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秋意蕭瑟,可是連環(huán)畫出版業(yè)一片紅火,神仙打架:先有遼美社全年瘋狂輸出形成大精矩陣,一款《最美西游》禮盒領跑大市場賽道,風頭一時無二。上美社一反常態(tài),將李自成、三國、花磚等優(yōu)質資源短期內密集猛烈釋放,大殺四方,河北社也不甘示弱,給西游披上高貴的彩色外衣加入戰(zhàn)團,現(xiàn)在天津美術也打算分一杯羹,趁著雙十一首發(fā)《聊齋》《三十六計》。
天津社的兩部書到底值不值得拿下?小歪今天就來評測一下,讓大家眼見為實,心里有數(shù)。
什么是天津聊齋?
先說聊齋,天津聊齋那絕對是連壇超級大牌。想當年50年代,文化部讓各社認領連環(huán)畫改編題材,人美社領了水滸,上美社領了三國,冀美社領了西游,而天津社領的是聊齋。連壇黃金時代這四部古典套書都非常出彩,可以說是各社招牌門面產(chǎn)品。
天津社50年代共繪有42冊聊齋故事,其中有張令濤、胡若佛、顏梅華、黃子希、張瑋、逢真等40多位畫家參與。后來80年代初組織繪制了49冊,90年代又繪了至少39冊,單就聊齋連環(huán)畫種類來說,天津社的儲備底蘊已經(jīng)超過130種,位全國之冠,是足以驕傲的。
作為天津社的招牌,近20多年來聊齋也被一次次再版,最有名氣的還是那101收藏本和42本50版小精??删褪怯幸粋€關鍵問題:原稿到底還留存多少?坊間傳說50版殘留的原稿只剩最多6本,包括張、胡合作的那三本,還有《白秋練》《仇大娘興家》《胭脂》。
2010年的小精
九軒曾經(jīng)出過《嬌娜》等三本大精,我看線條發(fā)虛有網(wǎng)點,就心知不好,原稿大概率都沒了?!栋浊锞殹窙]出過大精,不知是否安好,尚存一線生機。
以上是背景,本月天津社首次將招牌聊齋拎出來5本做成大精,是硬著頭皮強上,還是說有新發(fā)現(xiàn)原稿,亦或是有了高超的修復技術?我還是傾向于前者,消息傳來時并不抱有多大期待。
接下來,我們就開盒見真章!
天津聊齋典藏集1的整體觀感
花紋錦盒
這次《聊齋志異典藏集1》,錦盒函裝,內有5本大精,這個系列計劃先出5函。錦盒參考了明清的纏枝卷草紋樣,設計中規(guī)中矩,做工扎實,方正結實。
打開錦盒,里頭有個信封,拆開就是一張藏書票,展示了本次五本大精的封面縮略圖,印量規(guī)定2000冊,書票體現(xiàn)收藏編號。
藏書票
外盒與五本大精
五本大精實拍
來專門說說封面。大精封面都是“光絹”,意思是光禿禿的沒有外封書衣,絹絲的材質的內封面。這種材質和雷人的絹版書是一致的。因沒有外封,所以拆開覆膜后,容易沾灰,五本書互相之間容易摩擦磨損。
參考先例:80年代的藍皮設計和2006年101收藏本
封面?zhèn)裙?/p>
封面設計
看得出,大精封面總體是延續(xù)了80版、101冊收藏本的思路,做成藍底的,只是這次將純藍底色改成了纏枝花紋樣,和外盒相近,內外呼應這點不錯。
原本的白底黑字,變成了珠光紙上印金字,字已經(jīng)鍍金,那么原本的灑金自然就撤除了。珠光紙磨毛材質、配上這種平庸的窗格邊框,整個就是鉑金華貴、宣紙藍函、絹絲材質,幾個元素一通混搭,不太協(xié)調。我個人而言,看到珠光紙就挺敗好感。
有人吐槽書法不好,我認為手寫體起碼比電腦字體要強,字體美感本身是OK的。
環(huán)襯紙
環(huán)襯很非主流,皮革和玄武巖肌理混合,這種粗野的質感,和古樸的聊齋圖書也融不到一塊去。
扉頁
扉頁設計還可以,用一個圓形圖框放入選頁,標題字和封面不同,干凈大方,沒啥毛病。
內頁版式
內頁用紙:道林紙,猜測是80-100g,光潔度較好,和九軒大精用紙規(guī)格類似。聊齋都是短篇,整體頁數(shù)六七十,書拿在手里顯得輕巧。
書脊和厚度
內頁版式:上下圖文排版。圖無框而文字有框,有點干擾閱讀,我認為采用80版的仿古籍帶魚尾版式會更好。
80版的仿古本圖框設計
