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耳邊開箱的主角,是今年在數(shù)播領域熱度很高的一款新品,也是之前在我們工作室的直播中經(jīng)常被提及的一個人氣型號——來自Aurender的A1000串流數(shù)播解碼一體機,售價29800元。
雖然小公舉本身是超過20年的CD玩家,但其實近年數(shù)播類產品在我的日常使用設備里,占比是越來越高。畢竟,流媒體的便利性,還有數(shù)播在音樂管理方面的優(yōu)勢實在是難以替代,哪怕是最傳統(tǒng)的黑膠和CD玩家,也有不少人會在家里額外搭建一套數(shù)播系統(tǒng)來滿足更加廣泛的聽音需求。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qū)分享一下,你們目前的主力聽音設備是什么系統(tǒng)。
雖然數(shù)播的使用體驗便利,但它的門檻其實并不低。市面上的數(shù)播方案五花八門,有基于Windows開發(fā)的,有以安卓為底層的,目前這兩年較為主流的玩法應該是以 Roon 這套音樂管理軟件為核心去搭建系統(tǒng)。但以我的經(jīng)驗而言,要搭建一套體驗完善且音質過關的Roon播放系統(tǒng),花費的心血和時間遠比同價位的CD系統(tǒng)要多,軟件、網(wǎng)線、Roon Core、交換機等等,有太多的因素都會對聲音產生影響,調校起來極其費時。
其實CD系統(tǒng)就像是燃油車,雖然被認為是“夕陽行業(yè)”,但靠著多年打下來的基礎和積累的經(jīng)驗,在駕駛體驗和細節(jié)調校上還是較為成熟可靠。而數(shù)播系統(tǒng)就像處于飛速發(fā)展期的新能源汽車,大家都知道這是未來的趨勢,其更新?lián)Q代也足夠快,但受限于經(jīng)驗缺乏、周邊配套不完善等問題,難免會有打磨得不夠圓融的地方。同理,數(shù)播系統(tǒng)中各類配件的選擇還是太少,大多數(shù)品牌的軟件開發(fā)和優(yōu)化也遠遠沒到位,使用過程中總有各種問題需要解決。
當然,這個世界上,只要肯花錢,總能找到相對完美的解決方案——我們今天要聊到的Aurender就是目前在高端數(shù)播領域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品牌,在各類音響展上,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他們家的產品搭配dCS、柏林之聲等頂級品牌一同出席。Aurender從成立之初,就是選擇了一條“獨立內核”的道路,從軟件的開發(fā)到硬件的搭建,全部使用自己的一整套生態(tài)系統(tǒng),并且將使用體驗打磨得相當出色,音質表現(xiàn)也非常過硬。
我們工作室在用的這臺Aurender的旗艦型號A30,自帶抓軌功能,支持MQA解碼,配置全分離式電源,聲底干凈解析力又高,表現(xiàn)全面使用也省心,唯一的缺點是售價20萬。不過,Aurender也并不只將心思放在Hi-End領域,我今天要分享的這款A1000就是他們今年推出的全新型號,在家族里屬于相當親民的“性價比產品”,面世半年就收獲了不少關注。作為他們家旗艦型號A30的用戶,我今天會給各位評一評,在近10倍的差價下,A1000到底能達到A30的幾成水準~
大家先看看這臺機器的評分:
評分標準說明:每一期評分包括聲音評價和客觀表現(xiàn)兩個部分。聲音評價包括素質表現(xiàn)、風格適應和特色彰顯三方面,主要評價的是產品本身的解析力、信息量、空間感等素質指標,對于不同器材和音樂風格的適應性,以及調音風格的獨特性和耐聽度。客觀表現(xiàn)包括用料工藝、使用體驗和創(chuàng)新亮點,主要評價的是產品的用料、做工、性能、體驗,以及技術或是設計上的創(chuàng)新性。滿分為五顆星,一星兩星表示仍未達到相同定位產品的應有水準,三星意味著處于同樣定位產品的平均水平,四星是表現(xiàn)較為突出,五星指的是無可挑剔。
關于A1000各方面的詳細表現(xiàn),請通過視頻進一步了解:
視頻時間軸
客觀體驗
3分58秒-6分22秒
聲音表現(xiàn)
6分23秒-12分42秒
器材評價
