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 AI 生成
本文編號 241205
全文共有 4000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大家好呀。
隨著時間悄悄到了年底,感覺許多人的工作也開始變得更加忙碌。
不過,越是忙碌,越要注意情緒和心理上的健康。尤其要注意張弛有度,給自己適當的喘息空間,讓精力得到恢復,避免過度的耗損和疲勞。
所以,今天的推送,我想跟你分享4個簡單的技巧,幫助你讓每天過得更輕松、更開心。
希望今天的推送,能夠給你一些啟發。
1. 設計一種令自己「對未來感到興奮」的期待感
人是一種活在期待里的生物。許多時候,令我們感到開心和幸福的,其實不僅僅是當下過得如何,更重要的或許是對未來抱持著什么樣的希望。
就像我經常講到的一個例子:為什么我們會「報復性熬夜」?很多時候其實就在于:我們對過去的這一天感到不甘心,對未來的新一天又缺乏期待和興趣,因此下意識地想讓這一天留得更長一點,不想讓它過去。
因此,一個對抗「報復性熬夜」的好方法,就是為自己的第二天設計一種期待感:可以是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做一件令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可以是去挖掘和延伸一個很好的點子……
同樣,生活也是一樣的。很多時候,我們對當下的生活感到麻木、無聊、疲憊,其實更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我們對看得見的未來缺乏期待和興趣,覺得一切都不過如此,不會有什么變化,也不會有什么樂趣和驚喜。
我們總是在說「意義感」「價值感」—— 這些詞可能有些大,但它們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句話:
如果把生活視為一種投資,那么未來有什么看得見的回報,是值得我當下繼續去投入時間和精力的?
所以,許多人一旦感到無聊了,就去尋求娛樂,來逃避無聊、消磨時間,這其實是治標不治本 —— 你越是逃離「當下」,越是會感到未來缺乏期待,就越會對當下感到無聊和厭倦。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有意識地規劃和設計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能夠經常去「邂逅驚喜」。
不妨先找一個時間,讓自己不受打擾,靜靜地問自己:
有什么事情是能夠讓我感到快樂的?
我發自內心地想得到什么東西?
有什么話題能夠讓我產生興趣?
如果現在有一段不用操心的時間和足夠的錢,我最想做什么?
可以是購買一件產品,參加一個活動,學習一個領域,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諸如此類。
然后,把它們安排到日歷上,作為給自己的獎勵。最好是設定在一個較遠的期限,時間以一周到幾個月內為宜。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其實就是在為未來制定計劃。根據2020年的一項研究,積極主動地為未來制定計劃,能夠有效地提升我們對當下壓力的耐受和抵抗力(Polk等, 2020)。
原因很簡單:積極主動地規劃未來的事情,可以讓我們感到「未來是有盼頭的」,這相當于給了大腦一個承諾,告訴大腦:撐一撐,很快就有獎勵了。從而,大腦能夠更好地為當下的經歷和遭遇賦予意義,幫助我們抵抗負面情緒的侵蝕。
不妨把一整年做成一張日歷,當你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就把它安排到某個具體的日子上,慢慢填充這張日歷。
當你疲憊的時候,陷入壓力的時候,就把它拿出來,看一看,讓自己想象一下未來美好的景象,為自己提供力量和支撐。
2. 安排一個把收藏的內容拿出來試用的時間
你的收藏夾里,囤了多少篇待看的文章,一直都沒去看,放著積灰?
在我寫這篇推送的時候,我看了一眼自己的收藏夾,發現也有300多篇了。
別擔心,我今天不是來勸你「清空收藏夾」的,因為我覺得沒有必要,畢竟我們閱讀、消化和實踐的速度,一定不可能快得過把內容放進收藏夾的速度 —— 如果不正視這一點,那未免有點過于苛刻了。
但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是整理自己的收藏夾,大致瀏覽一遍里面的文章,如果發現有自己感興趣的方法,立刻拿出來試用一下。
不需要追求做得很好,也不需要把它變成習慣,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看到一個感興趣的方法,立刻安排一個時間,自己動手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手感怎么樣,對自己有沒有實質上的幫助。這就足夠了。
如果它適合你,那么你自然而然會給它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和時間,去把它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如果它不適合,那么你也為生活提供了一個新鮮刺激,讓自己嘗試了一種不一樣的可能性,為生活創造了一個新的「觸點」。
興許在不遠的將來,這個觸點又能夠發揮新的作用,為你接觸和涉獵其他的技能、知識和方法,提供一個落地的可能性呢。
具體怎么做呢?可以參考我自己的這套流程。
首先,安排一個整理收藏夾的時間,可以是每天忙完該做的事情之后,撥出一點時間,作為休息和心情的調劑。
整理的適合,可以按任何順序、按自己的喜好,隨意打開里面的文章。不需要做復雜的筆記,甚至不需要看完,一旦看到里面有一個你感興趣的方法,就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能不能立刻把它用起來?
