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汽車科技作者Erik的第222篇文章
前兩天,李想提了法拉利跑車,全網刷屏,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車企老板覺得自己造的車好,為什么不開自產的車?
有這樣的疑問,至少還有思考。
但大部分人人可能就是在車企牛x炸了的宣傳中,跟老板不知不覺共情了。
這是最要不得的。
機緣巧合吧,突然翻到了李想早年間在汽車之間的長文博客。認真看了以后,一直沒舍得關。
今天廣東一夜入冬,搞的我都有點感冒了,就閑嘮嘮嗑。
主要兩個問題:
1、老板心里真正的好車。
2、車企老板的大嘴真誠度。
對車毫無興趣
博客現在還在,大家可以去看。
如博客中所言,李想:我這個之前陪著合伙人樊錚及朋友們轉北京車展,拿著數碼相機從來不拍車(不拍車拍什么我想你也清楚),對車毫無興趣的人,居然做了一個網站:汽車之家。從此,結下了和汽車的緣分。
一個廣為流傳的橋段:
李想在辦汽車之家網站時:
1、要求手下員工新車發布第一時間發搞,不得用通稿;
2、曾有車企公關部花千萬要求刪帖,李想沒答應。
說一個大家可能不知道的知識點,每次發布會車企公關都會提供統一的通稿,統一口徑,車企要的是口號一致。
發這篇貼的時候,李想還在汽車之家,從一個對車沒啥興趣的人,到盤點了自己買過的所有車,真實性在,也有口嗨的地方。
當時,李想還在想要嘗試一下特斯拉。
帖子中李想透露買過的車名單:
好玩的:POLO 1.4(03年買,06年賣)> 高爾夫GTI(10年買,11年賣)> 寶馬1M(11年買,12年賣) > 邁凱輪12C(12年買,漫長的等待中)
公路SUV:寶馬X6 35i(08年買,11年賣)> 寶馬X5M(11年買,一直在開)
寶馬3系:寶馬E90 325i(06年買,08年賣)> 寶馬E92 M3(09年買,10年賣) > 寶馬F30 328iM(13年買,漫長的等待中)
家用MPV:別克GL8(11年買,司機在開)
長輩用車:三輛日本車,兩輛08年買,一輛11年買,至今為止零故障。
買車這事,誰用誰知道。在這些車里面,我最喜歡的是第一輛的大眾POLO,以及目前在開的寶馬X5M。
我也是對車沒什么興趣的人,或者說是一個中立態度的吧,就直觀感覺車就是一個交通工具。
就像之前對華為一樣,也是一個中立態度,就做手機賣的老貴,但有人愿意買單也不關咱事兒。
普通人怎么看我不知道,我看就是看芯片/操作系統,蘋果以外,就是高通/Android,硬件軟件都有了,那就不交智商稅了。
另一層中立是,華為把研發當牛馬使,但給的相對多。在國內的研發行業,不求二者都有,有其一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看完李想的這個名單后,我眼里只看到一行字:
長輩用車:三輛日本車,兩輛08年買,一輛11年買,至今為止零故障。
可靠/零故障,這是李想對日本車下的結論,對于99%的普通人,買車只當是一個交通工具的話,選日系肯定沒錯。
畢竟這是李想給長輩買的車,“汽車之家2013年是“用讓人鄙視的ASP.net實現每天超過2億的PV(日志統計),以及在2013年會達到10位數的收入”。
你很難去質疑掌握了中國最大汽車消費數據的人下的一個第三方結論。
給長輩買的車
李想買的三兩日本車,是兩輛本田雅閣和一輛日產騏達。
下面是原貼的內容,我當然也是直接先看了三輛日本車的部分:
2008年,我分別給我父親和岳父購買了8代的本田雅閣(兩家子的平衡很重要,哈哈),我就開了一下,實在沒什么感覺,車是車,我是我,我們之間沒有交集,標準的代步車。
不過,五年過去了,這兩個車除了去做保養,什么大大小小的毛病也都沒出過。車子也經常開到北京來(當年省事辦的***,沒想到后來都成了寶貝),開了五年的車(都沒有地下車位,只能停在外面),比我那開了兩年的325i看起來都新,雅閣的品質還是很可靠的。
今年還問過他們需要換車嗎?都覺得車還挺新的,沒必要換。
日產騏達是2011年給我母親買的,鄰居的阿姨都學會了開車,母親也跟著去學了開車。
我帶著母親去看了高爾夫、騏達、英朗,母親選擇了空間最大,內飾像家的日產騏達。
騏達開起來比雅閣還沒感覺,純正的代步工具,奇怪的是,這小玩意空間怎么就這么大呢!
