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佘宗明
在著作《周期》中,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曾說:趨勢會給周期運行方向創造反轉的理由。
現實就印證了這點:拿連著多方痛點的內卷現象來說,內卷看似是個死結,但集結在“天下苦內卷久矣”里的反內卷情緒,已經就“內卷何時是個頭”問題給出了答案。
今年雙11呈現的新氣象——過去幾年盛行的“最低價、僅退款、大亂斗”退場,營商環境改善、互聯互通加速成關鍵詞,就是最好的注腳。
在高強度內卷帶來了“卷低價,是死路;不卷低價,沒活路”慘烈局面的背景下,難免會有人心生疑竇:不卷“最低價”,真的能行嗎?
剛過去的雙11,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數據顯示,告別了低層次價格血戰的雙11,“意外”地收獲了超預期增長。眾多品牌商家與中小商家迎來的銷售額大幅提升,都表明了一點:從低質量價格戰轉向價值競爭,可以換來電商行業的健康穩健增長。
阿里巴巴集團11月15日發布的2025財年Q2財報中就提到,今年雙11期間,淘寶天貓GMV實現強勁增長,買家數量創歷史新高。
雙11的拐點,對應的是電商的新周期:雙11向來具有消費風向標意義,今年雙11走到從價格內卷到價值競爭的分水嶺,是電商生態從無序走向有序的標志性節點,也是電商行業重歸發展正軌的重要信號。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電商邁入“重回價值競爭”新周期的伏線,在今年8月阿里打響“反內卷”第一槍時就埋下了。
01
“價值競爭”四個字聽起來抽象,但“價值”的指向其實不外乎三點:好貨,好價,好服務。
過去20多年里,中國電商的進化史,就是一部價值競爭向上、電商生態向好的發展史。
平臺,比產品和服務,競相發力基礎設施和電商生態建設;商家,比增能和提效,持續用供給側升級來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消費者,為品質和好價買單,反向助推推動平臺和商家提質創新。
依托中國蓬勃興起的消費市場,憑借雙11消費洪峰對商流、物流、資金流等設施的帶動,電商行業迅猛發展,跑在了全球最前列。
但近幾年,電商行業似乎陷入了“卷字訣”的圍困當中。“消費左移”成了高頻詞,價格內卷愈演愈烈。談白牌的多了,談品牌的少了;談價格力的多了,談產品力的少了。伴隨而至的,還有“卷低價是不是電商發展史上的一段彎路”的討論。
低價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低價成為“劣幣驅逐良幣”逆淘汰格局中“劣幣”的誘因。當有效配置資源的價格機制被扭曲的競爭模式截斷,為低價而比價的情況就出現了,“僅退款”被濫用的問題就叢生了。隨之而來的是畸形的習慣性破價亂象頻現,羊毛黨算計商家情形多發。有商家就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不停比價鈍刀割肉,恰似錢貨兩失看不到頭。”
持續了近兩年的價格戰表明,無限低價內卷就是惡性競爭的“召喚符”。優質商家進退失據,無數商家以價換量,卻換來了虧損;消費者看似享受到了低價紅利,但價值規律在商品服務質量上的體現“雖遲但到”;平臺口碑與忠誠度下降,GMV也受到拖累;制造業和服務業創新動能受阻,升級動力受挫……
到頭來,卷卷不休,換得的只有延遲低質產能的出清時間,代價則是電商生態的滑坡。
當商家被拖進內卷泥沼,連白牌也被低價魔咒裹挾,當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被“對韭當割”挫傷,提振消費的步伐也因此受阻,趨勢朝著“反者道之動”的方向演進,只是必然。
按照朱格拉周期,周期切換往往以8-10年為期,今年是雙11的第16個年頭,電商行業孕育出新趨勢,并非偶然。
02
周期是“勢”。勢不是平地起高樓,造勢順勢借勢,勢需要“造”。
如果說,電商行業舊的“勢”是價格內卷導致的囚徒困境、惡性競爭、多輸格局,那創造新的“勢”就需要跳出原有的“以制造卷的方式破解卷的問題”思路,找到新納什均衡點。
