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其實隱含的是一種巨大的缺失。中產家庭這些年一直在慕強精英教育,為此甚至不惜砍掉小孩不入眼的愛好,拒絕他們做家務浪費時間,禁止他們自己做選擇…
作者:mikizhou;本文來源:公眾號“Miki粥”(ID:mikizhou520)。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點擊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這兩個星期,全國人民都在忙活兩件事: 一等李行亮離婚,二罵揚子的爹味。 這兩家的婚姻關系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往深里想簡直異曲同工,那就是:婚姻糟心不分男女,誰學歷高誰被易壓制。
你看李行亮,華中科技大學的本科,985名校學工科。從智商到學識、甚至考試能力那都屬于頂流——2006年高考生377.47萬,985錄取19.06萬人,全國錄取率5%。李行亮就是其中之一。才華也異常強大。當年大學里就組了樂隊,雖畢業后歷經生活磋磨,但最后靠玩音樂養活了全家,在北京深圳買房置業,在搞藝術的人里面也是鳳毛麟角。
麥琳的學歷啥情況?早被全網扒了個干凈。不管大專還是中專生,都和985差了不止一點半點,所以李行亮注定被麥琳學歷反向壓制。
理由很簡單:學歷越高的人越愛自我反思和講道理,學歷越低越不喜歡講道理,擅長胡攪蠻纏。兩者的婚姻關系,如同秀才遇到兵,前者是有理也說不清。
我們父母那一代人,因為特殊原因有很多家庭有類似的婚姻關系,大學教授被小學都沒畢業的另一半,在生活里捏得死死的。
圖:小紅書
不過,李行亮的婚姻還可以理解。他雖然智商高學歷不錯,但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大學畢業前后父母就不在了,在極度缺愛的時刻,麥琳給了他一個家,于是匆忙上岸,也是無可選之選。
然而,另一個熱搜里揚子的老婆黃圣依,和李行亮同樣的處境,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
她的父母,都是精英高知。
父親黃自強是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教授。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90年代初就留學去了美國,系江夏黃氏一族;江夏黃氏是什么來歷?說起來可厲害了,「天下無雙,江夏黃香」。歷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氏族崛起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春申君黃歇,電視劇里經常出現的名字。
母親鄧傳理是中國第一代大學生,畢業于上海華東師范,曾是《新民晚報》編輯,很多年前就跑去美國工作、采訪。琴棋書畫據說無所不通。這擱在現在不稀奇,但換到五六十年代,得是什么樣的家庭才能有一架鋼琴?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黃圣依家最厲害的是她表舅,鼎鼎大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
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頂流家族、極品書香門第,黃圣依從小被媽媽精心栽培:2歲學舞蹈、鋼琴和繪畫。放在現在或許不怎么稀奇,但那是80年代,和她同齡的小孩都還在跳皮筋玩泥巴呢,她已經走在了精英教育路線上。
中學讀上海交大附中,大學念的北京電影學院,41歲跑到中歐商學院讀書。智商和學業雖然不是父母期望的理科路徑,學工商管理,也終究是沒有變成學渣,輕易荒廢。
本來嘛,黃圣依自身條件不差,走的又是精英教育路線,加上家庭資源托底,最后隨便找個什么門當戶對的人嫁了,現在都是人間富貴花的日子。
然而她選了揚子。一個6歲前生活在農村,初中在車間當車工,教育履歷模模糊糊很難經得起推敲,最后用北大MBA封頂的男人…還離過婚。傳說富可敵國,興趣是直播帶貨。對老婆好的方式,就是讓黃圣依馬不停蹄的上通告,陪他一起直播帶貨。行為舉止爹味兒十足,綜藝上隨便一句話都讓人一陣YUE~
就是這么個人,讓黃圣依陷入婚姻關系十幾年,一邊被揚子譏諷蔑視物化,一邊為他甘心當牛做馬,都已經退讓到了墻角依然堅持不離婚。
吃瓜群眾看得徹底迷惑了,這姑娘到底造了什么孽啊?
咳,我覺得這不是黃圣依的孽,都是精英教育必然的結果。
精英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是塑造。看似高知有錢爹媽堆積資源、不惜砸錢砸時間、甚至放棄自己的生活,為了培養出完美的下一代,但所謂的完美,不過都是自己圓夢,用盡洪荒之力把小孩照著自己理想的樣子去雕琢。
不喜歡鋼琴想學吉他不可能的,因為精英二代必須懂古典音樂;討厭跳芭蕾想學街舞是不可能的,只有芭蕾才是上流社會的硬通貨,所以學豎琴、學拉丁文,跑到英國城堡里上跟著沒落的貴族上禮儀課。
精英教育下的小孩沒有駕馭關系的能力,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乖乖地被動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越乖巧就越顯得完美,就像黃圣依。在婚姻關系里也延續了這種性格:駕馭不了情感關系,不懂處理復雜局面,面對父權型的控制一路被動,內心再破碎,也不敢輕易逃離這段關系。所以凌晨三點被揚子叫醒不發飆,公開場合被叫小屁孩忍住淚花閃爍,依舊隱忍不發,最大的反抗就是吐槽老公最愛的是錢罷了…
圖:再見愛人
對現狀無力,以她的家庭真不應該,但精英教育下的黃圣依們卻并不少見,《常青藤的綿羊》一書里說:
從小到大,這些年輕人為了名校的炫目光環而奮斗。而在這個過程中,人生的目的和內心的熱愛從未被給予足夠的尊重,從未被思考和探索過。 這些優秀的學生在求學期間一直被灌輸一種「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思想,被教育要擁有「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的信心,但是最后,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從事一些極其類似的事情,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在他們的眼前消失。
北大博士李松蔚在《圓桌派》里說,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容易被PUA。
因為高等教育始終在告訴你,你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不能你舒服什么就接受什么,不舒服就不接受,必須要去接受那些痛苦的東西…
這種思維長期灌輸,不僅讓大學精英們在職場擅當「忍者神龜」,在婚姻關系里,更是能忍別人所不能忍,能別人所不能。書讀得越多,忍性越強。比如李行亮,比如黃圣依。
這個道理還是一個老同學讓我悟到的。
很多年沒聯系,有一天他突然冒泡找我閑聊。知道我人在北京,就說有不少同學都在北京發展不錯,有的當校長園長,有的進了部屬機關。突然他很驚奇地問我,你還記得一班那個XX嗎?她現在北京醫科大學里讀博。
我搜腸刮肚回憶了半天,沒啥印象了。當年我讀書的時候還有排名,她肯定不在前十之內,應該也沒有厚積薄發,自始至終就是個沒有關注度的小透明。
他說,是啊,當年學習普普通通,全班中游水平。
我突然想起來了,好像看起來不大聰明的那個,還讀到博士了呢?
老同學大笑,說但凡要是聰明一點兒,也讀不了博。
我怔了一下隨即心領神會:思路不靈活才能心無旁騖,聰明的根本在校園里坐不住。
完美,其實隱含的是一種巨大的缺失。中產家庭這些年一直在慕強精英教育,為此甚至不惜砍掉小孩不入眼的愛好,拒絕他們做家務浪費時間,禁止他們自己做選擇。
小孩乖巧懂事,父母也自覺為下一代窮盡心力:學鋼琴、學芭蕾、學馬術、學打高爾夫精心包裝,結果耗費數百萬只不過是建造了一個精神的牢籠,培養出了又一個黃圣依……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推紅了“順義媽媽”一詞。個人公眾號:Miki粥(mikizhou520)。
點擊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長按復制ID, 添加好友, 申請加入
高中群管家微信號: guanjia004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