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位開國少將(含晉升)中有這樣一位將軍,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擔任師長,但在1949年初全軍統編時卻只擔任團長,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這位開國少將便是來自十大將軍縣之一的安徽金寨縣的周時源少將,他于1955年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
周時源是位老革命,早在1929年便參加了紅軍,因作戰英勇,參軍僅4年便被升任為營長,出任紅31軍第92師274團2營營長,在1934年的青龍觀戰斗中,2營負責突擊任務,因為戰斗的重要性,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親自來到二營給周時源下達了作戰任務。
周時源和274團副團長易良品共同指揮了這次戰斗,順利完成了突擊任務,紅四方面軍總部給二營授予了“夜襲常勝軍”的獎旗,并給二營的每一位指戰員獎勵了一套軍服,和一雙軍鞋,周時源也因此晉升為紅274團團長。
周時源不愧為紅四方面軍的一員驍將,在升任團長后又在劍門關指揮紅274團打了一場漂亮仗。屢立戰功的周時源在1936年6月晉升為紅4軍第11師師長,成為了紅四方面軍的一位主力師師長,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紅11師的政委正是日后擔任炮兵首任司令員的陳錫聯上將。
在周時源隨紅四方面軍長征抵達陜北后不久,他被安排進入抗大學習,抗戰初期由于剛成立不久的新四軍急缺干部,延安方面便抽調了一部分干部南下支援新四軍,周時源便是其中一位。
周時源當時被安排在新四軍游擊支隊(后改編為新四軍第6支隊,屬于旅級編制)擔任副參謀長,而當時游擊支隊的司令員便是日后擔任了新四軍第4師首任師長的彭雪楓將軍。
在打仗方面周時源是獨當一面的勇將,這沒得說。但他卻犯了嚴重的紀律問題,不久被調回延安學習。直到抗戰勝利后才又被重新安排工作,不過并沒有擔任軍事職務,而是被安排到東北吉林做了一名縣長。
直到1946年7月才干回老本行,重新回到軍事指揮崗,不過僅在東北民主聯軍遼西軍區擔任了團長,而從1946年7月至1949年初周時源的職務一直沒能升遷,先后在遼西軍區、遼吉軍區、西滿軍區等地方部隊擔任團長,1949年全軍統編時出任四野第44軍130師390團團長。
作為四野的主力團團長,周時源隨第四野戰軍一路南下作戰抵達了廣東,建國后不久,被安排在廣東軍區西江軍分區擔任司令員,繼1936年擔任紅11師師長后,時隔十幾年,周時源終于重新擔任了正師級職務。
1952年時任正師級職務的周時源評級為正師級,而到了三年后的大授銜,根據他正師級的級別被授予了大校軍銜,而根據他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作出的貢獻分別被授予了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
1964年職務晉升為第28軍副軍長的周時源,軍銜也得到了相應的晉升,由大校晉升為少將,成為了1360位開國少將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