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衫女俠|文
財商俠客行|出品
圖片來源:網絡
前幾天投資群里發起了一個調查:
“924”已經兩個多月了,大家都從股市里賺到錢了嗎?
群里發言很活躍,有一位小伙伴非常有意思,貼出了牛頓投資南海公司股票的K線圖。
這位小伙伴說,自己在“924”這波行情中的操作堪稱“牛頓附體”,3000點以下淺嘗輒止的布局,國慶前趁著大漲落袋為安;但節后看著身邊新開戶的朋友都在掙錢,忍不住又殺了回去,現在高位套牢,簡直和300年前牛頓一模一樣。
這個吐槽簡直不要太形象,大家伙自嘲一番之后,有小伙伴忍不住在群里發出了天問:
“A股什么時候才能有真正的慢牛?”
01
A股什么時候能有慢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
什么是慢牛?
慢牛的第一個特征是,要有可觀的長期回報。
從全球范圍來看,10年年化回報能超過8%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第二特征是持續創新高的能力。
這意味著投資者無論什么時候進場,只要持有一段時間,總能夠從股市的增長中獲得回報,這是吸引資金源源不斷進場的重要原因。
第三個特征是波動平穩,漲多跌少。
因為劇烈的波動會放大人性的恐懼和貪婪,投資者如果總是在追漲殺跌,財富又如何實現長期增值呢?
但從A股的歷史上看,我們更多的是大漲大跌的行情,股市大漲一兩年之后,下跌的過程可能長達3到5年,這也是投資者體驗不佳的原因。
為什么A股至今沒有慢牛的行情呢?
其實,這和股市的發展階段有關系。
回溯美股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早期美股的波動性也非常劇烈,一直到上世紀50年代之后,隨著美股市場的成熟,機構成為市場主力,股市規模迅速擴大,才慢慢形成了慢牛的市場特征。
西京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趙建提到過這樣一個觀察角度,他認為,中國股市跟美股差不多,也存在十幾年的大牛市——只不過是這個牛市是國家牛市而非股民牛市,體現就是十幾年增長四倍的股票總市值,為國家資本積累做出了巨大貢獻。
“924”新政之后,A股也有望從融資市轉向投資市,只是這個過程中可能還會伴隨著市場的波動和曲折。
雖然A股雖然多年來一直被吐槽“永遠年輕,永遠3000點”,但實際上,A股也有一批基本面扎實、長期回報能力突出的“慢牛”資產。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亨德里克·貝森賓德做過一項研究,
將1990~2020年期間中國一共3962只股票從上市后存續期內的創造的凈財富從高到低進行排列,發現A股在這30年創造的總凈財富為3.822萬億美元,其中占比1%表現最好的前40只股票創造的凈財富達到總凈財富的76.07%,剩余的99%創造的凈財富僅占23.93%。
也就是說,要從A股市場中獲得長期回報,靠“躺贏”很難,必須要通過主動選股的能力,挖掘到真正創造財富的少數優質公司。
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無法判斷A股什么時候才能迎來真正的慢牛行情,但是,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如果我們能從市場中持續找到優質的資產,是否也讓投資實現“慢牛”?
02
尋找市場波動中的慢牛投資
具備“慢牛特征”的投資,在A股中能否實現?
