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width interset
“在A股的大門外,影石創新已經徘徊了四年之久。”
在劉靖康表示“將變更或撤回IPO計劃”后,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影石創新”)的上市進程迎來了新動態。
近日,據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影石創新正考慮在香港進行IPO,可能尋求實現至少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億元的估值。
據了解,影石創新是一家專注于全景相機、運動相機等智能影像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自2015年成立以來,公司迅速崛起,成為GoPro的重要競爭對手。不過,經營上的“一帆風順”并未反應在公司的IPO進程中。
早在2020年10月,影石創新便獲得了科創板的受理,但2021年7月第一次上會,就被科創板上市委員會“暫緩審議”。經過一系列整改和準備后,公司于2021年9月二次上會并最終成功過審。不過,此后影石創新的IPO歷程就此陷入僵局,至今仍未上市。
01
四年未上市,劉靖康開始急了?
影石創新的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彼時,國內VR/AR概念走進主流視野,一大批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誕生。而在這一波大軍中,來自影石創新的創始人劉靖康另辟蹊徑,選擇了以360度全景運動相機為主的創業路徑。
此后,影石創新相繼推出了4K beta、Nano以及ONE X等產品,由于當時國內還沒有公司專門研發全景相機,整個行業的產品和技術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因此,“異軍突起”的影石創新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2024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發展白皮書》顯示,自2018年成為全球全景相機出貨量最大的品牌以來,影石創新發展迅猛,在谷歌Google發布的《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2024》報告中,影石Insta360品牌影響力躋身2024“中國全球化品牌50強”第27位。2023年,該公司全景相機市場占有量達到近67%。
圖源:沙利文2024年全球智能手持影像設備市場發展白皮書
盡管業務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影石創新仍然尋求通過上市進一步擴大“影響力”。2020年,影石創新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100萬股股票,預計募集資金4.64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將用于智能影像設備生產基地建設和深圳研發中心建設兩個項目,分別投入1.95億元和2.68億元,旨在提升核心產品的組裝生產線能力、生產運營效率及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
然而,影石創新在IPO進程中卻遭遇了長達四年的“拉鋸戰”。公開資料顯示,影石創新于2020年10月提交了科創板IPO申請,經歷了四次問詢和兩次上市委員會審議后,終于在2021年9月通過了上市委審議,并于2022年1月提交注冊。而在最后的注冊階段,影石創新未能及時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文,導致IPO過程延長,截至目前,影石創新的審核狀態還是“中止”。
這場曠日持久的“僵局”,實則與證監會針對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間接入股所發出的一份關鍵問詢緊密相關。
2022年11月,證監會在注冊階段發出問詢,明確要求影石創新補充說明自然人“陳斌”的持股情況及對外轉讓股份的背景、動機等。
圖源:中國證監會官網
據了解,這位“陳斌”的身份頗為特殊。他在1999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間,曾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擔任多個職務,包括高級經理、綜合研究所所長助理、副主任研究員等,并一度兼任深交所駐福建省首席代表及深交所上市公司研究組組長。此外,2007年至2009年期間,他還曾借調至中國證監會發行部及上市公司部工作。換言之,“陳斌”正是一位證監會系統的離職人員。
從招股書的內容來看,“陳斌”與持有影石創新1.3001%股權的深圳麥高匯智成長五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以及持有影石創新3.7003%股權的廈門富凱創業投資合伙企業均存在關聯。而根據證監會發布的《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2號》,證監會系統離職人員入股公司IPO受到了明確的限制和規定,并要求發行人及中介機構在提交發行申請文件時一并提交專項說明。
不過,在證監會規定實施之后的2021年7月23日,影石創新第一次上會,但相關資料中并沒看到提及“陳斌”的內容。上交所在第三輪問詢中,明確要求影石創新核查股東信息,該公司還是沒有披露“陳斌”相關的核查報告。截至當前,影石創新仍未對此問詢做出正式回應,對于“陳斌”只字不提。
