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智能手機
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屬工具
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
也成為“手機控”
那么
中老年人長時間使用手機
是否會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來自南開大學一項最新的研究
為我們帶來了全新視角
南開大學祁艷玲教授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適度使用社交媒體可有效幫助中老年人預防抑郁癥,對于已有抑郁癥狀的個體,社交媒體的使用則有助于其轉為非抑郁狀態。日前,介紹該研究的論文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轉化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
南開大學的這項研究,抽樣選取了全國一百五十個地區的14000余名中老年人作為樣本,發現出現抑郁癥狀的群體呈現出年齡更大、女性占比更高、多居住在農村地區、受教育程度較低、多未婚或獨居等特點。從地域來看,我國中西部省份中老年人的抑郁情況更為嚴重。
“研究團隊對該群體使用社交媒體情況進行了兩年的追蹤。對中老年群體社交媒體使用情況和出現抑郁癥狀風險或減少抑郁癥狀之間的縱向關聯進行了系統分析。”祁艷玲說。
結果顯示,在9121名2018年時沒有抑郁癥狀的參與者中,參與社交媒體活動的中老年人在兩年內發展出抑郁癥狀的可能性降低了24.0%。而在5302名2018年時有抑郁癥狀的參與者中,這一時期內開始3項或更多社交媒體活動(如:網絡聊天、觀看短視頻、線上購物、電子游戲等)的個體變成非抑郁的幾率是不使用社交媒體個體的1.24倍,而一直使用社交媒體的個體,在兩年間變成非抑郁的可能性則達到1.36倍。
社交媒體的使用可以增加老年人與外界的互動,比如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系,參與社區活動等。這些互動降低社交隔離,減少孤獨感,從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降低抑郁癥的發生率。另外,社交媒體通過推送老年人喜愛的內容,或者健康知識,可以進一步愉悅身心,減少抑郁情緒。”祁艷玲說。
祁艷玲建議,應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尤其是老年人、女性、低收入人群和農村地區的居民,進行精準防控。她提倡推廣低成本且有效的防控手段,例如為老人購買手機和使用流量進行補貼,并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推送抑郁相關的防控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