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新階段對消費者與商家權益再平衡,將二者關系導向可持續的互利共贏生態;對盲目追求“最低價”的競爭路徑進行糾偏,將行業競爭導入良性競爭軌道。
這就需要,撕掉導向無序經營的“錯題本”,在遵循市場與行業規律的基礎上對電商發展邏輯進行重置,實現電商行業競爭“最優策略”的改進。
借用@降噪NoNoise的話說,這場關乎轉向的糾偏,不只是要單點反思,更是個持續升級的系統工程。
率先找到破局切口的,就是阿里。它的破局思路,正是消費者體驗提升投入和商家生態建設投入并舉,堅持“用戶為先”也助力商家確定性增長。
“用戶為先”的兩大體現是:增強“好商品、好價格、好服務”供給;引領平臺間“互聯互通”。這次天貓雙11,就是史上券最多最大的一屆:官方立減85折或跨店滿減“每300減50”,疊加額外投入了300億消費券及紅包,還有家電“以舊換新”國家補貼首次與雙11優惠疊加使用,就為用戶帶來了大量“好貨低價”。
率先推動平臺間拆墻破壁,為淘系消費者新增支付渠道,并提供更多元的物流服務選擇,匹配淘系豐富的供給基礎和優質的服務能力,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多樣化便捷化的選擇。
“用戶優先”才能得到更多用戶的更多支持。阿里2025財年Q2財報顯示,今年7-9月,淘天訂單量同比雙位數增長驅動線上GMV增長,88VIP會員數持續雙位數增長至4600萬。
助力商家發展,則反映在優化營商環境和為商家減負上。今年8月以來,淘寶在推出店鋪體驗分的基礎上,松綁“僅退款”、升級運費險。雙11前又宣布推出“百億減免”,出臺退貨寶服務、極速回款、大促免傭等政策。自然流量調配、降低售后成本等多措并舉之下,商家成本降低了,運營效率提升了。
雙11是電商行業結構性調整的集中展現時機。今年雙11,很明顯的變化是:相比往年各平臺商家對“全網最低價”的執迷、狂卷與血拼,平臺競爭呈現封閉、無序、混亂的局面,今年它們更加注重生態構建、品質提升、服務升級。
03
反價格內卷這條路能否長遠,需要“正反饋”的助攻。只有跑通了從反內卷到真共贏的鏈路,才能凝聚起齊頭并進的行業共識。
今年雙11就是變革效果的最直觀驗證場。結果表明,事情并沒有朝著“不卷就是等死”的劇情設定演進,而是出現良性循環的勢頭。
今年雙11期間,阿里GMV強勁增長,淘天月活躍買家創歷史新高,589個品牌成交破億,同比去年增長46.4%,刷新歷史記錄;88VIP會員保持雙位數增長;成交量破億直播間也創紀錄地達到119個。
確定性增長只是結果,更深層次的變化是,今年雙11成了有史以來營商環境最好的一屆雙11,是用戶將好貨低價期待變得尋常化的一屆雙11,也是實現了各平臺互聯互通的一屆雙11。這些新場景,釋放的價值遠不止于雙11。
商家需要高質量、有利潤、可持續的生意增長,這需要平臺讓利措施與合理規則機制來保障。阿里以松綁僅退款、升級運費險、重塑價格帶競爭力來治理困擾行業的“三大頑疾”,用減負增效改善商家經營生態,就是靶向發力。
數據可堪佐證:今年以來,淘寶新開店鋪累計超過600萬家,9月入駐的天貓新品牌數量環比大漲239%。9月推出的“退貨寶”已服務100萬商家,將退貨物流成本降低了23%。“全站推廣”的商家滲透率也在穩步提升。
04
投資家杰西·利弗莫爾說:“只要追求的目標恰如其分,這一切就會朝你走來,回報你的正確性。”
以卷克卷最終越來越卷,不是電商行業的終局,推動提升用戶體驗、保障商家利益與實現平臺健康可持續增長形成循環飛輪,帶動多方共贏,才是中國電商行業需要的。
現在看,今年雙11就是個拐點,也是個新開始。
眼下,越來越多平臺就在重構發展邏輯:引領了雙11重回價值競爭的阿里就明確,未來還將通過增加退貨憑證覆蓋、升級多款售后工具、關閉全額僅退款評價入口等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京東強調“又好又便宜”,拼多多此前的高管對外講話中強調“健康、可持續的平臺生態”“生態建設”……都是有的放矢。
一切都昭示著:國內電商行業正逐漸走出無效內卷的泥潭,進入“重回價值競爭”的新周期。新周期對應的是新競爭模式、新發展空間、新增長機遇。
要而言之,在淘天的帶領下,中國電商行業新的一幕正在拉開:電商行業邁過拐點后,路標指向的前方,寫著四個字——“良幣”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