據了解,自2021年5月證監會發布《指引》后,陸續有擬上市公司被要求進行相關核查。其中,既有核查過后成功過會的案例,如華海清科、凌瑋科技,也有IPO失敗的案例,如成都德芯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撤回創業板IPO申請、廣州科萊瑞迪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IPO申請被否。
在此背景下,影石創新的上市之路顯得前景未卜,這也讓其創始人劉靖康不禁感到焦急。
今年8月15日,影石創新創始人劉靖康在朋友圈發文回應IPO多年未果,他吐槽,公司業績和管理頗為健康,敏感人員入股事件早在一年半前便已經清理,但仍舊遲遲拿不到批文,并表示“不求批文,僅求公道定性”。隨后,劉靖康又在朋友圈發文表示“會積極溝通變更或撤回IPO計劃”。
就在劉靖康表示“將變更或撤回IPO計劃”后,影石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影石創新”)的上市進程迎來了新動態。近日,據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影石創新正考慮在香港進行IPO,可能尋求通過股票發行實現至少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億元的估值。
02
“隱疾”藏身
不過,除了證監會離職人員間接入股外,影石創新在公司治理、合規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紕漏。
成立至今,影石創新獲得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啟明創投、迅雷、蘇寧、中信證券等。盡管備受資本市場青睞,這也給影石創新帶來了一個問題,即公司創始團隊的持股比例逐漸下降。
IPO前,IDG資本通過香港EARNACE持股發行人13.3239%,啟明創投通過香港QM101持股9.4001%,香港迅雷持股8.7327%,合計持股31.45%,該三者分別位列發行人的第二、三、四大股東。而影石創新的創始人劉靖康通過北京嵐鋒創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嵐灃管理咨詢(深圳)合伙企業分別持有的29.9376%、4.0667%的發行人股權,合計可支配發行人34.0043%的表決權而享有發行人公司治理的一票否決權。此外,劉靖康個人間接持有發行人27.5653%股權,低于上述三家投資機構合計直接持有的31.45%股權。雖然仍被認定為實控人,但控股權的穩定性難免會受到外界質疑。
圖源:影石創新招股書
比如,在首次IPO上會現場,上市委對影石創新提出的問題包括:相對于公司的規模及業務復雜度,安排12名董事會成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對可能存在的董事會僵局的解決方案,是否存在公司治理方面的重大風險等。兩個問題均指向了影石創新在公司治理、合規等方面的缺陷。在上會遭到暫緩審議后,影石創新對董事會成員進行了調整,其中,該公司董事楊柳、龔璇及獨立董事鐘明霞于2021年8月辭職。同期,該公司董事會組成人數調整為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獨立董事3名。
此外,在影石創新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也可發現一些矛盾之處。比如,影石創新與供應商廣東弘景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景光電”)在采銷數據上出現的沖突。據弘景光電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年,在其前五大客戶中,對影石創新2020年的銷售額是3104.06萬元。而據影石創新的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20年,在其前五大供應商中,對弘景光電2020年的采購額是2658.32萬元。同期相差達445.74萬元。
圖源:影石創新招股書
圖源:弘景光電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影石創新的業績過于依靠境外收入。報告期各期,該公司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1.94億元、4.08億元、5.68億元和4.1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75.35%、69.82%、67.85%和69.58%。海外銷售比過高的企業難免會受海外法規影響,2024年3月29日,GoPro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主張對美出口、在美進口及銷售的特定相機、相機系統及其配套使用的附件侵犯其專利權,請求發起337調查,并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主要競爭對手影石創新自然也被列為被告。
總的來看,科創板IPO四年未果的困境暴露了公司在合規與治理上的諸多漏洞,即便真的赴港上市,依然要正視自身問題,以更加規范的面貌獲得投資者認可。
本文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如對稿件存在疑問或需要溝通,請聯系 微信:jzjh2025
文章不錯,點個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