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12月4日,德陽市舉行2024年鄉村振興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暨“新農人”項目大賽,28名選手同臺比拼、互鑒學習,共同見證鄉村人才的新成長、共同探索農業發展的新路徑、共同繪就現代化農村的新圖景。
本次大賽由德陽市委組織部、市科協、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聯合主辦。旨在進一步激發農村鄉土人才創新創業熱情和活力,發現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典型,培育一批有情懷、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時代“新農人”。比賽前期,還發布了《德陽市“新農人”鄉村創業機會清單》。
《原生態休閑度假綜合農業》《香菜反季節無土基質栽培》《青花椒直播帶貨創新模式》《黃背木耳枝條菌種、液體菌種技術推廣》《AI智慧農機及社會化服務》《酵素生態循環農業》……本次大賽中,28個參賽項目包含科技加持的特色種植養殖、數字賦能的鄉村產業、彰顯活力的農文旅融合等,創新性強、適用面廣、科技含量高。
綿竹市自然農耕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謝鑫泉帶來的項目《酵素生態循環農業》讓人耳目一新。在“碳中和”背景下,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對減少農業碳排放具有積極的作用。這其中,環保酵素的使用就是一個代表。謝鑫泉介紹,制作酵素肥成本低,殘次果、樹枝、雜草、牛羊糞等制作原料在農村隨處可見,用酵素肥代替化肥施用,他們種出來的火龍果、蜜薯純綠色、無公害、品質好,深受市場歡迎,此外,酵素還能有效改良土壤。
王孟華是一個純正的“農二代”,大學畢業后開始回鄉創業,創辦了中江縣愉辰家庭農場,將全程機械化運用到糧油種植中?!斑\用機械化能大大提高我們的效率,降低成本?!蓖趺先A舉例,運用無人機30分鐘就能對500畝農作物進行巡查、建立模型,及時發現缺水、缺肥、雜草等情況,并利用農業無人機規劃航線,全自主飛行進行病蟲害草防控水肥管理。為了推廣機械化在家鄉的運用,王孟華還整合附近家庭農場閑置農機,為周邊農戶提供高質量農機服務,提高農機利用率,促進當地農業發展。
比賽現場,一個個“農創客”、新農人飽含熱情站在舞臺,認真介紹產品特點、新穎技術、創業故事等,推動各自項目“出圈出彩”,展現出了農村創業創新的無限可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及鄉村振興優秀獎。
據悉,德陽市歷來高度重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以“人才振興”為抓手,相繼出臺人才返鄉、英才計劃、紅色信貸等一攬子鄉村人才政策,全鏈條破除人才返鄉入鄉體制機制障礙,全面助力15萬“新農人”扎根農村、振興農村,帶動“廣漢惠民農機”“什邡益民種植”等多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榮獲“省級示范”,“年豐食品”“道泉泡菜”等多個農業品牌孵化為“國省知名”,糧食總產量實現“21連增”,農民人均收入10年內翻了一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