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發現更多城市之美
新鮮出爐的烤窩窩馕,被煮茶升起的裊裊蒸汽包圍。在鋪了毯子的土炕一角盤腿坐下,如果靠窗那再好不過。眼前被拉長的白晝和被日光切割的磚瓦,足以讓人泛起對這座古城舊日光景的想象。
喀什古城有許多老茶館,它們大多藏于深巷,比起往來喧囂的大街,這里更像是古城眾生的另一個切面。穿過建筑群之間惹眼的藍和綠,穿過雕刻著石榴花和巴旦木的門廊,與成群的維吾爾族老人們打個照面。
他們穿著質樸,“體面”二字顯而易見。須發皆白的老人們仿佛自帶一部史書,談古論今,說到動情處,花帽上的穗子微微顫動。
老人們對于黑茶與馕的組合,有著與生俱來的敬重,茶壺一送上來,他們就會用隨身攜帶的白布輕輕裹住,像捂著心愛的寶貝一般,生怕茶水變涼、茶香飄散;用小刀一點一點刮掉烤馕底部烤焦的地方,掰成小塊放進茶碗,再拿出早已備好的土黃糖,放進白瓷碗里,淋上熱茶,甘甜的香氣彌漫著整個房間。
有老人席地而坐, 從懷里掏出一塊早已發軟的烤包子,扯下一個小角浸泡在茶碗里,不緊不慢地嚼著……如同那句維吾爾諺語所言:“馕要掰成小塊吃,話要想上三遍說。”喝盡一壺茶,吃下一塊馕,仿佛沉醉在歡快的時光里。
在古城頗負盛名的,是位于吾斯塘博依路和庫木代爾瓦扎路之間的百年老茶館。它低調,流連于吾斯塘博依古街的游人常常與之擦肩而過,唯有二層小樓上飄出的維吾爾老調和歡聲笑語,能讓不少游客停下腳步,循聲而去。它是成片土黃色建筑中的一抹綠,格外惹眼。
都塔爾、熱瓦普、彈布爾演奏出的樂曲,讓人無法忽視它的存在。買買提·烏斯曼從祖輩手中接下了這家茶館,他說:“這個茶館已經開了100多年了,我的爺爺開過,我的爸爸也開過,現在我在經營,將來我老了就把茶館交給兒子開。”
當年的茶館還不是如今的模樣,歲月的印記以煙熏火燎的形式留存在泥土堆砌的墻壁上。隨著時光的流逝,這里的主人和茶客變了,室內的裝飾和地毯換了,年復一年使用的燒茶器皿改了, 唯有那絲絲縷縷的茶香依然如故。
如今的百年老茶館經過改造, 已然換了一副更為堅實的筋骨。買買提·烏斯曼也將茶館交給兒子買買提克里木·買買提經營,當時只是一名首飾工匠的買買提克里木·買買提說他 一開始并不喜歡茶館,但“慢慢堅持下來,我發現自己愛上了在茶館的生活”。
買買提克里木·買買提自豪地介紹:茶客多是中老年人,他們曾在老城從事各種手工職業,如今把手藝傳給后人了,每天到茶館享受晚年的休閑。“許多人都曾身懷絕技,閑隱在我的茶館里!”俗世奇人聚集在老茶館,讓茶味也有了一絲往事堆積的厚重。
為滿足更多人的口味,買買提克里木·買買提時常會翻新茶單。花茶、果茶、藥茶、養生茶……翻新后的菜單讓人耳目一新,而本地人最鐘情的茯苓磚茶則低調地排在茶單的最后一行。一塊窩窩馕、一碗磚茶,幾元錢就能享受一天光陰。喀什老茶客對于馕泡茶的傳統飲食習慣,經過代代相傳,早已經刻進他們的基因里。
茶水浸泡過的馕不再堅硬,就著茶水吃馕也不止果腹充饑那么簡單。這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下午茶,足以讓老人們暢聊一個下午。興致高漲時,抽上一口莫合煙,彈奏一曲維吾爾族樂曲,歌聲與音樂交織,讓游客們也陶醉其中,有的拿出手機拍照,或找一位大爺合影,有的干脆找一個空臺坐下來,點一份茶點,一同享受這快樂氛圍。
置身于這座百年老茶館里,很容易忘記時間的流逝,忘記自己是誰,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只想靜靜地感受古城保留下來的異域風情。古老茶館用一種“守舊”的方式,延續著屬于絲綢之路的人間喜劇。
好丨書丨推丨介
《漫步古城》
本文內容節選自《漫步古城》
作品現已正式出版發行
發現城市之美
“發現城市之美”項目組織專業采編團隊,實地走讀中國各地,系統收集和發掘每個地方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原生態文化,以原創圖文書籍、主題紀錄片、自媒體、文創產品等為載體,打造中國最大的原生態文化素材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