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一視財經 曉宇
編輯| 高山
如今的光伏產業,進入了“乍暖還寒”的時節。
過去的幾個月,光伏行業接連召開了多場閉門會議,就低價惡性競爭——這一困擾光伏行業發展良久的頑疾展開了深入探討。
光伏協會發布通告稱,光伏組件低于成本投標中標涉嫌違法。同時公布,0.68元/W的成本,已經是當前行業優秀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前提下的最低成本。
這是光伏行業從無序競爭向有序發展轉變的重要一步,也預示著光伏企業在資本市場正在回暖,這為排隊上市的光伏企業們帶來了一絲曙光。
上市進展緩慢
日前,從上交所官網了解到,正泰安能數字能源(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正泰安能”)的IPO審核狀態已變更為“中止(財報更新)”,資料更新的時間是2024年9月30日。
2023年,光伏行業迎來了一波上市潮。天合富家、正泰安能及陽光新能源三家公司先后宣布了各自的IPO計劃。
其中,正泰安能主要從事戶用光伏能源運營與服務,累計用戶數已突破120萬戶。2023年報告期內,正泰安能實現營業收入296.06億元,凈利潤26.03億元,戶用光伏裝機容量12.6GW,同比增長67.1%,對應2023年市占率為29.0%,市場排名第一。
正泰安能由正泰電器(601877.SH)控股,系正泰電器的戶用光伏開發運營主體。本次上市屬于分拆上市情形,即“A拆A”。
作為正泰系“最掙錢”的子公司,2020年至2023年,正泰安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6.33億元、56.31億元、137.04億元及296.0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53億元、8.67億元、17.53億元及26.04億元。
盡管正泰安能的業績表現優異,但其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據悉,正泰安能的IPO申請材料已于2023年9月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受理,且上交所在當月28日發出第一輪問詢。正泰安能及其保薦機構于2024年1月16日完成了回復意見。
截至目前,正泰安能第一輪回復已經過去將近10個月,第二輪問詢尚未見蹤影。
同樣,自天合富家和陽光新能源啟動了上市輔導工作后,亦遲遲沒有進展。
招股書顯示,正泰安能本次IPO擬發行不低于2.7億股,不低于發行后公司總股本的10.00%;募集資金約60億元,主要用于戶用光伏電站合作共建項目、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按正泰安能理想發行計劃來看,若成功發行公司市值將達到6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正泰安能的客戶較為集中。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正泰安能前五大客戶分別貢獻了12.37%、54.77%、72.37%和77.72%的銷售金額。其中山東祺泰新能源為受正泰電器董監高近親屬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公司,為2020年的第四大客戶,為正泰安能貢獻了2979.87萬元的銷售金額,占當年總銷售金額的1.82%。
此外,正泰安能還向山東祺泰新能源、濱州市祺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濟寧祺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東營市祺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濰坊祺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采購電站安裝開發服務及運維服務,報告期內涉及采購金額分別為0.90億元、1.65億元、1.87億元和0.63億元。而上述公司也都是受正泰電器董監高近親屬控制或重大影響的公司。
對于上述關聯交易,正泰安能在招股書中表示,前述五家公司位于山東省,在當地擁有一支專業且完備的團隊,有利于公司業務在當地的開展,該等關聯交易具有必要性及合理性。發行人根據區域業務開發情況統一制定并發布代理商價格政策,關聯交易定價公允。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泰安能的招股書中,類似的關聯交易并不少見。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正泰安能向關聯方采購商品的重大關聯交易主要系向關聯方采購光伏組件、逆變器、電表箱和電線電纜等光伏電站主輔材。其中,電線電纜方面的關聯采購占同類交易的比重連續三年超過97%。
正泰安能的實控人是知名溫商南存輝,如果IPO順利,南存輝將收獲繼正泰電器、通潤裝備后第三個A股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天合富家、陽光新能源的IPO進程也同樣緩慢。目前,二者均處于IPO輔導階段,尚未進入正式的IPO申請和審核流程。