如果可以,那就停止「整理收藏夾」,因為今天的目的已經達成了。轉而試著把這個方法用起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讓自己動手試一試。
如果不可以,那么就安排一個日期,把它記錄到待辦事項上,等到了對應的日子時,優先去做它。
這里說的「方法」,可以是廣義上的:比如一個技巧,一套步驟,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一個工具,甚至是一個思維方式,一個觀點,都可以。
重點在于:要去尋求它跟你內心的聯系和接觸,捕捉住那個「咦,它好像很有意思,我能不能用一用」的瞬間,立刻讓自己動起來,不顧一切先行動試試。
如果它是一套步驟或工具,那就立刻試用一下看看;
如果它是一個觀點或思路,那就試著寫一下自己的理解;
如果它是一個案例或故事,那就給它找幾個能去佐證和支撐的想法。
你會發現,只是養成這么一個小習慣,生活就會立刻變得更為多姿多彩,更加充滿「獲得感」。
3. 準備一套工作間隙可以轉移注意力的儲備
很多人容易陷入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工作累了,就是要放松,要休息,要讓腦子放空,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
其實這是不對的。
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大腦是不能「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運轉,如果你不給它一個前臺的任務,那么它就會激活許多后臺任務,去反反復復地反芻。
這就會帶來一個不好的后果:由于大腦「威脅識別」功能的作用,它激活的后臺任務,往往都是偏負面的信息,可能是對自己過往犯錯的思考和咀嚼,也可能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的預演,但無論如何,一定不會是讓你開心和快樂的事情。
久而久之,你會感到怎樣呢?你會覺得自己的精力和能量在不斷流失和耗竭,總是容易想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總是感覺沒有能夠徹底放松休息,明明什么都沒干了、但還是覺得大腦很累……
所以,更好的休息方式是什么呢?是轉移注意力,用新的、跟工作全然不同的任務去填滿大腦的「前臺」,盡量避免它運行過多的后臺任務。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有一定信息量的,能夠吸引你專注沉浸進去的小說、紀錄片、影視??;
能幫你進入心流狀態,需要你全神貫注投入的游戲;
自己寫到一半的內容,比如文章、讀書筆記、思考和見解、評論和觀點……
簡而言之,它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需要跟工作全然不同,這樣才能讓我們從工作的場景中抽離出來,避免工作的信息駐留在后臺之中,持續對我們造成壓力;
二是需要你專注地動腦思考,最好是能夠引領你進入心流狀態,不能只是被動接收信息,什么也不干。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大腦,讓大腦把更多資源投入前臺,減少后臺激活的任務。
舉個例子:看一部紀錄片,不要倍速,不要拉進度條,試著讓自己沉浸進去,隨著鏡頭去觀察,思考,讓注意力從你身上轉移開來,轉移到鏡頭之下的世界里,去投入地感受和品味。
這樣半小時下來,你會感覺渾身輕松、精神抖擻,像是做了一個大腦按摩一樣,非常舒服。
所以,平時有空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去找一找,準備一些這種類型的儲備,供自己在工作的間隙用來「換換腦子」。這才是最有效的休息。
4. 維護好一份記錄生活點滴細節的相冊
對抗恐懼、壓力、挫折、焦慮……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就是用美好的回憶去壓倒它。
比如:打開你的相冊,翻出那些讓你難忘的、美好的記憶??梢赃x擇一張照片,問問自己:這張照片是在什么場景下拍攝的?它帶給你的美好回憶是什么?你還能不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受到當時的畫面、聲音、氣味和心情?
也可以翻出自己記錄的日記,找到讓你開心或感恩的記錄,問問自己: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什么?是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開心?你還能否回想起當時那種開心的感覺?
這可以非常有效地舒緩你的精神,激活你的副交感神經,讓你感到放松,從而更好地面對當下的壓力和挑戰。
因此,在平時有空的時候,去維護和完善一份「生活記錄相冊」,就特別重要。這樣在你需要的時候,才能及時拿出來。
如何設計這份「生活記錄相冊」呢?我自己的做法是這樣的:以項目為單位。把生活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歸類成一個個小小的「項目」,再把每一個項目做成一個文件夾。
這些項目可大可小。舉個例子:大可以大到「家庭裝修」:你家里需要裝修了,可以把你和家人在這段時間里交流討論的聊天記錄、找來的參考案例、自己產生的想法和靈感、畫下來的草圖、施工前和施工后的對比照片等資料,收集起來,放到一個文件夾里面,寫清楚前因后果來來龍去脈。這就是一個生活記錄項目。
小,則可以小到一次探店。比如你去體驗一家店,可以把你找到它的過程,拍下來的照片,自己的體驗、感受和想法,乃至于跟店員和老板的聊天對話等,都保存和記錄下來,放到一個文件夾里。這也是一個生活記錄項目。
再比如,你跟家人一起去哪里玩、見到了什么好玩的東西,一起看了什么電影、有些什么有意思的討論……這些,都可以記錄和保存下來。它就是讓你的生命得以充盈和美好的回憶。
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朋友圈的升級版。它可以承載你在整個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是你經歷、體驗和回憶的外化,并且完全屬于你自己,無需分享給任何人看(除了家人之外),只需要對你自己負責即可。
進一步,當你有了這么一個項目之后,你還可以把它視作一個主題,去做一些收集和打卡,有意識地把這個主題補充完善,讓生活有更多的方向和目標。
舉個例子,比如你對咖啡館特別感興趣,那就可以做一個「100家咖啡館探店打卡」的項目,在有空的時候一項項去探店、記錄。
這相當于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支線任務」,并把自己每天的行動跟它掛鉤。
如果你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缺乏興趣,不妨試一試,也許它能夠幫你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 閑聊時刻 ——
1)第三點里講了「大腦是不能什么都不想的」,所以不要企圖通過發呆來休息。但其實有一個場景是適合發呆的:那就是剛學完新知識之后。
這時,你發呆的話,大腦就會把注意力從前臺轉移到后臺。而由于我們剛學完新知識,大腦會將它們放入后臺里面,在后臺「回放」這些新知識,這會非常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它們。
這是一個很有效的學習技巧。: )
2)歡迎大家分享可以用來作為工作間隙填充和轉移注意力的事物,比如小說、綜藝、影視劇,都可以,互相交流~
歡迎你分享,留言,在看
以及,歡迎將我星標
這樣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推送喔
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THE END
- 晚 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