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筆間獨家專訪,藝術媒體“八鏈名人”獲得授權轉載,來源:公眾號“筆間里的風景”
藝術家名片
吳秋明
字一山,福建省連江縣人,自幼酷愛美術,自學成才,后受教于江西師范大學美術系教授羅會剛老師門下。2007到2008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畫室,受教于著名畫家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美術學院教授張懇老師,得到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馮法祀、戴澤、趙友萍、衛(wèi)祖蔭、邵晶坤、忻東旺等老師的深切指導。
現(xiàn)為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家協(xié)會員,中國意象油畫研究會理事,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友好藝術交流院特聘畫家,北京油畫學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油畫學會會員,《美麗中國》雜志美術編輯,江西軟件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一山美術館館長。
獨家:筆間× 吳秋明
我與他認識,在秋天。到他畫室品賞他的作品,也在秋天。而他的名字里有秋,或許是一種緣分,讓我們在秋里遇見,并結下了緣分。
▲《那海里的魚》(135cmx340cm)
我自認為或許我們可以抵達一次“秋明”。我在寫此文時,窗外一棵榕樹,枝葉間,微風正吹動著一個繁華的秋天。陽光透過樹梢,樹葉在秋日私語不停,仿佛像吳秋明一樣,在私語他的藝術過往,也悄悄傳遞著他藝術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閩江口》(135cmx340cm)
此次,他把多年的作品,一并通過郵件傳遞了過來,有四百多幅。初看感覺作品滲透著濃郁的文人氣息與強烈的藝術創(chuàng)作激情,有著嫻熟自信的創(chuàng)作手法,足以征服那些可以稱之為讀懂他或哪怕與之不相識的人。
▲《那潭水》(150cmx180cm)
在這些作品中,題材不多,無非是圍繞著山水、田園、花鳥、海等,但迎面而來的是帶著親切并有著濃濃在地文化。第一次認識他的時候,我與之有著相見恨晚之感。他爽直的性格、健談的話語、敏捷的思維、豐富的見識、藝術的良知等無不讓我敬佩。可以說,藝術家的成熟與睿智、真誠與含蓄、執(zhí)著與自信、性格與風骨,在他身上都表露得十分徹底。
▲《山嵐水清》(200cmx200cm)
一幅幅賞讀,他的這些油畫作品浸曼著他的氣質(zhì)與情懷,中國寫意之精神。這些油畫作品我似乎可以探尋到他的探索之路。其筆下表現(xiàn)出的是氣象、氣勢與氣魄,也表現(xiàn)出他的陽剛之美,丈夫之氣,其實“氣”是中國哲學的重要范疇,《說文解字》釋為“氣,云氣也”。云之千變?nèi)f變,流動奔騰,升降聚散,隨氣而流,隨風而動。儒家講君子之風,浩然正氣。釋家慍色空之間,氣兼有無。道家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合”,“精氣為物”。中醫(yī)的望聞問切,武術中的劍氣如虹,舞蹈中的長袖善舞;個人身體差異講“氣色”,人與人相交講“氣場”等,無不與氣相關。有氣則生,無氣則滯。我們中國繪畫藝術與“氣”最為講究。六朝謝赫畫論之六法首推“氣韻生動”,因有氣韻畫面才能產(chǎn)生動感,才能如源頭活水。應該說:“氣韻”是繪畫藝術的靈魂,因氣韻而產(chǎn)生節(jié)奏旋律與意境。但氣韻在繪畫中則玄之又玄,書畫中的氣韻在作者與觀者而言都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即只能感覺與體會,只能用心去感悟,所謂心領神會。
▲《松風嶺》(160cmx210cm)