“內卷”加劇
隨著光伏行業“內卷”現象加劇,光伏行業交出的2024上半年業績答卷差強人意。價格跌破了成本線,導致多家頭部企業陷入虧損困境,光伏企業的IPO進程變得更加謹慎和緩慢。
光伏龍頭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隆基綠能實現營收585.93億元,同比下降37.73%,凈虧損52.43億元,上年同期為凈利潤91.78億元;通威股份凈虧損39.73億元,上年同期為凈利潤163.02億元。這兩家企業的虧損主要受產業鏈價格持續大幅下降和存貨減值計提的影響。
特變電工、晶科能源等企業在營收方面同樣承壓。特變電工2024年前三季度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22.8億元,同比下降1.79%,凈利潤42.97億元,同比下降54.17%;晶科能源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717.7億元,同比下降15.7%,歸母凈利潤12.1億元,同比下降80.9%。
陽光電源、正泰電器表現出了一定的韌性。陽光電源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約499.46億元,同比增加7.61%;正泰電器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9.88億元,同比增長4.08%;前三季度,正泰電器營業收入達到464.09億元,同比增長8.89%,凈利潤34.98億元,同比增長16.93%。
據中國金融信息網顯示,2024上半年,138家光伏上市公司歸母凈利潤合計149.6億元,90家企業凈利潤下降,48家企業出現虧損,頭部組件廠商營收和凈利潤均大幅下降。
當前面臨的困境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供需失衡、技術迭代加速、人才和技術外溢均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目前,產能過剩和價格下行成為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2024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預計約400GW,我國產業鏈產能已遠超此需求,供大于求的局面將持續。
協會發布通告是行業自律的體現,意在遏制低價惡性競爭,促進光伏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然而,僅憑此規范難以全面規范市場。光伏產業鏈復雜,各環節成本和利潤訴求不一,單一規范難以適應整個產業鏈的多樣性。
同時,光伏行業正處于市場調整期,業內普遍認為,復蘇還需一年甚至更久,市場行情的持續性和“反內卷”實際效果還有待審視。
光伏產業現狀
當前,光伏產業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折期。今年1-9月,我國光伏發電量和新增裝機數據均顯著高于全國電力行業平均水平。
中國光伏行業經過近50年的發展,已經從依賴補貼的起步階段,發展到平價上網的成熟階段,并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領先地位。
圖片來源:普華永道中國
然而,行業規范的形成始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迫使企業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和成本控制方法。
當前光伏產業鏈正經歷價格的劇烈調整,其中組件和硅料價格的大幅下降對中上游制造商的利潤造成了直接影響,導致行業利潤空間收窄,進而觸發了行業洗牌。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頭部光伏企業采取了產業鏈延伸戰略來應對挑戰,通過擴展到價值鏈的更多環節,光伏企業看到了拓展業務、增加附加值的機會。
例如,進軍以光儲、儲能業務為代表的“第二曲線”新戰場。今年1月—9月,阿特斯大型儲能產品出貨4.4GWh,其中第三季度出貨1.8GWh,出貨量和單位凈利潤均創單季歷史新高。公司稱,儲能板塊凈利潤環比二季度實現高速增長,為第三季度整體業績作出了突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可接入容量趨于飽和,部分中西部省份有望成為新的市場。企業在進入市場時需要結合自身資源和市場機遇進行精準定位。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衛權表示,解決分布式光伏的消納壓力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消納難歸根結底是大電網的靈活性不足,儲能可以解決電源側問題,但對電網側帶來的影響也需考慮。
同時,數字化轉型成了光伏企業破局的關鍵點之一。將智能技術與傳統運維服務相結合,企業可提供遠程綜合診斷、智能一體化運維、資產管理委托服務等增值服務,以此提高電站發電量,改變運維單價低的狀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