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在天弘基金2025年度策略會暨20周年活動上,對中國資本市場作出分析和展望。
張憶東一改往日更看多港股的立場,此次堅定看好A股,稱A股是未來2-3年最好的權益投資。
投資作業本課代表整理了要點如下:
1、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后,我的觀點發生巨大變化,從熊市構筑底部,跌深反彈的框架轉變為反轉框架。我對中國股市的判斷是反轉了。
2、科技牛將貫穿本輪牛市始終,如果科技牛能盤活地方政府手中的資產......就有希望“科技牛”和“內需牛”交相輝映。
而且隨著隨著特朗普的出招(關于貿易戰),一旦差不多了,我們認為出海依然是個戰略方向。
3、這次牛市其實是最具中國味兒——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國家牛市,與歷史上在經濟低迷期發展的優勢不同,此次除了并購重組,提升股東回報也至關重要。
4、我對港股戰略上看多,但從節奏上看,明年或后年A股機會更多。A股在一兩年內會好于港股,兩年左右時間肯定好于美股。
5、如果未來很多年后,我們來看這輪牛市可能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它有希望實現中國股權財政的可行性。
6、我們長期看好黃金和數字貨幣比特幣,核心原因是美國的國家資產負債表問題。
張憶東認為,中國股市反轉背后是一個變化、兩個基本面和三條主線。無論中國還是美國,股市肯定好于債市,中國國債是強震蕩市,美債是弱震蕩市。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中國股市反轉了回購注銷和并購重組都很重要
從大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未來兩年甚至三年,我最為看好A股市場。這一判斷始于九月底。此前,我更看好港股,三月份時,我提出港股春天的到來,七月底時提出“流淚撒種必歡呼收割”的觀點。港股經歷了五年熊市,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成為全球價值洼地。港股中最優秀的公司開始慷慨進行回購注銷。在歐美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環境下,這些公司重視股東回報,最優秀的公司引領市場。然而,9月26日政治局會議后,我的觀點發生巨大變化,從熊市構筑底部,跌深反彈的框架轉變為反轉框架。
我對中國股市的判斷是反轉了。因為分析中國股市需要政治經濟學框架,而海外股市則需從資本決定論角度推演。反轉邏輯包括一個變化、兩個基本面和三個主線。變化是政策導向的方向性轉變,開始提出“抓住重點,主動作為”,不是收縮框架,而是轉向主動框架。
為什么特別提出來呢?投資者可以多看下中國股市歷史,大多數時候,它的牛市是在經濟低迷的時候發動的,通過引導社會財富配置到資本市場,進而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場外資產,化解債務問題,提振內需,這個邏輯在90年代,甚至在09年、10年、14年、15年(都如此)。可以說,大多數的中國的牛市,與美國股市不同,美國往往是大放水刺激起來經濟,經濟好了,經濟好是第一驅動力,然后股市才好,股市好了以后再跟經濟形成良性循環。而中國是善于發動群眾,相信群眾,然后資本市場引導社會財富,通過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邏輯。這次牛市其實是最具中國味兒——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國家牛市,與歷史上在經濟低迷期發展的優勢不同,此次除了并購重組,提升股東回報也至關重要。
9月24日發布會提出的兩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其中3000億專項再貸款并非重點,背后的政策導向才是(重點)。政策鼓勵通過舉債充分利用低利率環境增厚股東回報,類似于08年次貸危機后的美股和12年歐債危機后的歐洲股市。歐洲的股市從08年以后一直不如中國。但人家那個市場為什么那么好,我們來隨便講個例子,我們內需消費股的龍頭的ROE其實不如雀巢、可口可樂。但是我們主營業務收入比他們高,中間差異在哪兒?就是人家很慷慨地進行回購注銷,而且這個回購還是借錢回購。所以后續中國自認為自己優秀的公司,其實應該很慷慨地學習前兩年的港股一樣,或者說再往前的美股一樣,利用中國的低利率環境提升股東回報。所以這次中國式的慢牛,牛的基礎是解決了。
牛市目的兩個目的:化債和內需
解決后,我們這次反轉邏輯或者牛市達到什么目的,跟歷史上何其相似,就解決兩個問題,一化債,二內需。過去兩年,居民、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相互交織,形成惡性循環的收縮,對還債不利,也不利于穩定內需,或者預期比較糟糕。現在可以通過盤活資本市場,四兩撥千斤,極大地優化了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房地產政策為代表的產業政策的有效性,實現從土地財政向股權財政的轉換。
