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11月11日的報道,特朗普聲稱自己已經和普京通過電話,并向對方傳達了自己的建議:不要讓俄烏沖突升級。
雖然特朗普還沒有正式上臺,但已經有了美國總統的架勢。
到底有沒有真的通電話我們暫且按下不表,但特朗普已明確表示過戰略收縮,這場已經延續了將近三年的沖突,似乎要迎來真正的大結局。
此前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曾經對這場沖突做出過自己的推測,現在看來或許真的被她說中了。
俄烏沖突中真正的輸家既不是俄烏雙方也不是美國,會是誰呢?默克爾的預測又是什么呢?
一、默克爾如何看待俄烏沖突?
今年7月份,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接受德國媒體世界報采訪的時候表示:如果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還在任的話,俄烏沖突或許就不會爆發了。
不久之前,歐爾班和現任德國總理朔爾茨進行過會面,兩個人針對俄烏沖突進行了一番討論,不過沒有達成任何一致。
對于朔爾茨,歐爾班是明顯有不滿的,他認為默克爾的能力要強得多,默克爾完全有能力可以避免歐洲大規模沖突的爆發升級。
歐爾班的想象很美好,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不到半年,默克爾正式卸任德國總理。
此時她已經連連任四屆德國總理,刷新了德國總理的任期記錄。
在默克爾卸任之后,的確有記者針對俄烏沖突對其進行過采訪。
默克爾在任期間對俄羅斯的態度一直比較緩和,竭力避免與之發生沖突,默克爾認為自己無需為原來的做法道歉,不會為此責怪自己。
但同時默克爾也表示出對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反對,認為俄羅斯違完全無視國際法,這種行為是極其粗暴的。
幾乎整個歐洲對待俄烏沖突的都是一邊倒的支持烏克蘭,默克爾會有這樣的發言并不讓人意外。
總的來講,默克爾認為俄烏沖突是一個巨大的悲劇,整個歐洲也并沒有找到一種合適的安全架構來避免沖突發生。
對于俄烏沖突最后會以什么樣的形式收場,默克爾也做出了自己的推測,她認為最終俄烏沖突還是要走上談判桌,用對話的方式來解決。
根據現在的情形來看,默克爾的預測怕是要應驗了。
11月9日,特朗普的長子在社交平臺發文,嘲諷澤連斯基馬上就要失去“零花錢”了。
在競選之時,特朗普曾經多次聲稱如果自己上任,馬上就會著手解決俄烏沖突。
這或許是他為了拉選票的空口支票,但明顯能看出來特朗普對于俄烏沖突是完全持反對意見的。
特朗普作為一個資深商人,他在任期間一直優先保護的都是美國自己的利益,這樣無休止的對烏克蘭進行援助顯然不符合特朗普的價值觀。
那么如果特朗普上任之后著手解決俄烏沖突,兩方大有可能要進行停火談判。
而這場延宕了將近三年的沖突讓許多國家都承受了不少損失,不過這個國家的損失尤其大。
二、最大的輸家是誰?
到底誰是俄烏沖突中最大的輸家?有人可能認為是俄羅斯,畢竟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和大家想象的差別實在太大了。
在2022年2月份俄烏沖突一開始的時候,全世界許多人都認為俄羅斯應該可以短時間之內橫掃烏克蘭平推基輔,這場沖突最多只用一個星期應該就能結束。
結果誰也沒想到,雙方居然僵持到現在。
俄羅斯作為五常之一,一直被認為是全世界軍事第二強國,不管是軍隊裝備還是軍人儲備都不是烏克蘭能比的,但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
根據今年10月份俄羅斯政府提交的2025年到2027年財政預算,明年俄羅斯將投入軍費13.5萬億盧布,約為1450億美元。
比今年上漲30%,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實際上從2022年開始,俄羅斯的軍費就連年上漲。
2021年俄羅斯的軍費只有3.6萬億盧布,等到2022年就已經狂飆到10.4萬億盧布,直接漲了三倍。
而且由于美西方國家針對烏克蘭,又對俄羅斯進行了大規模的制裁限制,甚至還凍結俄羅斯的境外資產。
讓俄羅斯經濟不得不轉向東方,如果不是有我們還在和俄羅斯正常貿易,恐怕俄羅斯經濟早就支撐不住了。
除了經濟方面的巨大壓力,俄烏沖突開始之后,也有大量的俄羅斯年輕軍人犧牲在戰場上。
這些年來俄羅斯的生育率一直都不太好看,莫斯科方面更是出臺法律禁止宣傳不生孩子。
因此年輕人的犧牲對于俄羅斯來講,其實比經濟上的損失還要嚴重。
也有人認為事實上俄烏沖突損失最大的是美國,畢竟從俄烏沖突開始之后,美國一直對烏克蘭進行援助。
雖然烏克蘭沒有立刻敗下陣來,但也沒什么贏的希望。
更何況美國這幾年本身經濟問題就非常明顯,對由烏克蘭的大力援助讓國內民眾非常不滿,不然特朗普也不會用結束俄烏沖突作為自己競選的一張牌。
以上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他們兩個并不是俄烏沖突最大的輸家。
雖然俄羅斯損失不少,但經濟最終還是頂住了,而且現在俄烏沖突俄羅斯占據優勢。
等走到談判桌上的時候,談判結果對于俄羅斯來講應該也是比較有利的。
俄利用這一場沖突解決短期內北約東擴的危險,保護了俄羅斯本土,對俄羅斯來講總體上還是比較劃算。
至于美國雖然對烏克蘭進行了多筆援助,但美國的軍工企業也因為俄烏沖突大發戰爭財。
因為俄烏沖突引起的國際局勢緊張,許多國家開始大量采購軍備,這就是美國賺錢的好機會。
那么俄烏沖突中最后的輸家是誰呢?很多人估計想不到,這個國家就是德國。
在俄烏沖突開始之后,德國反而成了一個間接受害者。
三、為什么說德國是最大輸家?
