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上海是動蕩的年代,中共在當地被無情的打壓,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但這對致力于奉獻自己的中共地下成員來說,信仰給了他們無限的動力。不過幸好有南京發來的密電,讓地下工作者有了一定的反應時間,避免了大批量的傷亡。
不過有斗爭就會有傷亡,終究還是有部分工作人員被控制,甚至是失去生命,一時間上海中共地下工作者們急需支援,不僅是人力上的支援,更有經濟上的支援。當上層領導得知這一信息后,將這件事交給了林伯渠去辦理。
林伯渠在事發不久前,率領蘇區軍隊攻占了幾個縣城,對當地的豪紳和不法分子進行了控制,得到了一批價值不菲的錢財,為了方便運輸給上海,林伯渠將收集到的錢財換成黃金,并熔成了12根金條,每根重10兩,利用秘密的方式運輸到目的地。
為了保證運輸的安全性,采取了7人接力的方式,每個人負責一個城市的運輸,從瑞金到上海共計要經歷7個城市,而金條則是被放到了一個青銅打造的盒子里。每個交通員在接過上一個人的青銅盒子后,會打開一把鎖,并拿出內部的紙條,上面是一個“快”字。
將這個紙條交給上一個交通員,并提供給組織,證明他的任務已經完成,就這樣一層層傳遞下去的時候,最終應該收到7個紙條,奈何最終只得到了6個紙條,而上海地下工作者,也表示沒有收到過來自林伯渠的任何經濟支持。
為了調查這起案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奈何沒有發現任何的線索,畢竟當時處于白色恐怖時期,這件事不好大張旗鼓的調查,也就一直沒有破獲,成為了一樁奇案。直到新中國成立,對于舊案的調查又提上了日程,對于1931年的120兩黃金被竊案,交給了蔣某。
蔣某時任調查組長,當看到卷宗的時候,發現信息太少,這讓他無從下手,為此他希望能夠和林伯渠溝通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線索,奈何林伯渠身居高位,一般人根本見不到他,不過當聽到事關案件的調查,還是抽出了寶貴的時間接見蔣某。
溝通過后林伯渠下發指令,社會各界資源都充分配合蔣某的調查,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查清了當時6個交通員的信息,唯獨第7位交通員不知所蹤,無奈之下調查小組找到了第6位交通員劉某,希望他提供第7位交通員的線索。
時隔太久,劉某對于交接的人記不清,他表示在當時接到任務的時候,被安排在“漢源客?!苯宇^,這也成為了調查小組的調查方向,不過這個客棧早就關門了,好在經過社會各界的努力,找到了當時客棧的老板。
老板表示自己已經記不清當時普通的住客了,不過當時的賬本還保留著,可以在其中查詢一下,看是否有線索,經過仔細的調查,依然沒有任何線索,無奈之下調查小組只好暫做休整,將僅有的信息向上級匯報。
在偶然的機會下,調查組的隊員胥某偶遇了自己曾經的戰友杜復明,老友相見杜復明拉著胥某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胥某夸贊菜做的好吃,杜復明開心之下將廚師長叫出來一起吃飯喝酒,一行人正好聊到了這樁奇案。
廚師長表示自己當年經方會被拉到保安團去做飯,他們有著專門的招待所,既然當地所有的旅店都沒有這個神秘交通員的入住信息,不如去那個招待所調查一下,這給了調查組新的方向。為此找到了招待所的入住信息,并定位到了第7位交通員梁某。
經過層層調查,梁某最終還是被調查組給找到,梁某表示自己確實是第7位交通員,他在當年接過了青銅盒子后,準備傳遞到上海,為了提高效率找了一輛黃包車,就在他不注意之時,突然有兩人上前,用步蒙住了他的口鼻,隨后就沒有了知覺。
當他再次醒來的時候,發現身上的青銅盒子不翼而飛,意識到任務失敗的他釀成大錯,為此趕緊回到家里,帶著妻兒躲了起來,不敢和任何人聯系。既然是下黑手,反而監獄里三教九流的人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還真有一名囚犯,為了減刑說出了重要線索,最終三名不法分子被控制,案件也真相大白,回首來看這一樁奇案的調查歷經了18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