答案是肯定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社保基金。
圖:社保基金歷年投資收益
根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023年度報告,社保基金自2000年8月成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為7.36%,長期回報率相當可觀;
從年度收益情況看,也表現為大多數年份都實現正收益,下跌的年份則回撤可控,收益持續創新高,這些都是“慢牛”的特征。
A股的公募基金中,同樣也能找到具備“慢牛特征”的基金。
我們做了一個統計,
在全市場4478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過去10年年化收益超過8%,且由同一位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共有48只,同期滬深300年化回報只有3.91%。(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1/25)
在這里面挖一挖,我們就能發現一些具備“慢牛特征”的基金。
比如老將趙曉東,他管理國富中小盤、國富彈性市值都赫然在列,這兩只基金近10年年化回報分別達到14.5%和11.51%,在A股的土壤中,打造出了具備“慢牛特征”的收益曲線。
圖:國富中小盤年度回報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1/25
這是國富中小盤過去10個完整年度的回報數據,可以發現幾個特點。
1??跟滬深300指數相比,國富中小盤錄得正收益的年份更多。
2??在下跌的年份中,國富中小盤的回撤也更可控,表現為在牛市上漲中更進取,而在熊市中盡量戰勝市場、保存果實。
3??通過時間的加持和積累,基金凈值總體呈現出波動率較小、短期業績不耀眼但長期回報領先的“慢牛”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國富中小盤的脫穎而出絕非運氣,在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旗下,聚集了一批具備這樣“慢牛”特征的基金和穩健型選手。
公司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徐荔蓉管理的國富潛力組合、研究分析部總經理王曉寧管理的國富策略回報,也都是過去10年年化回報超過8%的“慢牛型”基金。
公司中生代基金經理劉曉從2017年開始管理的國富深化價值,7年多來年化回報也達到12.88%。(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1/25)
他們有著非常鮮明而統一的風格特點,整體更注重風險收益比和長期回報,追求低回撤、低波動、均衡穩健的回報特征,更適合作為投資組合中的“壓艙石”,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也因此被稱為“底倉基金俱樂部”。
03
底倉基金是如何煉成的?
在A股高波動的市場中,這些具備“慢牛特征”的底倉基金是如何打造出來的?我們以這幾只基金為例,看看如何在A股的背景下,實現“慢牛型”的投資。
1?? 與“高質量”的公司為伍
國海富蘭克林的總經理、投資總監徐荔蓉就是A股市場中實踐GARP策略時間較長的基金經理之一,他投資的核心是用合理的估值去買高質量的成長。
他擁有超過27年證券從業和18年的基金投資經驗,代表作國富中國收益作為一只股債六四開的平衡混合型基金,任職14年來年化回報達到7.93%;另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國富潛力組合,任職10年以來年化回報則達到9.06%。
圖:國富潛力組合年度回報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1/25
從基金的年度回報數據來看,同樣表現為在上漲的年份中更積極進取,在市場下跌的年份中能做到更好的回撤,從而實現更加穩健的長期投資回報。
徐荔蓉尤其重視對高質量公司的臻選。
他將自己稱為完全的“選股型選手”,主要通過自下而上選股來構建組合,較少自上而下做行業配置,也較少做資產配置,比如國富潛力組合就是常年保持90%以上的高倉位運作。
不做高拋低吸,如何實現長期穩健的收益特征?
徐荔蓉的做法是,打造一個性價比合理的高質量公司組合。
他會從三個維度精選個股:
一是通過對管理層的研究,挖掘出能帶領上市公司不斷創新高的優秀團隊,臻選具備長期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二是選擇在細分領域有潛力實現重要突破的優質成長企業。
三是追求合理估值下的成長,更注重增長的“質”而非“量”,捕捉可持續、高質量的成長。
此外,國富的外方股東是赫赫有名的跨國資管巨頭富蘭克林鄧普頓,業務涉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使得集團內部的跨市場交流擁有便捷渠道。徐荔蓉也在多年的投研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全球視野,在研究一些公司時,他還會通過全球視角分析公司的商業模式、發展空間、估值水平,綜合篩選出具備較高投資性價比的高質量公司。
一個長期慢牛的市場,是由于持續不斷地涌現出最優秀的公司,盈利是回報的基礎。
徐荔蓉和國富“底倉俱樂部”的投資邏輯也是如此,只要持續不斷地在A股中找到高質量的公司,以合理的價格持有,長期來看就是一個微觀的慢牛組合。
2??不忘記安全邊際的“頭盔”
縱觀全球,那些能夠長期跑贏市場的投資大師們,除了擅長選到好的投資標的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就是他們總能夠成功地在熊市保住在好年份掙得的收益。
這說明:投資成功不僅在于選擇優勝股,還在于減少損失和保住所得收益。
這也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慢牛”的重要特征:
漲多跌少。
如何做到這一點?