圖幅拉長。對比80版,大精的圖幅上下有輕微裁切,且有橫向拉伸,這點對于欣賞倒是沒啥影響,只是覺得畫面特別窄長。
封底
封底中央一枚聊齋的印,右上角貼有天津美術的防偽鐳射標簽。
大體觀感就是設計一般,沒法激起連迷強烈的購買欲,其實收藏市場的再版,不必刻意搞設計創(chuàng)新,不如復舊如舊,相信當年老前輩的審美是過硬的。
我們再逐冊看一下內頁,畢竟連迷最關心印得好不好。
天津聊齋大精之1.《白秋練》
《白秋練》是天津聊齋中出類拔萃者,說的是書生蟾宮在水路遇到白魚精的戀愛故事。這是顏梅華大師早期的代表作,用了是當時聊齋題材罕見的黑白畫法,著力刻畫光影明暗變化,設置了大篇幅的船艙、室內、黑夜的昏暗場景,有油燈、月光等光源投射出陰影,就是為了營造志怪故事的陰森詭異氛圍,畫面表現(xiàn)力極好,當時只有東北的王弘力也運用了此法畫出《夢狼》《王者》,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白秋練》封面
從封面看,原稿早已不存。修圖讓人物的面部、衣服變得油光發(fā)亮,只有周圍的蘆葦影子看起來還留有些神韻。原稿的色彩到底怎樣,不得而知。
參考樣例:初版《白秋練》1958年8月,封面也模糊不清
前扉頁放入一張80版趙俊生繪畫的封面
下面看內頁,先給結論:大體翻看沒啥問題,但是一湊近細看破綻是不少的。
某些部分特別是人物面部線條發(fā)抖、發(fā)虛、間斷……原因就是沒原稿,我推測是只保留下來早期小尺寸文件電子稿,對此修圖拉伸而成。小文件夠印50開,我看過《白秋練》小精,沒有任何破綻。但是用來印32開就有些勉強,拉伸線條細節(jié)本身沒有增加,所以造成細節(jié)線條發(fā)虛、鋸齒。
我們看著三幅選頁,不放大看細節(jié),看顏梅華大師的精妙構圖和人物設計,絕對很享受的。濃重的陰影投影部分,本身筆觸比較粗,放大了也看不出啥問題。
男主角慕蟾宮,他爸是慕小寰,我們來看臉部特寫。
慕蟾宮面部特寫
慕小寰特寫
人物面部的線條特別細,也是最傳神的部分,如果沒有原稿,就會這樣出現(xiàn)粗顆粒的網(wǎng)點。
同理,如果有原稿,他們爺倆的帽子也不會純純的烏漆嘛黑。
白秋練面部特寫
這幅和印刷無關,蟾宮表情溫柔,白秋練本該在暗送秋波,顏梅華卻畫成了瞪大銅鈴般的雙眼,挺嚇人。
遠景看著舒適,但遇到中近景,面部發(fā)虛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整體就是如此,白秋練肯定是整套大精中的筋書,主要問題還是在主人公臉部上,不能湊近放大看,正常視覺距離則尚可接受。
天津聊齋大精之2.《青梅》
除了白秋練,其他4本都是80年代初畫的,水平也不可和《白》相提并論。
青梅的故事,更像是大女主青梅和她兩個閨蜜的人生奇緣,天意弄人,聚散離合,愁喜悲歡。給女讀者看更有代入感,男人在書中淪為工具擺設。
這本是王弘力先生畫的,此時50多歲,功力不如初畫十五貫時,面部刻畫不細致,過于簡單。
青梅封面,謝志高繪畫
這幅封面原稿我還看到有人拍賣過,水墨形成一個遮罩,化出一幕夜月青梅佇立門檻,追尋真愛的場面,勇敢而害羞。因開臉不好看,意境前功盡棄。
我們看王弘力就是在人物面部用筆少,比如上圖那個媒婆的豆豆眼,已經(jīng)有賀友直的戲劇味了,同時人物輪廓線都用粗線勾的,這樣畫法使得印出來看著干凈分明。
只有少數(shù),諸如這幅,王進士落魄潦倒的一幕,邊緣線出現(xiàn)了鋸齒抖動。
《青梅》總體是黑白對比畫法,濃墨重筆較多,印刷呈現(xiàn)上比《白秋練》要好一些。
天津聊齋大精之3.《嬰寧》
《嬰寧》為浙江名家錢貴蓀先生畫的,內頁表現(xiàn)平平,人物姿態(tài)僵硬,可能不是用心之作。
《嬰寧》
這批80版的封面要么原稿留存下來了,要么就是找高手重繪過,畫質極好。絹絲質感下分外美麗。
這幅一眼能看出發(fā)虛,所以也不是原稿,我就好奇,80年代原稿都清理了嗎?