12分43秒-14分24秒
客觀體驗
A1000本身是一臺串流數(shù)播解碼一體機,并整合了前級功能。它的數(shù)字輸入支持常見的同軸、光纖、以太網(wǎng)輸入,并加入了USB輸入和HDMI ARC輸入。輸出方面,它支持USB和同軸輸出。模擬輸出只支持RCA,沒有加入如今已經(jīng)非常普及的XLR接口,這是有點遺憾的。機器后方有一個可安裝2.5英寸SSD或HDD的插槽,以及一個USB 3.0端口,可連接外部設備進行播放。而在無線連接這塊,它支持藍牙輸入,支持AirPlay 2,能夠使用YouTube、Tidal Connect、Spotify Connect等多種流媒體服務。
當然,光說功能多、接口全,其實能做到這些的中低端數(shù)播目前市面上并不少。我覺得Aurender真正強大的地方在于,作為最早開發(fā)自主交互方案的數(shù)播品牌之一,它在APP的適應性和體驗方面穩(wěn)穩(wěn)站在了行業(yè)前列,而且和其他品牌拉開了不小的差距。在很多新品牌連平臺支持都做不全的時候,他們家的APP Aurender Conductor就可以完美支持蘋果和安卓兩大平臺,適配平板電腦、手機等設備。在我用過的數(shù)播APP里,Aurender Conductor應該是目前功能最齊全,體驗也最優(yōu)秀的一個。它的漢化做得非常到位,操作邏輯順暢合理,易于上手。更重要的是,它的功能并不止于作為一個瀏覽機器內音樂文件的窗口,而是可以和機器實現(xiàn)良好的、細致的交互。比如調整濾波模式、增益大小、使用升頻功能等等,對于音樂文件的管理分類、資料修改、封面匹配也是又快又準。
其實,我覺得Aurender家產品的體驗之所以不可替代,是因為它以簡單的形式打包了最豐富的功能。整套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成一派,搭建步驟簡單,而且搭建完成之后,所有最精細、復雜操作只需要在一臺小小的手機或者平板上就能完成。哪怕我自己長年習慣于用CD聆聽音樂的儀式感,但在使用這臺機器一段時間之后,也難免會有些依賴這種流暢的聆聽體驗。
聲音表現(xiàn)
很多燒友對于數(shù)播都會有聲底臟、音色干冷硬刺的刻板印象,這其實是因為不少中低端數(shù)播系統(tǒng)在抗干擾、供電等方面做得不夠完善。實際上,以我個人的把玩經(jīng)驗來看,數(shù)播、CD系統(tǒng)呈現(xiàn)出來的音色并不單單取決于音源形式,而是由整套系統(tǒng)的用料、設計和調校來決定的。A1000雖然是Aurender的“入門”型號,但在技術的應用上卻是基本對標自家的高端機型,外殼材質相當扎實,對于工藝細節(jié)的處理細膩,內部的元器件也稱得上誠意滿滿。
Aurender在電源和電路設計上向來是極其重視的,旗艦A30就配置了4個大型定制線性電源,分別為不同電路板提供獨立供電,同時額外添加了濾波電路進行二次凈化。而價位比它便宜了近10倍的A1000在供電這塊也相當講究,配置了三個環(huán)形變壓器,分別被用于主控、數(shù)字信號處理、數(shù)模轉換部分,通過充足的供電和良好的屏蔽來保證聲底的純凈。此外,Aurender當家的緩存播放功能也被應用在這臺機器身上,音頻文件在播放的時候會先在A1000的內置硬盤進行預緩存處理,再以本地方式進行播放,排除干擾,保證聲音的穩(wěn)定性。
過往Aurender家的機器讓我印象深的就是極高的透明度和靜謐的聲底。以A30為例,它的高頻有著出色的延展度和空氣感,通透又不刺耳,而它的安定感和純凈度完全可以媲美頂級的CD系統(tǒng)。定位遠低于A30的A1000也依然保留了這些特點,只是在聲音的密度和寬松度上會遜色一些,聲場也小了兩圈,顯得小家碧玉許多。
而在DAC的配置上,A30和A1000都采用了雙單聲道設計,A30是每聲道一片AKM AK4497 DAC,A1000則是每聲道配置一片新版AK4490REQ。這時候肯定有小伙伴要吐槽,兩三萬的機器居然還用AK4490,這也太“坑”了吧~其實,芯片對于機器聲音素質的影響主要不是取決于它的上市時間或者參數(shù)表現(xiàn),重點在于品牌要如何通過電路設計和音色調校來讓芯片發(fā)揮出該有的實力,哪怕是AD1955、PCM1704這種“上古”芯片,至今也還是廣受Hi-End品牌青睞的。實際試聽下來,A1000的信息量和分離度方面大體上處于同價位的中上水準,完全不輸很多采用旗艦芯片的同類型機器。