堅持以安全邊際為核心的價值投資,是國富“底倉俱樂部”每次進場投資都不會忘記戴上的“頭盔”。
老將趙曉東就是其中的典范。
在基金季報中,趙曉東不止一次提到“安全邊際”的投資理念。
比如,在國富基本面優選2023年年報中,他寫道,
他始終堅持無論多優秀的公司,只有在價格合理的時候買入,才是一筆好的投資。在他看來,低估值是投資的基礎,能夠提供較高的安全邊際,至于一些確實優秀但估值非常高的上市公司,只能保持關注,等待回調。
我們常常說,好公司是時間的朋友,但高估值可不是。注重安全邊際,堅持以合理或者低估的價格買入好公司,才是抵御市場波動中的護盾,它能夠保證我們在市場低迷的時候不至于割肉出局,將暫時性波動變為永久性虧損。
趙曉東的難得之處就在于他的“耐心”。這種耐心,不僅僅是等待股票上漲,更多的是能夠耐心等待高價股票調整至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區域。
這也是打造“慢牛”特征組合的必經之路,趙曉東管理的國富中小盤、國富基本面優選等就是以穩健的收益特征成為不少投資者的底倉之選。
其中,國富基本面優選是一只同時覆蓋A股和港股兩個市場的基金。根據三季報的數據,基金在A股和港股的配置比例基本上是一半一半。
基金成立4.8年來,累計回報達到55.87%,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了3.42%,恒生指數則下跌了31.17%,在兩個下跌的市場中做出這么高的超額收益,表現可以說是非常突出了。
在堅守安全邊際的投資理念下,國富基本面優選風險控制能力也相當出色,基金近1年最大回撤-14.22%,同期滬深300指數-14.41%,恒生指數-17.09%,同類基金平均-22.53%。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1/25,同類指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
3??均衡分散,慢點走,會更快
要實現投資上的“慢牛”,就必須對“極致”保持警惕。
在國富“底倉俱樂部”中,基金經理們更傾向于在市場中保持“弱者思維”,通過均衡分散的配置,更穩健地達到投資目標。
基金經理劉曉就是其中“均衡派”的代表。
她深耕大制造領域多年,通過持續不斷地“翻石頭”,從各個行業里挑選具有估值優勢和成長潛力的股票。但劉曉認為,即使是非常看好的個股,也可能存在不可預知的風險,均衡分散是她控制風險的重要手段,從基金定期報告看,劉曉第一大重倉股的倉位通常也不會超過5%。
這種穩健的投資風格也體現在了國富匠心精選的凈值走勢上。
國富匠心精選成立于2021年11月30日,成立以來市場經歷了劇烈的波動,滬深300指數最大回撤達到-37.86%,而國富匠心精選最大回撤為-28.06%,表現優于市場。(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4/11/25)
隨著時間周期的拉長,穩健的操作也帶來了收益的持續積累。
以劉曉管理時間較長的國富深化價值為例,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25日,在過去7年多牛熊更迭的市場中,該基金實現了12.88%的年化回報。
04
結語:通往“慢牛”的路徑
在中國的股市神話中,“慢牛”已經成為了一種大家翹首期盼的罕見神獸。每一次市場出現大漲之后,關于慢牛的討論都不絕于耳。
為什么A股的投資者如此在意“慢牛”?
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受波動之苦久矣。
雖然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們反復告訴我們,波動不是風險。但是在A股的投資實踐當中,過高的波動也放大了我們的貪婪與恐懼,更多的投資者在高位蜂擁進場,而在股市跌到低位的時候忍痛割肉,最終成為了賬戶上的永久虧損。
所以,找到市場中的慢牛資產,打造底倉型的投資組合對長期投資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類基金通過較小的回撤、較低的波動,降低市場震蕩對賬戶表現的影響,讓我們能夠用更穩定的情緒等待市場的長期回報,真正從股市投資中實現財富的穩健增值。
過去20年,國富“底倉俱樂部”在A股不斷實踐和摸索通往“慢牛”的路徑,他們的一系列“底倉型基金”或許能為我們的慢牛思考提供另一種解題思路。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