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8 日,以“打造新生態、合作贏未來”為主題的重慶首屆數字產業領域千人大會“2024 數字產業生態伙伴大會”隆重召開。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上消費”)展示了其在金融大模型技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天鏡”大模型2.0版本。作為金融大模型技術國際標準制定者、中國首個金融大模型“天鏡”的開發者,馬上消費在大會上和千余位嘉賓分享了大模型的實踐經驗與前沿思考,為金融科技行業的智能化轉型中提供了新思路與新范例。
金融大模型技術作為數字金融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推動金融行業進入超級監管時代,數據要素應用與金融場景建設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據相關資料顯示,國內金融科技市場預計將以約12%的增速于2027年突破5800億元,顯示了金融科技投入規模的逐年遞增。
“天鏡”大模型2.0版本:數字金融的新高度
蔣寧在演講中提到,去年在大模型的新一輪技術革命中,馬上消費依托兩億用戶數據和 2500 多人的工程師團隊,自主研發了全國首個金融領域大模型“天鏡”大模型,已實現智能營銷交互、數據決策支持、防偽安全等八大應用場景,全面服務了超 2 億用戶。
經過 460 天的發展,馬上消費在此基礎上升級迭代,正式推出“天鏡”2.0。相比之前的版本,“天鏡”2.0 在模型技術創新、標準制定、科研轉化成果、具體應用等核心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蔣寧強調,“天鏡”2.0在技術突破的同時,也在探索如何讓人工智能更有溫度,更貼近人心。這一版本不僅提升了模型在線學習能力,降低了更新數據需求,還有效提升了模型的動態環境適應能力,降低了更新成本。
“馬上消費的目標是讓數字化服務不僅高效、安全,而且能夠感知和回應人類的情感,這是我們邁向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數字金融時代的關鍵一步。”蔣寧分享道。
科研創新與標準制定: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
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表明,互聯網3.0將塑造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生態體系,數字金融和金融元宇宙將成為金融科技的落地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AIGC技術,特別是大模型技術,將成為下一輪金融行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力。金融機構主要將大模型應用于業務場景簡單的非決策類環節,而在核心決策環節應用大模型仍面臨較大挑戰。
據蔣寧介紹,“天鏡”大模型2.0在科研成果轉化層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申請了百余項新專利,并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五十余篇論文。馬上消費主導制定了三個國際標準與七個國家標準,積極參與工信部牽頭的大模型民生領域重大項目,并與21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研究,全面提升了金融大模型的技術創新能力與學術影響力。
在模型技術創新層面,“天鏡”2.0 針對大模型的 “黑箱” 特性,積極探索邏輯能力與數據知識分離處理的技術,實現了重大科研創新,大幅降低模型更新數據需求,僅需千分之一數據即可完成模型更新,有效提升模型在線學習能力,使其能夠與時俱進,靈活適應動態環境變化,降低更新成本。
在標準制定層面,馬上消費深入探索合規可信安全體系建設,將人工智能成果轉化為行業標準實踐,引領全球金融大模型標準制定工作,推動行業規范化、體系化發展。
金融安全與人文關懷:數字化服務的新維度
“天鏡”2.0在金融安全領域展現出強大的潛力和價值。針對大模型生成式AI帶來的挑戰,如假單據、假人臉、假數據等問題,“天鏡”2.0研發了對抗學習技術,構建了全新的對抗學習防偽新體系,全方位提升金融安全防護能力。
此外,馬上消費在金融服務中展現了人文關懷,通過與多所高校合作,將心理學理論與大模型結合,使大模型能感知人的情緒,并據此調整交互方式。這一技術已在馬上消費養老機器人項目中得到應用,展現了數字化服務中的人文關懷。
可以說,馬上消費以其在金融大模型技術領域的積累,結出了碩果累累。截至今年10月,馬上消費累計申請發明專利超2100件,位居全球第7,其主導或參編的國內外標準超百項,獲得金融科技權威認證40項,展現了公司在數字金融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影響力。隨著“天鏡”大模型2.0版本的推出,馬上消費將繼續引領金融科技行業的智能化轉型,為數字金融時代的發展貢獻新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