因而能在揮翰潑墨、擒縱徐疾中使氣生紙上,韻流尺素者,必然是藝術天才。吳秋明深諳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寫意精神,并把這種寫意融入到油畫創(chuàng)作中,他把油畫布為紙,以油畫筆或刀化為毛筆,以顏料為墨,盡情揮灑。憑著他的感覺、激情,不計黃昏,奮筆揮灑,才思泉涌,精品迭出。興盡則止,一切順心而為。我多次到他連江琯頭的工作室,一千多平方米,顏料、畫板,工具,隨意閑置。小品、大尺幅作品,堆滿了各個角落。時而花鳥,時而山水,時而詩意田園,達情達性得很。
▲《穿越八閩》(160cmx210cm)
400年前,利瑪竇來華傳教,把歐洲油畫作品帶進中國,100多年后,到了乾隆時期,弘歷命宮中少年奴仆,隨洋人學泰西畫法(油畫技法),油畫有了新叫法——西畫,上個世紀,徐悲鴻、吳冠中等老一輩藝術家開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里程碑,逐漸形成越來越富有中國特色的油畫藝術創(chuàng)作。對于這個令許多當代中國藝術家鐘愛的“舶來”藝術,中國一批批當代藝術家都在探尋著具有中國韻味的西方油畫藝術精髓。吳秋明也不例外,他這一探索,就走過了四十多年。
▲《閩江南岸》(110cmx170cm)
雖然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許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已經(jīng)提出了中國油畫的本土化等問題,也起得一定發(fā)展。油畫在西方大師們的創(chuàng)作中早已達到爐火純青,無論是寫實、具象、表現(xiàn)、象征等均達到高峰。西方油畫發(fā)展有著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有著他們探索的路子。
▲《同潮共濟》(120cmx120cm)
吳秋明在好長一段時間里,也在探索著油畫創(chuàng)作之路。如何把油畫的材質(zhì)轉換成為中國民族特色和人文情懷的中國油畫?
▲《山韻》(80cmx85cm)
吳秋明不斷重新審視油畫材料的表現(xiàn)功能和自然性,不斷分析油畫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差異性,在材料與手法上不斷找尋自己繪畫語境。而中國寫意精神之氣,讓吳秋明找到他自己的路子。
▲《浪花里的歌》(80cmx85cm)
中國寫意精神,其根系深深扎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幾千年來,中國哲理、文思,構建了中國博大精神的文化藝術體系,形成別具特色的中國書畫以其通神明,化萬物的寫意精神。
▲《初春》(60cmx80cm)
吳秋明從不守規(guī)則、無程式、無步驟,如有時從樹起,有時候從房起,有時候從山起,有時候從海起,總是漫不經(jīng)心地隨“意”而“安”,從不小心翼翼地設計安排,縝密周到地裝飾細節(jié),而是心蕩神馳地寫意攝情,無羈無絆地神游藝海,追求大效果。這也許他自幼成才有關,雖然他在2007到2008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除悲鴻畫室,受教于著名畫家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美術學院教授張懇老師,有受過學院專業(yè)正傳的訓練,但僅不到一年時間。
▲《村口的觀音巖》(60cmx80cm)
有時候甚幸運吳秋明不是專業(yè)學院畢業(yè),他可以更加自由逃逸,不受傳統(tǒng)學院一些教條的束縛。他可以大膽落筆,可以筆筆生花,可以以刀為筆,肆意地揮灑,隨勢而為,因之用筆靈活而多變,不經(jīng)意間將“飛白”營運在作品每一處,或樹林,或遠山,或大海,或房子,處處留白如雪飄落于畫面,營造出特有的意境與詩境,也生花出獨特山水氣韻。
▲《春醒》(60cmx80cm)
他繪過國畫,畫過水彩,也攻于雕塑,他常在油畫色彩疊加時采用雕塑獨特刀法,突兀了遠觀挺拔的立體感。其實這些,只是他想化為自己一種“氣韻”所在,而這種氣在乎于筆筆而過,筆筆心中溢出,在寫心、寫意、寫神。他畫近看山非山、水非水、云非云、樹非樹,有時候“飛白”散點多,讓我初有凌亂之感,但掛在墻壁遠觀,則山水跳出,山脈有序云煙落布,于蒼潤中得天地真氣,乾坤大象。
▲《海灘》(60cmx80cm)