多年后回看,這輪牛市最大亮點是它
我這段時間一直鼓勵大家回顧90年代中國股市,特別是96-97、99-01年的牛市,那兩段牛市是中國股權財政的萌芽。因為那時沒有土地財政,通過比如99到01年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本地股的上漲,本質上它通過資本市場來實現了資產的重估,優化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并且改善了地方政府財政的壓力。
往后看,落實二十大精神,我們認為這輪牛市有希望。如果未來很多年后,我們來看這輪牛市,可能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它有希望實現中國股權財政的實施可行性。
三大主線:“科技牛”、“內需牛”、“出海牛”
從這個角度來看,為什么關注三大主線?現在地方政府手中有哪些優質資產?土地財政難以持續。以前,地方政府資產主要與土地相關,這需要房地產市場穩定。如果不穩定,抵押物將受到影響。由于時間關系,我不詳細展開。我想說的是,如何通過房地產盤活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最重要的是手中的股權。特別是2020年以來,中國與美國在一級市場上有很多摩擦,美資的PE/VC創投基金撤出。
以2023年為例,一級市場的募集金額中,約80%有國資背景,包括地方政府、母基金或國資創投基金。另外20%左右是民企或一帶一路的外資。特別是2020年我們分析發現,這些股權與新質生產力相吻合,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人工智能、芯片、機器人等。第一輪牛市帶動了價值發現,所以“科技牛”將貫穿本輪牛市始終。
如果科技牛能盤活地方政府手中的資產,自然有利于資產負債表的改善,有利于區域經濟,那內需問題解決了,營商環境改善,自然有利于富人消費和企業家的正常資本開支。這樣,居民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都能夠改善,這樣就有希望“科技牛”和“內需牛”交相輝映。
而且隨著隨著特朗普的出招(關于貿易戰),一旦差不多了,我們認為出海依然是個戰略方向。如果受到美國大選或特朗普政策的影響,更多是戰術層面的。從戰略層面看,我們的出海,特別是對一帶一路的出海,仍是大勢所趨。
A股未來兩年肯定好于美股
因此,我們認為A股在未來兩三年,至少兩年,甚至三年,將是權益市場最好的選擇。A股在一兩年內會好于港股,兩年左右時間肯定好于美股。
如何看待港股?港股市場較為理性,由海外資金主導。在熊牛轉折期表現精彩,在牛市后期也表現異常精彩。但在經濟低迷期驅動的牛市中,基本面不強,港股表現不如A股。
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提升效率,我們認為這輪牛市后期,美資、歐洲或海外資本將來到港股。去年我就嘲笑有些外資,我跟他講,我說有可能你們現在猶豫,但是我猜你們當你們下場要抄中國資產的時候,那有可能就是這輪我們牛市的一個高點了。我對港股戰略上看多,但從節奏上看,明年或后年A股機會更多。
美股需要經濟超預期才能穩住牛市框架
對美股而言,如果特朗普政策落實,明年美股表現不差。但美股風格可能偏向內需、金融地產和周期性行業。但從兩年維度看,2026年美國再通脹壓力極大。我對特朗普未來四年美國經濟預期是先揚后抑。美國股市需要經濟超預期才能穩住牛市框架,一旦不達預期,2026年、2027年美股面臨較大的風險。這是權益資產的角度。
無論中美,股市肯定好于債市,國債是強震蕩市,美債是弱震蕩市
對于大類資產,美債未來幾年可能弱勢震蕩,難以回到3.5%以下,可能在4%左右徘徊,甚至2026年、2027年可能熊市。
對于中國國債,我的看法是強震蕩市,美債有可能弱震蕩市,因為中國可能保持低利率環境,發起牛市解決問題。中國經濟未來幾年最壞時候已過,復蘇緩慢但可持續,經濟不強或不溫不火,止跌回穩。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債市不會是熊市,但像前兩年大牛市也不現實。股市肯定好于債市,無論是美債還是中國國債。
長期看好黃金和比特幣
對于黃金,我們長期看好黃金或數字貨幣比特幣,核心原因是美國的國家資產負債表問題。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率已達100%,按特朗普政策,繼續赤字擴張,到2030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率可能達120%。
因此,我們長期看多黃金,甚至比特幣,核心在于美國的國家資產負債表存在問題。
更多大佬觀點請關注↓↓↓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