今年8月31日到9月1日兩天的時間里,德國多地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集會。
主要就是抗議德國在俄烏沖突中的表現,呼吁國家用和平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抗議集會的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全世界國家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
而俄羅斯作為歐洲的一部分也理應如此,德國政府卻結束對俄羅斯的一切外交活動,這非常不合適。
從俄烏沖突開始之后,德國一直非常努力的援助烏克蘭,到現在為止德國是烏克蘭的第二武器援助國,第一當然是美國了。
德國民眾之所以如此憤怒,也是因為德國這兩年的經濟狀況實在是太糟了。
今年3月,英國媒體《衛報》刊登文章直擊德國經濟要害:俄烏沖突開始之后,德國經濟的下滑和2008年金融危機相差無幾。
從1950年之后,德國人的人均工資水平從未像2022年這樣有如此大的下降幅度。
最主要還是因為俄烏沖突之后,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典型傷敵八百自損一千,能源價格瘋漲受苦受累的還是自己。
俄羅斯一被制裁,那么整個歐洲能源價格都要跟著迅猛上漲。
能源上漲對于企業發展進出口都有極大的影響,德國出口下降之后,國內的投資環境日益惡劣,2022年當年德國的通貨膨脹率就達到8%。
德國的生產總值不增反降,2023年2月份統計數據,德國GDP下降了約2.5%,整個國家經濟都在極度危險當中。
而且俄烏沖突之后,大量烏克蘭難民涌向歐洲,其中德國也接受了大量難民,而我們都知道大量的難民必定會帶來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
不僅如此,德國政府還要消耗財政來養活他們。
更進一步的增加經濟壓力不說,也進一步引發了德國人和難民之間的矛盾:我們德國人累死累活,你們難民白吃白喝?
面對這樣的情形,德國也有些撐不住了。
今年5月份,德國就呼吁歐盟針對烏克蘭難民盡早制定分配計劃。
簡單概括來說就是對到境內的烏克蘭難民進行二次分配,德國不想管了,也想甩掉這個燙手山芋。
但請神容易送神難,難民入境之后想要再趕出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再說了,其他歐洲國家也都或多或少接受了一些難民,就算按照德國政府所說的再分配,誰又愿意接受呢?
總而言之,因為這場俄烏沖突導致德國經濟下跌,問題叢生。
11月12日,法新社、德新社報道稱稱德國可能會提前進行大選,將會在2025年2月23日舉行。
可以說,德國民眾對現任的德國領導班子已經失望至極。
到明年2月23日,特朗普已經上任美國總統一個月,到時候他能不能兌現自己的諾言就能揭曉。
不知道到時候德國國內的諸多問題是會被妥善解決,還是會變得更嚴重呢?
無論如何,戰爭都不是我們所希望的,經濟全球化的局勢之下,歐洲經濟衰退也會連帶全球。
希望所有的這些問題大家都可以坐下來解決,全球同心同力讓經濟重新煥發活力。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參考資料: 特朗普據稱已和普京通電話 建議“不要升級俄烏戰爭”財聯社2024-11-11 默克爾接受德媒采訪談俄烏危機:沖突“總有一天會以談判結束”環球網,2022-12-08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稱俄烏沖突是一場“巨大悲劇”,央視新聞,2022-06-08 歐爾班:我總是想念默克爾,她在位的話,俄烏沖突不會爆發,觀察者網2024-07-11 特朗普長子發帖嘲諷澤連斯基:距離你失去零花錢還有38天,觀察者網 2024-11-1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