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抗戰時期,我軍創造出奇制勝的戰術,用上千條狗布下“臭狗陣”,逼敵軍不戰而降,成就軍史傳奇。
01 烽火淮海:麥田里的抗戰歲月
1943年,抗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的末期,全國抗戰形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然而,在侵略者的鐵蹄下,中華大地仍然苦難深重。
淮海平原,這片富饒的土地,正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中。金黃的麥穗隨風搖曳,卻并未帶來豐收的喜悅,反而成了敵人掠奪的目標。
這一年5月,淮海平原迎來了成熟的麥季,當地百姓和抗日軍民的目光無不聚焦在這片田野上,因為每一顆麥粒都可能是前線戰士和家鄉百姓的希望。
正是這一年,剛滿30歲的新四軍淮海軍分區7團團長宋耀南奉命守衛這片土地。
信息來源:網上宿遷
他的使命,是在即將到來的夏季麥收中保護農田不被日偽軍掠奪,同時拔除盤踞在桑墟據點的敵軍。
宋耀南,這位出身江蘇高流的年輕團長,是一位從抗日救亡運動中成長起來的抗戰將領。他的名字,與熱血和智慧緊密相連。
宋耀南19歲時,便因組織抗日救亡宣傳活動而被開除學籍,但這并未阻斷他抗爭的腳步。
24歲時,他自費創辦高小,以書本和講壇傳播抗日思想,點燃了無數民眾的覺醒之火。
他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信念——在家鄉高流鎮,宋耀南和兩位志同道合的戰友擊退了欺壓百姓的國民黨區長江斗南,從此被鄉親們稱為“高流三杰”。
參加新四軍后,他憑借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指揮才能迅速嶄露頭角,成為部隊中的骨干力量。
多次戰斗中,他以機智果敢的戰術贏得了上級的信任,也為抗日軍民所敬佩。
1943年夏,宋耀南接到命令,率領7團攻打桑墟據點。
桑墟是敵軍控制的核心產糧區,日偽軍為了掠奪當地小麥,已在此處部署了300余人的偽軍和土匪,這些人由惡名昭著的“張家三狼”統領。
張興中、張勝中、張漢中兄弟三人長期盤踞桑墟一帶,他們依仗日軍撐腰,不僅搶掠民間財物,還殘害鄉里,幾成百姓的夢魘。
更糟糕的是,這伙匪偽軍將桑墟據點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外圍厚墻林立,壕溝灌水,碉堡和地道連成一體,配備了充足的糧草與彈藥。
敵人自恃據點堅固,多次擊退我軍的試探性進攻。
為扭轉戰局,宋耀南帶領7團從駐地出發,沿途拔除敵人零星據點。他們以智慧與血勇攻克了萬匹、方墩圩等小型敵據點,為攻打桑墟積累了經驗。
然而,這些戰斗不過是開胃小菜,真正的硬仗在前方等待著他們。沿途行軍時,7團戰士們行蹤隱秘,夜間依靠星光和月影前進,白天則在林間隱蔽休整。
麥田中隨處可見百姓的身影,他們忙著搶收麥穗,臉上的神色既緊張又感激。他們明白,沒有新四軍的守護,這一季的收成很可能盡數落入敵人手中。
隨著隊伍逼近桑墟,緊張的氣氛愈發濃烈。宋耀南多次與參謀們召開緊急會議,反復推演戰術方案。
他們清楚,桑墟據點的復雜地形和敵軍裝備的優勢,讓正面強攻幾乎不可能取得成功。
“沒有好炮,沒有重火力,只有用腦子和行動拼了。”宋耀南對部下說道。
他們采用“土坦克”戰術,用濕棉被覆蓋木桌做成簡單的防護工具,逼近敵方碉堡。戰士們忍受酷暑,默契配合,幾次爆破摧毀了外圍的暗堡。
然而,桑墟的堅固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據點內日偽軍不僅裝備精良,還心狠手辣,布滿了各類陷阱。
密布的鐵絲網、尖刺木樁和深壕溝,使得進攻步步受阻。戰士們無數次試圖靠近,卻屢次被敵軍的交叉火力逼退。
“張家三狼”仗著居高臨下的防御優勢,嘲笑新四軍的“螞蟻撼樹”。
敵軍甚至刻意挑釁,向據點外扔下標語,上書“守住三個月,日軍必救”。這是心理戰,也是對抗戰將士的直接挑釁。
