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院士經濟”成為助推我市企業技術攻關、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正釋放著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動力,引領著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新潮流。
在這一浪潮中,江蘇隆昌化工有限公司作為積極參與者,從一家倒閉的助劑化工廠到國內最大的氯化芳烴廢棄物處理高科技企業,成為環保領域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華麗轉身的典型代表,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標桿。
盤活倒閉的化工工廠
“蛻變是伴有陣痛的過程,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尋得生機。”這是江蘇隆昌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佘道才多年來總結出的一條企業生存法則。他不僅將其用在產品研發上,更運用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
圖源:通商雜志
準確地說,佘道才的本職不是一名商人。90年代末,接手助劑化工廠時,53歲的佘道才已經在政府機關工作了有20多個年頭。70年代,佘道才在丁堰區工業辦公室工作,兼任如皋縣化工二廠廠長。由于表現出色,他被提拔為丁堰鎮副鎮長、副書記、鎮長。
1990年起,如皋實行鄉鎮企業改制。在集體所有制改為私營或股份制中,佘道才創造了一個“賣蘋果理論”。“賣蘋果的人往往先挑壞的賣,留下好的,結果好的又壞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改制便是將企業‘賣出去’,我們不能像賣蘋果的人那樣只挑不好的企業,應當好的差的一起改。”實踐證明,佘道才是對的,他的這套理論在企業改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省、市、縣會上獲得點贊。
期間,一家倒閉的化工廠廠長找到他,決心將工廠盤活,于是兩人一拍即合。第二年,時任如皋市領導到丁堰鎮考察,鼓勵佘道才積極響應市委發出的“全民創業”號召,將管理工業的經驗再運用到企業經營上,將企業做大做強。這一番話,給了佘道才很大信心。2000年前后,化工廠已初具規模,更名為江蘇隆昌化工有限公司,基地也搬到了如皋港的化工園內。為了發展,他親自到市場做調研,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研發出了氮肥增效劑、固體酸催化劑、環保新材料等一批適銷對路的高新技術產品。
緊盯世界前沿技術,站在技術高端看風景。作為公司的領頭人,佘道才上任之初,以睿智的經營思想、敏銳的市場目光,果斷確立“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理念。他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重點,走綠色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道路,圍繞綠色化工產業,在開發引進新技術、擴大企業規模、延伸產品鏈條等方面做文章。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抱著這樣的理念,佘道才主動引進科技人才,中科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鄭蘭蓀應邀而來。
引進院士
鄭蘭蓀的教育背景始于廈門大學化學系,隨后考取了首批中美聯合招收的化學類(CGP項目)研究生,赴美國萊斯大學深造。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后,他毅然回國,進入廈門大學化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1988年出站后,他留在廈門大學化學系工作至今。
鄭蘭蓀主要從事原子團簇科學研究,是我國原子團簇科學的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他在廈門大學期間,克服了科研條件差、經費短缺等困難,自研儀器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他的研究成果“部分主簇原子簇的激光產生與研究”填補了國際上原子團簇研究領域的空白,為我國乃至世界原子簇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01年,鄭蘭蓀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8月,在如皋科技鎮長團的幫助下,鄭蘭蓀院士在隆昌化工設立工作站。
“我們每年都有十幾個科研項目。研究范圍主要是我們公司生產過程中的一些技術難題。有些技術在國內外,都是非常領先的。”談起雙方合作,佘道才不禁連連稱贊。
據了解,隆昌化工的產品——土壤修復劑憑借各項優越的性能已經成為同行業中的翹楚。在其他產品的使用期還維持在1個季度到1年左右時間時,該修復劑使用期就已超過10年,而且相關費用也明顯低于其他產品。而這個產品的相關研究技術正是以鄭蘭蓀院士的理論研究為基礎。用佘道才的話說,從產業方向到生產工藝都離不開鄭院士的支持。
“我們一開始就是想知道有哪些問題,企業都提出來,我們看有哪些方面能做。”鄭蘭蓀說,企業提出問題,高校研究解決,聽上去簡單易操作,但真正落實并不容易。部分企業只想著建立工作站,獲得政策支持,高校常常又不顧企業實際,急于成果轉化,這一來二去,所謂合作就變成了空架子。
從一開始電話、短信的簡單交流,到現在企業技術人才到高校里從事研究。在雄厚的科技力量的支撐下,隆昌化工相關產品純度越來越高,真正實現了化工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有一些技術攻關問題,向鄭院士咨詢以后,他積極負責。不但從技術上進行指導,有的技術所涉及的領域其他人比較熟悉。他也利用人脈關系,進行資源共享。”佘道才表示,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入,合作方式也越來越多元。甚至在鄭蘭蓀院士的支持下,企業與中科院院士費維揚、段雪等多位科技頂尖人才形成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化工行業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科學研究也不能脫離實際。隆昌化工的土壤修復技術,已經被認定為石油和化工行業環境保護與清潔生產重點支撐技術,被科技部列入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目錄。十年磨一劍,這不是一個終結,而是院士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開端。一個年需求4000萬噸,總價值超過千億元的市場,正在打開。
“才” 富變財富
為了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大力發展基于環境功能修復材料的修復技術和設備化的快速農用地、場地修復技術、產品以及土壤修復決策支持系統及修復后評估技術,集團出資于 2022 年 1 月成立江蘇精煒新材料有限公司。
目前,隆昌化工先后承擔國家、省級相關項目,成功突破重金屬污染耕地高效穩定修復與安全利用等數十項關鍵核心技術,申報專利近200項。隆昌化工董事長助理楊張鵬介紹,目前企業主要產品市占率達65%以上,年銷售額近3億元。
“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隆昌化工是創新的典范,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企業增強了創新主體意識、加快集聚了創新人才、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作為尖端的人才團隊,院士工作站在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掌握行業領先核心技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源:恒輝安防
這并不是個例。恒輝安防聯合省化學化工學會,依托張立群院士團隊申報建設省綠色彈性體產業院士專家創新中心;申通機械依托中國工程院聞雪友院士團隊從材料、結構等方面對產品進行了一系列改進;省氫能產業院士專家創新中心落戶如皋氫能產業園……
引進一名院士,帶來的是一個團隊,集聚的是一批領軍、緊缺、一線基礎人才。
目前,全市共有4家產業院士專家創新中心、5家企業院士專家創新中心。“院士經濟”正在成為南通產業創新發展的助推器,為南通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磅礴動力,讓“才” 富變為財富。
來源:通商雜志、南通網、如皋發布、精煒新材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