中國藝術追求的便是意足與氣象。在真山真水的似與不似中融入了吳秋明的才華心境與詩情。他的山水畫是自然山水的裁剪與理想,是心與物接,借物表心的外化與詩化,呈現(xiàn)的是;“冥蒙小雨來無際,云與青山淡不分”(陳恒安詞句)的煙雨朦朧,是“點墨如山醉,霏空雨似塵”的深邃意境,是“一霎微風弄雨絲,惱人寒意費矜持”的蕭梳。這就是吳秋明的山水,胸中丘壑,得自然之美。正如他所說:“我落筆于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的視點,緣于對大自然的崇敬與寄懷,用現(xiàn)代審美的觀點,把油畫材質(zhì)通過我自身的藝術追求轉換成中國民族性的人文精神,去重新發(fā)掘油畫藝術形式在中國油畫山水的表現(xiàn)創(chuàng)造發(fā)展空間”。
▲《船老大》(100cmx100cm)
這就是他在追求傳神、靈氣、雅韻的中國畫寫意精神。“轉換成中國民族性的人文關懷”,這何其難也。當然我自認為,氣韻與藝,首先得人而有氣韻。一個人人品修養(yǎng)有氣韻了,畫的氣韻就高。這種氣韻是一個藝術家人格記錄與精神標地。這種“氣韻”也是緣于藝術家生活的寫照,畫家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才會在創(chuàng)作上充滿激情,也才能有中國民族性的人文關懷。融中國畫寫意精神于油畫創(chuàng)作,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油畫創(chuàng)作,我在吳秋明的作品中,看到他畢生探索的追求。
▲《那海里的魚》(160cmx210cm)
吳秋明為人耿介,磊落光明,他藝術館取名為“一山”,我自能理解其用意,一山于我,一山于他,一山于藝,一山于氣,是大樸不雕,是他追求其秋“明”也。
▲《古塔風韻》(160cmx210cm)
作品賞析
▲《土樓古韻》(150cmx150cm)
▲《榕城橋下》(110cmx170cm)
▲《山腳下的農(nóng)田》(120cmx120cm)
▲《初夏》(100cmx120cm)
▲《蒙山·1》(100cmx120cm)
▲《青山詩韻》(120cmx126cm)
▲《獅園水影》(100cmx120cm)
▲《后溝記憶》(100cmx120cm)
▲《初秋》(100cmx100cm)
▲《秋景詩意》(80cmx120cm)
▲《春山詩韻》(120cmx120cm)
名家評點
名家一:
我看到吳秋明畫展以后,我發(fā)現(xiàn)吳秋明的作品是具有個人的藝術風格和個人特征的畫家。從他的畫里看到了有中國水墨畫的元素,他曾經(jīng)畫過水墨畫,他也是有意在油畫探索里把中國的元素以及一位畫家對家鄉(xiāng)的感情融入到油畫里邊來,他畫了很多畫,是非常勤奮,確實在他的油畫里看到一種追求,在畫里有所體現(xiàn)。另外我感覺吳秋明是一個非常熱愛家鄉(xiāng)的人,他是福建人,喜歡畫福建,并且又在江西長期生活,對第二故鄉(xiāng)也是非常熱愛。所以在他的畫里充滿對故鄉(xiāng)的那種 愛和感情。他的畫之所以打動人,一個是他對技法的探索,另一個是對感情積淀了很深。剛才我粗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吳秋明的想法還是很多,很多畫都是有不同的追求,而且正在很有發(fā)展的階段,我相信在近期啊,在他不斷努力下,還會不斷的往前進。他把中國的元素合理的融入到油畫里的探索,還會有很多的成果。我預祝他在油畫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王仲,著名評論家,原《美術》雜志總編
名家二:
吳秋明作品與眾不同,不憚于描繪鳥瞰的遠景,但要在尺幅之中納入高山大川,必致織體密集,其疏密關系的妥善處理,表現(xiàn)出空間縱深與形體厚度,其作山畫,以大塊崖壁和濃密樹叢相間,正好提示出畫面的構成關系。他筆下的風景,無論是原野還是園林,水土的柔軟和山石的堅硬,不僅是形象描述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出不同筆觸的審美情趣。如果說作畫敬畏自然,力圖還以莊重,那么,吳秋明則專注于頌揚自然,充滿詩人氣質(zhì)。
——王林,著名中國美術評論家,四川美術學院教授
名家三:
其油畫創(chuàng)作采用一種類似國畫“飛白”的表現(xiàn)形式。這源于書法揮毫不經(jīng)意間所遺“墨枯”痕跡,卻不期彰顯蒼勁書道。尤應指出,在其油畫中或可視為“留白”,乃畫家刻意為之且形成的獨有藝術特色。
他不僅繪過國畫,畫過水粉,尤攻過雕塑。他在油畫色彩疊加時采用雕塑的獨特刀法,突兀了遠觀挺拔的立體感。宛如禮佛悟禪之際,靜頤之中透出內(nèi)心涌動的一種無聲沸騰。
——賈英華,著名學者 《百家講壇》特邀晚清史專家,著有“末代皇帝系列”十部書,曾為末代皇帝捉刀題寫墓志,為末代太監(jiān)撰題碑文
名家四:
“飛白”本是中國山水畫技法中的術語。中國山水畫的“飛白”是意到筆不到,是用留白來表達水色、山光以及云煙的一種技法。一般來說油畫是厚涂,是反復制作,不大可能留白,當然間或也有留有底子沒涂滿的地方,但這往往是偶然為之。但秋明油畫中的“飛白”則大有不然,他是常常留白、處處留白、每幅留白,換句話說他是以“飛白”技法來寫景、造型。而且他留白的地方往往是極需塑造的地方,例如山石、樹干的描寫皆多用“飛白”技法來表達,他畫水畫大海也用“飛白”,他用“飛白”的技法恰當?shù)乇磉_出海面上粼粼閃爍的光波;他還用“飛白”的技法表達山石、樹干上閃閃爍爍的光感。所以他的畫不僅通透而且往往顯得光艷欲滴。用秋明的話說“我把畫布做為一種材質(zhì)語言來表現(xiàn)”,我看這是他在觀念上的一種超越。
——李倫,教授、著名油畫家、美術史論家、曲阜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課程班導師
名家五:
如何去品秋明先生的作品,首先我想從當下的大文化說起,中國的山水畫文脈根深,后來引進西方的油畫語言,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先輩們的努力探索,已漸漸將其融入自身的文化特性,演變?yōu)楸就廖幕蔀槲覀冎腥A文化藝術傳承的又一分支,近年來繪畫界一直在提的熱詞如“寫意”、“意象'、“心象”油畫等,引來了畫界與評論界眾說紛紜,而在當下的藝術門類中找準和找好屬于自己的位置,恐怕才是每位藝術愛好者最理想的追求,秋明先生的作品以寫意的手法植入畫面,將畫面的氣韻與結構把控得非常得體。另一方面,在他的作品中也傳達出他對自然、社會及人生的思考,以一種質(zhì)樸懷舊的畫面情懷去體會我們今天生活的大山大水,隱隱透露出來的憂傷或許是寫照的自己,或許是印照了我們受傷的環(huán)境,以我個人的直覺來析,畫面中淡淡不明的氣息與留白,且似乎存在移動的小顆粒在畫面中匯成薄霧,折射出畫者對環(huán)境的關注及社會的擔當。
——楊加勇,藝術家,重慶中泰藝術館館長
名家六:
從他的畫作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畫家力圖構圖的簡潔,卻不失生動的描繪,無論是層次感,還是明暗的對比都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了獨特的韻味,清新雅致,格調(diào)優(yōu)雅。中國的風景油畫在吸收西方油畫的特點同時,也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技巧和風格,將二者不斷由淺入深的結合起來。例如,在吳秋明先生的風景油畫作品中,用濃重的色彩表現(xiàn)壯麗的大自然風光,氣勢磅礴,博大雄渾,具有一種與西方油畫藝術不同的意境和韻味。
——比特,清華大學美籍藝術史論家
作者簡介
筆 間
原名李書烜,80年代生于泉州德化,系中國散文詩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福建省茶文化研究會會員、福州市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三坊七巷文學社社長,現(xiàn)為《大藝》雜志執(zhí)行主編。曾獲首屆海峽兩岸文學創(chuàng)作網(wǎng)絡大賽短篇二等獎、人氣獎、“盛東文學獎”一等獎、茉莉花獎三等獎、福建省優(yōu)秀文學獎二等獎等。著有《坐在城市的樓頂》、《寬闊的風景》、《之間》、《追夢人生》、《意念》(與著名畫家盧清合作)等作品集。
策劃丨名谷文化
采訪、文字丨筆間
攝影作品提供丨吳秋明
轉載平臺丨八鏈名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