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宋耀南和7團戰士沒有放棄。他們分組潛入敵方周圍,通過偵察、埋伏和狙擊逐步削弱敵軍的外部力量。
士兵們在深夜伏擊敵方巡邏小隊,用手榴彈炸毀敵軍的補給線。每一次戰斗都伴隨著巨大的危險,戰士們多次受傷甚至犧牲,但他們的意志從未動搖。
宋耀南時常親臨前線,帶領戰士偵察地形,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
他對年輕士兵說:“我們打這場仗,不只是為了麥子,更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不再被欺負的日子。”
就在戰事焦灼之際,據點內的敵人變得更加謹慎。他們加強了防守,日夜值守碉堡,甚至對外界實施火力壓制。
面對這種情況,宋耀南開始轉變思路,他提出“奇招制勝”的方針。他意識到,正面攻打不行,就要另辟蹊徑。
戰爭中沒有常規,只有出奇才能克敵制勝。他讓偵察兵分析敵據點的弱點,從通風問題到內部兵員分布,所有細節都成為下一步計劃的依據。
02 奇招制勝:“臭狗陣”的誕生與實施
面對固若金湯的桑墟據點,新四軍第7團將士們在團長宋耀南的帶領下,開始了耐心地籌劃與嘗試。
在數次進攻無果后,部隊意識到,單憑現有的輕武器和常規戰術,難以撼動這處精心構筑的防御工事。
敵人的碉堡不僅堅固,還依托著深壕和鐵絲網構成的天然屏障。
最重要的是,敵方儲備充足,不僅擁有充裕的彈藥,還有一口深井,足以維持長期的困守。這使得強攻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宋耀南和當地的民間武裝隊伍的領導人圍繞據點特點展開深入討論。
幾天的偵察和交戰中,部隊發現了一條重要信息:桑墟據點內的防御過于嚴密,導致通風不暢,特別是夏季高溫天氣,敵軍在狹小空間內人滿為患,環境極其悶熱。
信息來源:新浪網
這一弱點為改變戰局帶來了希望。宋耀南果斷決定,以此為突破口,創造條件逼敵人出碉堡,再與其展開正面對決。
在討論如何利用這一弱點時,一位戰士提到了日軍曾使用毒氣彈對付抗日軍民的慘痛經歷。
這啟發了指揮部:新四軍雖無毒氣彈,但可以利用鄉間常見的資源——死狗、死畜——制造一種惡臭的“生化攻擊”。
腐敗的動物尸體在炎熱天氣下會產生強烈的惡臭,不僅刺激鼻腔,還可能滋生病菌,進一步污染敵軍的水源。這一構想很快被采納,并迅速付諸行動。
從下達命令到執行,7團的官兵和地方武裝隊伍全員投入這場特殊的戰斗準備。
他們分散到桑墟據點周圍的村莊中,與當地百姓合作,搜集所有能夠找到的死狗、死豬和其他動物尸體。
村民們聽聞此計后,紛紛表示支持。有的村民甚至冒險深入敵占區尋找死畜,有的趕著牲畜車將尸體運至據點外圍。短短兩天時間,便籌集了上千具動物尸體。
與此同時,宋耀南安排了部隊在據點外圍選擇隱蔽地點,布置火力點,用以封鎖敵軍可能的出擊路線。
這些火力點不僅壓制了敵軍的活動范圍,也為下一步的行動提供了保障。
在夜幕的掩護下,戰士們將搜集到的動物尸體一具一具扔向敵方據點的外圍壕溝、墻垣附近和通風口周圍。
整個過程中,戰士們動作迅速而小心,既要避開敵人的瞭望與射擊,又要確保尸體精準落到合適位置。
接下來,戰士們點燃混有辣椒和其他刺激性物質的煙霧彈,從據點的上風方向將濃煙引向碉堡。
這些煙霧雖然對敵人沒有直接殺傷力,但因其刺鼻的辛辣氣味,使得敵人在密閉的空間內難以忍受。
煙霧逐漸散去后,動物尸體開始發揮作用。隨著時間推移,高溫加速了腐敗過程,惡臭迅速擴散,圍繞整個據點的空氣變得愈發令人作嘔。
敵軍起初并未將這種“臭狗陣”放在心上。他們嘲笑新四軍的“雕蟲小技”,認為惡臭不過是戰場上的干擾。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尸體的腐敗程度加深,惡臭變得愈加濃烈。
尤其是當風向從外圍吹向據點核心時,這些臭氣不可避免地通過射擊口和碉堡的裂縫滲入防御工事內部。
敵人試圖將尸體移走,但新四軍早已將火力對準據點周圍,一旦敵人嘗試外出,便遭到精準狙擊。