在風格走向上,A30走的是開闊大氣的路線,橫向聲場規(guī)模相當大,分離度很高,聲底是清冷且?guī)c凌厲感的。A1000則是在中正還原的底子上,加入了較為克制的染色,它不像A30那么清冷中性,而是對中頻做了比較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效果如同化了淡妝一般,讓聽感更加飽滿富有光澤。為了讓大家更好地感受到A30和A1000各自的聲音特點,我選取了一首古典樂和一首人聲作為本期云試聽的曲目。
云試聽曲目:
姚瓔格《梨花又開放》
圣桑《骷髏之舞》
云試聽系統(tǒng):
【避震】
Audio Bastion
【電源】
線圣 NIAGARA 1200
(電源線:JPS Kaptovator)
【音源+解碼】
Aurender A1000/A30
(電源線:晶彩 Future Dream 22)
【前級】
YBA Signature PRE AMP
(電源線:Acrolink 7N-PC8100 Leggenda)
(信號線:線圣 Thunder Bird)
【后級】
YBA Signature MONO
(電源線:線圣 Hurricane)
(信號線:Acrolink 7N-DA6300IV MEXCEL)
【音箱】
勁浪 SOPRA N2
(喇叭線:線圣 Red Wood)
從視頻中云試聽的部分其實我們大體上可以感覺到,不管是A30還是A1000,它們的音色都是中正之余又有著鮮活的樂感和良好的安定感,完全沒有大家刻板印象里那種臟和刺的“數(shù)播味兒”。其中A30是較為中性均衡的走向,得益于素質上的優(yōu)勢,它在器樂曲目的演繹上遠比A1000更加出色。而A1000的調校更有個性,在演繹一些流行人聲曲目的時候,整體的表達比A30要更加討喜。
在搭配方面,A1000自然鮮活的音色讓它在線材和后端的選配上表現(xiàn)得相當靈活,不管是在高還原風格的系統(tǒng),還是在個性較強的系統(tǒng)里,它的發(fā)揮都稱得上相得益彰。以我個人的口味來說,我更傾向于選擇帶點音染,音色更醇厚的線材、音箱或耳機來給這臺機器進一步增加韻味。
器材評價
雖然A1000在Aurender家族里定位偏低,但做工依舊延續(xù)了Aurender向來優(yōu)秀的表現(xiàn),而且稱得上是現(xiàn)有型號里功能最齊全,使用場景最為廣泛的一款。得益于Aurender在APP開發(fā)和優(yōu)化上的優(yōu)勢,它的操作體驗非常簡潔流暢,使用過程相當舒心。齊全的接口以及對流媒體軟件和Roon的支持,也讓它可以適應相當多變的使用場景,成為家庭影音系統(tǒng)的核心。
在聲音方面,A1000保留了Aurender純凈細膩又通透的聲底,素質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它在中頻的調校上進行了恰到好處的優(yōu)化,在情感的表達方面別具韻味。只要搭配得當,這臺機器是比較雜食的,不管是在耳機系統(tǒng)還是大型音響系統(tǒng)里,都能有相當出彩的表現(xiàn)。
不得不說,從數(shù)萬元到數(shù)十萬元的各個價位,目前Aurender家數(shù)播的綜合體驗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他們家的軟件優(yōu)化到位,設計和工藝出色,音頻硬件的配置和實際的聲音表現(xiàn)也令人信服。如果你正苦惱于市面上大多數(shù)數(shù)播方案音質不過關、搭建過程過于繁瑣,又或者想較為無痛地從CD音源切換到數(shù)播音源,那么Aurender提供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幾乎是當下最方便、聲音下限也最高的選擇,雖然不省錢,但絕對省事兒~
關于Aurender A1000,這一期就講到這了,如果大家對本期內容有任何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