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村民們吃的糧食、蔬菜大都是自己種,用村民自己的話說,吃自己種的農作物放心。然而,在大別山區有一些村民,他們種植了很多水果,這個季節,冬桃已經采摘了一段時間,可是,他們自己卻從來不吃,這是怎么回事呢?
“我種植水果有十來年了,自己基本上不吃自己種植的水果,家人也不吃。”一位村民如是說,他不吃自己種植的水果,并非吃著不放心,相反,他種植的水果不打農藥,不打除草劑,施的肥料是有機肥,因此,可以放心吃。當問及為啥自己不吃時,這位村民笑了笑。
原來,當地村民種植的水果,在他們心中是“高檔水果”,冬桃在現在的季節里一斤也要十元,自己不吃,是為了全部賣掉,變成金錢,那樣更劃算。“吃不起,根本吃不起。”村民笑著說道。
“要不你們嘗一個吧?”村民對前來游玩的人說。自己不吃,為啥舍得讓別人吃?一行人中有人冒出這樣一句話。村里一位婦女連忙回應,還不是希望你們品嘗后,覺得味道不錯,購買一些。
如果說,自己掏錢去買高檔水果吃,可以說吃不起,自己種的為啥吃不起呢?別人掏錢來買都吃得起,自己不用掏錢為啥吃不起,就算地里少結一個水果,這樣想不也可以嗎?有人這樣勸村民。
話雖那樣講,但村民不那么做,像這些冬桃,有的一個就有一斤多重,拿一個冬桃賣的錢去換一斤豬肉不是更香嗎?村民是這樣想的。
村民種水果,自己不吃,是想掙更多的錢,游人來村里購買水果,是覺得村里的水果吃著放心,不過,村民們覺得吃著放心的農作物,在他們眼里不是一件新鮮事,因此,才有上面的舉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