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是,腐敗的動物尸體開始污染據點的地下水源。敵軍賴以生存的深井逐漸散發出異味,水質變得渾濁不堪。
敵人嘗試用布條過濾,但收效甚微,飲用后不僅無法解渴,還引發腹瀉等癥狀。
這種情況迅速在據點內部蔓延,士兵們士氣低落,抱怨聲此起彼伏。
幾天后,“臭狗陣”造成的影響達到頂峰。據點內的敵軍開始因飲用受污染的水源出現中毒癥狀,加上高溫和惡臭的雙重夾擊,內部防線瀕臨崩潰。
堅守據點的“張家三狼”雖然依舊試圖穩住軍心,但連他們自己也無法承受惡劣的環境。曾經驕橫跋扈的三兄弟,如今因惡臭和環境的折磨焦頭爛額。
與此同時,宋耀南決定抓住敵人動搖的時機,發起外圍進攻。
部隊加強了對據點的火力壓制,每當敵人試圖開門透氣或外出偵查,都會遭到精準打擊。
7團還故意向據點內喊話,用嘲諷和威脅進一步動搖敵軍的意志。
在惡臭、疾病、缺水和持續的火力壓制下,張家三狼的偽軍隊伍終于撐不住了,他們提出投降條件,試圖換取生存機會。
03 烈士長眠,勝利曙光初現
新四軍在桑墟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也為整個淮海地區的夏季攻勢掃清了關鍵障礙。
然而,這場勝利的背后,充滿了犧牲與堅持,尤其是年輕團長宋耀南的壯烈犧牲,讓勝利顯得格外沉重。
在攻下桑墟據點的過程中,宋耀南身負重傷。在最后一次組織火力掩護和對敵方外圍的清剿行動中,他被敵軍冷槍擊中。
子彈穿透了他的腹部,他倒在戰場上,鮮血很快染紅了周圍的土地。戰士們迅速將他抬到后方救治。
盡管疼痛劇烈,他依舊忍耐著,斷斷續續地向副手孫東初交代后續作戰計劃:“一定要守住麥子,一定要讓百姓看到我們的決心。”
他的聲音雖然微弱,但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力量,激勵著在場的每一位戰士。
信息來源:臭狗陣:新四軍首創令人捧腹的“生化武器”、黨史縱覽
被抬下戰場后,宋耀南在急救點接受了簡單的處理。然而,由于戰地醫療條件有限,加上傷勢過重,他的生命漸漸走向盡頭。
即便如此,他始終關心著前線的戰況,不斷詢問攻堅的進展。
當得知張家三狼帶領殘兵敗將放下武器時,宋耀南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但這也是他留在人世的最后一刻。
宋耀南的犧牲在部隊中引起了極大的悲痛。這個僅有30歲的年輕團長,是7團的靈魂人物。
他的智慧、果敢和堅毅,為部隊指明了方向,也贏得了同志們的深切敬仰。
他的副手孫東初臨危受命,接替指揮職責,在接下來的幾天中繼續鞏固戰果,帶領部隊完成了清剿敵軍殘部的任務。
戰斗結束后,淮海軍分區的領導專門組織了追悼會,為宋耀南烈士致以沉痛的悼念。他的遺體被運回家鄉,在當地群眾的護送下安葬于烈士陵園。
為了紀念這位為民族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英雄,宋耀南的出生地高流鎮將其更名為“耀南村”,寓意“英雄之光,長耀鄉里”。
他的英勇事跡也被刻在縣烈士紀念碑上,以教育后人不忘歷史,珍惜和平。
桑墟據點的攻克,不僅為淮海地區的抗日根據地擴展贏得了時間,也為全國抗戰的戰略反攻鋪平了道路。
而張家三狼這伙匪偽勢力的覆滅,也為淮海地區的百姓解除了長久以來的壓迫和苦難。桑墟據點的解放,使得淮海平原的小麥得以順利收割。
1943年的夏季攻勢,不僅是一場戰役的勝利,更是整個民族抗爭精神的體現。
在這片飽受侵略之苦的土地上,宋耀南的故事被鄉親們口口相傳,成為激勵后人奮發圖強的精神豐碑。
他的名字,連同那一場“臭狗陣”戰役的傳奇,一起鐫刻在了抗日戰爭的史冊之上。
參考文獻:
1.【宿遷黨史?戰斗故事】桑墟巧擺“臭狗陣” 網上宿遷 2021-09-18
2.數千只死狗為啥成了獨門武器?這一罕見戰術真讓敵人崩潰! 新浪網 2019-07-15
3.臭狗陣:新四軍首創令人捧腹的“生化武器”、黨史縱覽 . 2018 (0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