我問母親為什么選擇騏達,她說淺內飾看著舒服,車內空間大,有安全感。另外兩個車都是深內飾,感覺壓抑,沒有安全感。這或許是很多五十年代人的選車理由:安全感比安全性更重要。
看望之后,什感覺?
李想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也是通情達理的,描述沒有太多的東西,就是日本車,不容易壞,可靠,不用操心。
這就是99%的市場。
我剛去搜了雅閣的價格,發現現在一輛起步價在12萬左右。然后網站上彈出了一條消息:
8月5日,廣汽本田宣布,雅閣全球累計銷量突破2500萬輛。第一代本田雅閣于1976年推出,至今總計推出了十一代車型,用時48年。
銷量長輩雙認證。
技術無用
帖子中剩下的內容,我也看了,就是一個鉆進去后的男生,對機械、釣魚竿、公路車還是越野車、PC裝機折騰等等的執迷吧。
很多人把這一類現象,歸為男性統一的嗜好。
總是不厭其煩的研究各種參數,中年男人還會被懷疑不行了的征兆,當然感覺上還是比油膩的盤珠子、喝茶、82年紅酒來的不讓人討厭。
李想也沒例外,帖子中說道:
無論是個人網站時期的《顯卡之家》3dinfo.net(已關閉),還是后來創業的《泡泡網》pcpop.com,我都是一個技術產品狂熱者,ATi和nVIDIA的芯片級測試首發永遠在我們這里,我們熱衷于像素、抗鋸齒、陰影效果、晶體管、納米工藝……但是,這些并沒有幫助我們創業能贏,只是活的還不錯而已。
標準的理工男生,就像我有時候也忍不住對高通芯片/Android系統刷機/買電腦后自己加內存、清灰、給芯片涂硅脂。
拆開卸下好幾輪,出道十年現在依然服役。
但這僅僅是愛好者的折騰,對于商業或者說生意來講,肯定是出力不討好的。
所以李想或者說車企老板們口中的話到底有幾成信?
帖子中一段2013年李想的話:
做汽車之家對我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從一個技術產品導向的人徹底變成了消費者和市場導向的人。
在做汽車之家的時候,我逆轉了自己的價值取向,完全的逆轉。我不再去關注任何技術,只關注絕大多數消費者所關心的體驗和結果,用體驗和結果說話,而不是用過程和技術說話。我甚至把自己喜歡的車和網站該做的車明確的分開,網站專心做市場需求,而不是我的需求。我對車的選擇只能代表我自己,不能代表大多數消費者。
關注技術,贏得專業的口碑 ;關注消費者和市場,贏得最多的消費者和市場的勝利。也就是說,一個不買車不用車的人基本上沒有任何動力來汽車之家,甚至看不上汽車之家也沒關系;而讓買車用車的人絕大多數喜歡上汽車之家,這才是關鍵。這樣的選擇沒有對錯,但是我更愛后者,我們的團隊也是這樣的。這也是汽車之家占據所有汽車網站有效訪問量半壁江山的根源所在。
現在還有很多人,以及新入行的“小朋友”們,嚷嚷著我不懂技術、不懂車,我笑笑而已,顯卡之家和泡泡網當年在技術上的行業地位、人才儲備、技術資源,今天沒有一個汽車網站能比。 我好不容易從河里游到了海里,就別讓我再游回去了,你自己游的開心就可以了。或許五年或者十年后,你會明白我所做出的選擇的,又或者,你永遠都不會明白的。你就全當我運氣好,走了狗屎運就可以了。
當然,更有意思的是:
呸,真齷齪,你這個中國第一汽車科技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