嬰寧出場很驚艷,柳長鶯飛,佳人清新端麗,所以藏書票上也采用了這幅。
天津聊齋大精之4.《畫皮》
畫皮封面
《畫皮》不用介紹劇情了,江西美術編輯郭秀庚的作品,現(xiàn)在印刷品都標注郭秀賡。不知是不是改名了。他的畫風有點接近同為江西畫家的丁世弼。
很多畫面出現(xiàn)臉上臟東西,可能是當初制版的時候草稿沒清除干凈,這個問題在101收藏本的時候就有,只是大精會放大缺陷。
天津聊齋大精之5.《姐妹易嫁》
《姐妹易嫁》說的是張秀才和窮苦的牧羊人一家定了娃娃親,他后來做了宰相就想毀婚約,深明大義的小女兒愿意代替姐姐履行婚約,最后妹妹平淡中得福報,姐姐則遇大廈傾倒潦倒落魄。
《姐妹易嫁》封面
封面色彩線條都很好,特別是后面鳳凰花紋,細節(jié)不少,這批書只有《白秋練》是修圖,其他封面都是原稿印的,畫質看起來不錯。
內頁是張錫武、張榮章父子合繪,張錫武是天津美術編輯,擅長畫楊柳青民間年畫,參與了50年代天津聊齋的繪畫,那時候表現(xiàn)更好,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是年紀大了,或者是兒子一起參與,畫得也不出彩。
這一本發(fā)虛問題沒有,主要還是和《畫皮》一樣,有些草稿細線出現(xiàn)。
總結一下,這批天津聊齋大精,制作比普通消費品高一層,但要稱之為收藏品級別還是很難的,設計平平,又有無原稿的硬傷,如果按照現(xiàn)有300元左右的實價來說,是非常容易被連迷吐槽的,如果實價能控制在30-35元一本,相信市場接受度會增加不少。我相信《白秋練》原稿已不存在了,否則作為大精龍頭,為何不重掃重制呢?九軒出過大精的《嬌娜》,同樣疑似無原稿了。
這次選取的5本,我感覺唯一共同點就是故事都不錯,可讀性強。
九軒合作制作的《嬌娜》內頁
《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是天津美術社自己的資源,1982年-1987年天津《故事畫報》連載過的三十六計故事匯編成冊,共36個短篇,都是豎幅長圖,有不少名家參與,比如周申、周峰、李乃蔚、劉振源等,我認為繪畫良莠不齊,有些很跑馬,有些也挺不錯,風格很多,這也是短篇集的優(yōu)勢。
外盒整體
外盒用的是布材質,簡簡單單,我覺得比聊齋觀感更好些。
《三十六計》合影
書脊
這六本書很挺拔,同樣沒有外封書衣,光板大精。豎排圖文,為了方便展平做了圓脊。
封面是由青島名家項維仁老師特意繪制的,項老師的工筆畫寶刀不老,是當代再版書著名的“封面殺手”,很多人都因為被他精美的封面吸引而買了。
就再版書來說,能請到項老師畫封面,封面就不用挑剔了,直接看內頁吧。
天津社能組織畫報短篇成書,這個出發(fā)點很好,人美社應該看齊的。
但實際制作來說,修圖效果有好有壞,整體也并不太理想。大家看內頁實拍來評判吧。
這套書,我覺得更偏大市場的定位了,修得不算好,勝在題材不錯,市面上很難找到同題材的連環(huán)畫,對三十六計故事有強偏好的人值得買,對畫質苛求的就算了。
小結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評測。只能說這兩批新書不太如人意,在天津王牌大精和熱門戰(zhàn)爭題材光環(huán)加持下,高昂的定價、無原稿修復效果平平,設計也平平,怎么取舍就交給您判斷吧。
這次大精做得好不好,不是我一個人評測或者一個人吐槽可以定調的,連迷拿到書都會看,群體的最終銷量會說明一切的。
未來,無原稿修復再版可能會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怎樣利用有限的資源來最大程度復原佳作?連迷的接受度、出版方的投入信心、高效的技術能力,都值得大家討論,推動更多好書復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