉剛:一個現代敘事者的多重世界
馮峰:一個視覺攪局者
林天苗的《對視》:一種新型的性別美學
破執:汪建偉的歷史和政治敘事
谷文達的水墨煉金術
谷文達的《中園》:一種獨特的中國生態烏托邦
尋找油畫語言的東方性——讀歐洋油畫近作
關偉的“魔咒”:一種與嚴肅有關的靈異游戲
一個觀念主義的反題:論張培力
張春旸和她的表現主義繪畫
廢墟之后:楊國辛的《傳說—江南》
當代藝術中的古典世界:論王廣義
“圖”與“畫”之間的觀念藝術——王魯炎研討會上的發言
突然想起顧德新
王廣義:藝術家的“神圣之書”
岑龍和他的白銀時代
王友身:無關空間的“每平米”
張曉剛:記憶的迷宮
用藝術完成的獻祭
蘇新平:時間的儀式
展望:雕塑如何對世界“構形”
《傳統與流變:論美術史》
目錄
從文同看中國文人畫的源起
饕餮與楚族
中國繪畫“傳神說”的哲學淵源
從文化價值體系看中國畫的現實發展
中國文人畫史上的“董巨逸軌”
李日華繪畫思想研究
默默耕耘在中國畫學領域里——美術史家阮璞與他的中國畫學研究
潘天壽的藝術遺產及其意義——《潘天壽》序
潘天壽幾幅山水畫作品的象征寓意研究
考古學資源向藝術史資源的轉換——讀《楚美術圖集》
阮璞畫學研究中的實學傳統
沙耆藝術中的兩種傳統
附錄:《中國藝術史學史》講義提綱
卷后語:訣別的話
與黃專合作多年的設計師王序操刀本書裝幀設計
函套精裝,全彩印刷
飛機盒+珍珠棉保護發貨
? 黃專,中國當代藝術一個具有關鍵意義的實踐者、思索者和見證者。——巫鴻
? 三十年思想檔案,完整收錄黃專生平著作、訪談、演說、未刊遺稿
? 中國當代藝術的記憶副本,全面梳理當代藝術萌生、發展、演變的跌宕歷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