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段時間奧迪正式放棄全面電車計劃,至此bba還有保時捷,有一個算一個 老牌豪門車企全部放棄了原定的電動車戰略,高情商回復,哎呀,我們是根據市場調整 時間待定,低情商回復賣不出去了, 那么對那些豪華老牌車企,電動怎么就那么難呢?本質上還是因為定義高端電車的話語權已經不在他們手里了。
燃油車怎么賣出高價的?拼馬力講故事
汽車的售價和發動機馬力大概是成正比的,比如奧迪的 468 序列,寶馬的 357 序列 基本上就是越貴的車馬力更大,馬力又和加速相關,所以更直觀的參照就是什么樣的車配什么樣的零百加速性能。比如真正的頂級超跑品牌,我們就要求它們的跑車零百加速至少要進入 3 秒以內,而性能車,比如奧迪 RS6,寶馬 M5 這類,就得跑進 4 秒,達到 3.5 秒水準。
到了真正的豪華車領域,比如勞斯萊斯,則完全不需要考慮油耗了,大排量大馬力高缸數的發動機就是標配,只不過分支出了尊貴乘坐和樂趣駕駛兩個分支, 再順帶講講故事,意大利小牛皮,工匠手工打造 前者是使用價值,后者是情緒價值 。
但你這個邏輯在電車上是完全不行的
首先是馬力這個事情 小米 SU7 Max 版,雙電機,零百加速 2.78 秒,售價 29.99 萬元,它的老對頭極氪 007 ,四驅性能版在價格和零百加速性能上和小米 SU7 Max 差不多。這你還怎么玩?
當你使用價值搞不定的時候,情緒價值就是負的,比如奔馳的eqe反而被特斯拉嘲笑是雜牌車
還是因為過去幾年 中國人吃的太好了,什么 高階智駕,智能語音助手,甚至是交互邏輯更清晰的UI,哪一個拿出來都比bba高級 品牌核心競爭力是慢慢積累出來的,而不是認定了這個東西是護城河,它就會成為護城河。”蘭博基尼在成為豪車代表前,不也是個賣拖拉機的嗎?
說實話高端電動車現在大家都在探索階段,沒有誰都拍著胸脯說,我就是最牛的
比如仰望 U8 和 U9 主打的是技術,靠易四方技術來獲取高端客群,沒事就直播開車下水。 理想在家庭用車上瘋狂堆料 貢獻了“智能電動汽車三大件,冰箱、彩電、按摩椅”的名梗 還有華為系,主打商務老板智駕。 蔚來提供增值服務,小哥可以是去機場接機的臨時司機,送孩子上學的臨時保姆,甚至還可以是在正月前提供上門理發服務的臨時Tony。 所以 想要賣出高價,你得有活啊。
結果24年 bba一看,硬件拉不出差距,軟件玩不過,故事沒法講,服務還跟不上 我打折總可以了 。
奧迪A4L入門版價格從32萬到了19萬 打了個6折。 官方報價35.39萬元的寶馬純電轎車i3,裸車價下探到了17萬元 。
結果銷量沒少去,反而繼續被人嘲笑 說是以前是沒錢買bba 現在是沒錢買bba 老車主還感覺自己當了冤大頭,引發了車主維權行動;BBA經銷商賣一臺虧一臺” 吃力不討好。
這樣一通折騰下來, 2024年奧迪品牌營業利潤只有26.54億歐元,同比大跌了45.3%。營業利潤率啊也僅4.6%,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的銷量也減少了近8萬輛,并且中國市場貢獻的營業利潤啊更是跌至了五年最低的6.51億歐元,比三年前縮水近一半。
所以從今年開始,奧迪拿出了一些降本增效的手段。比如德國總部裁員,關閉比利時的電動車工廠,目標是每年省下10億歐元。從這個角度來說啊,退出全面電車的計劃,重新吃燃油車的老本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可以說因為隨著電動車的普及,我們迎來的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是一個對豪華和品牌祛魅,只為技術和產品買單的理性購車時代。是一個大家需要重新建立護城河的時代。
但不管最后那個品牌勝出,最終的贏家只會是中國,因為全球新能源產業鏈集群已經在中國落地生根,中國車企產業鏈上獲得的全球成本優勢,打造出來的是具備龐大規模、充沛盈利能力與先進技術的全球頭部企業。
這意味著,在未來,歐美車企將徹底淪為中國車企的跟風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