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的開頭,我們首先捋一捋銀行這個機構,銀行是一個發行貨幣,辦理信用業務的金融機構,歷史上通常稱大商業機構為行?,F在的很多銀行都是企業制的,包括現在的工農建中四大行,都是企業的性質,銀行是否屬于國企取決于所有權和控制權,部分銀行是國企,部分不是。
而銀行同時作為一個吸納存款的機構,所有的規則里面最重要的一條是“存取自由”,即客戶什么時候存錢存多少,什么時候取錢取多少,都取決于自己的意愿,這個個人自由不受任何人和機構的干涉和限制,除非涉及到一些案件類的,比如說詐騙、貪污、違法所得等。
前幾年國內電信詐騙橫行,很多老百姓也因此損失慘重,為了保護公民的錢財安全,相關部門倒是也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比如的確碰上詐騙的,警方會立即出擊阻止受害人轉賬,因為大部分的錢被詐騙走根本找不回來,你轉過去的錢分分鐘鐘就會被分成成百上千筆,轉移到不同國家的不同賬戶中,有些甚至會分上萬筆充值到游戲中,再出手游戲號洗白。
在這一系列所有的詐騙活動中,有兩個機構的角色至關重要,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詐騙案可能會降低一大半都不止,那就是電話和銀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有些銀行也出臺了一些限制措施,比如說轉賬降額、凍結卡片、開卡需要證明等等,剛開始的還好一些,碰到大額轉賬的,銀行會有工作人員打個電話詢問,詢問你本人知不知情,是不是自愿的。
但越往后事情就越發離譜,比如本人到銀行取不出自己的錢,你需要證明這個錢是你的,取錢需要開具一些亂七八糟的證明,甚至身份證都不能證明自己的身份了,還有取款需要如實說明其用途的,說不上來就不取給你等等。
近日邢臺一女子就碰到了這樣的事情,同時這件事也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輿論。該女子的丈夫住院治療需要一筆費用,于是她便來到銀行取款使用,可涉事銀行以各種理由不讓取款,整個過程中都是在不斷打電話詢問,分分鐘鐘能辦理完的事情,硬生生的用了近半個小時都沒有解決:
“我一共卡里邊兒,我取25000塊錢,在這耽誤了我二十多分鐘,打了無數個電話要核實。我取錢要核實,我說我愛人住院,結果跟我說‘你愛人住院在哪個科’,我不住院我花這個錢,我取我自己的錢不行嗎?”
面對女子的質疑,窗口內兩位工作人員,一位低頭沉默不語,另一位依然還在不知道給誰打電話,隨后她的電話似乎是打通了,只聽其在電話中表示:
“您好,我是某行的,麻煩您給我核實一個,就是她要取兩萬五千塊錢,這個錢是今天進來的...”。此時工作人員突然關閉了連通麥,也不知道她具體核實了什么,是跟誰在核實,為什么要核實。
根據最新消息,當時銀行一名知情人解釋:這是一個誤會,女子使用的銀行卡是她丈夫的,因為有異常情況被止付??蛻粲袝r候不理解,我們也能理解,主要是為了大家的資金安全。
個人觀點
首先銀行的出發點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客戶把錢存進來你就有責任和義務,為客戶保護好卡內的資金。但是有些時候的確是做了過火一些,就拿此事件中工作人員打電話核實了20分鐘這個事情,其實她只需要打兩個電話,給公安防詐部門打一個,給卡本人打一個即可搞定,為什么要打無數個電話,用時近半小時來核實呢?
其次工作人員詢問人家愛人在哪個科住院,這有必要告訴你嗎,難道這不屬于公民的個人隱私嗎?你只要確定錢是人家本人同意取的,而且也沒有涉及到任何的案件不就可以了嗎。當然了此事件有個重點,就是女子取錢的卡并不是她本人的,而是她老公的,這種必要下去向其老公核實一下,個人感覺也是有必要的,但是二十分鐘的無數個電話是不是有些過頭了。
真正要防止公民被詐騙,那是公安部門的事情,銀行并不是一家行政機構,因此無權也沒有必要詢問的這么仔細,大家存個錢取個款就好像被審判了一樣。真正要防止電詐,還是要從源頭抓起,需要解決的是那些詐騙電話是怎么打進來的,他們是從哪里知道的電話,公民的個人隱私是從什么地方泄露的,這些才是重點,就像查電動車一樣,出廠沒有腳踏板那是廠家的事情,為什么非要讓消費者付出代價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