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淮海戰役正式打響,在粟裕將軍的指揮之下,我軍戰士同將近80萬的國軍拉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
同年11月份,心急如焚的蔣介石開始在軍事圖上勾勾畫畫,原來,由粟裕將軍帶領的華野主力軍直擊徐州。
即便是蔣介石派遣多支部隊前去支援,但我軍仍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只不過,在戰斗勝利之后,粟裕得知黃百韜自殺的時候竟然一下暈倒了。
那么,粟裕難道和黃百韜之間還有什么私交嗎?為什么他聽到黃百韜的死訊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呢
可憐的籌碼
在蔣介石的隊伍里面,他最器重,也是最看好的永遠都是出身于黃埔的中央軍。
如果不是黃埔出身,那就算本事再大,蔣委員長都不會真正的倚重。
相較于許多被蔣委員長器重的黃埔系軍官,黃百韜的功勞是一點都不比那些人差的。
要說何應欽和顧祝同真的就非常欣賞黃百韜的軍事謀略嗎?也不一定。
他們之所以倚重黃百韜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手中掌握的人里面黃百韜是最能打仗的。
對這一點,黃百韜的心中也是非常明白的,但他絲毫不介意,能有利用價值有時候也是一種榮幸。
因此,雙方各取所需,黃百韜硬是被頂在了第七兵團司令長官的位置上。
手握實權的中將司令長官,這在國民黨隊伍里面也算是一位頗有話語權的大員了。
要知道,這樣的職位一般都是蔣介石的體己人擔任的,黃百韜也算是打破了這個慣例。
每個人的小心思
擔任了第七兵團的司令長官,黃百韜是志得意滿的,他覺得終于可以一展心中抱負了。
但讓黃百韜沒有想到的是,這只不過是他的最后謝幕。
原本,蔣介石組建第七兵團是為了在徐州戰場上扭轉頹勢,從而爭得先機。
但可惜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實在是太差勁,往往他的謀劃都是把自己人推進火海。
這一次的黃百韜部亦是如此,一開始聽從蔣委員長的命令移駐隴海線,可后來又要收縮兵力全力防守徐州。
因為很多愚蠢的調動,黃百韜部的陣地慢慢的被孤懸于外,失去了左右兩翼的掩護和策應。
作為百戰之將,黃百韜第一時間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他想改變自己的困境。
于是,連續兩次致電“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希望能夠做出改變。
劉峙作為黃百韜名義上的頂頭上司,他怎么可能會接受下屬的指手畫腳,因此,對黃百韜的電報內容不屑一顧,完全不采納。
在劉峙的不作為之下,黃百韜所部最好的撤離時間被浪費掉了。
當時的蔣介石深怕自己制定的作戰計劃不能夠完美的執行,還專門坐飛機來到了徐州視察。
在得知徐州一線的情況有點不妙的時候,蔣介石趕緊亡羊補牢,命令黃百韜的第七兵團撤往徐州以東。
此時才撤離怎么可能來得及,黃百韜只能是仰天長嘆,郁悶不已。
當時,整個徐州戰場上的國民黨部隊都在大范圍的轉移,為了能夠讓“自己人”盡快的逃到安全位置,高層又命令黃百韜部掩護別人先撤退。
國民黨上層人物也知道這樣有些不地道,為了穩住黃百韜,于是又把兩個雜牌軍的指揮權交給了黃百韜負責。
這樣黃百韜的麾下就有了十二萬多人。
無奈的自殺
雖然人數增加了不少,但黃百韜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真正的孤軍。
粟裕的戰略眼光是非常厲害的,他一眼就看出了黃百韜部的尷尬處境,于是指揮部隊直奔黃百韜而來。
久經戰陣的黃百韜自然也清楚粟裕的大名,于是在得知自己掩護的李延年部已經安全撤離之后,趕緊開始沿著隴海線往西跑。
但此時他想要全身而退已經不可能了,粟裕怎么會讓煮熟的鴨子飛掉呢?
國民黨的軍隊本來就只能打順風仗,一旦開始撤離就會混亂不堪。
這一次也是一樣,軍官們爭相逃跑把整個過河的鐵橋都給堵塞了。
兵貴神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真知灼見,國民黨如此遲緩的行動自然是把一切主動權都給拱手相讓了。
1948年11月9日,在碾莊圩黃百韜所部被粟裕率領的大軍團團圍住。
到了這個時候誰都知道黃百韜的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了。
由于在正面戰場上有不少的國軍高級將領投誠,這給國民黨內部的打擊非常大。
為了防止黃百韜也走上這條路,蔣介石專門寫了一封親筆信,然后讓顧祝同乘坐飛機來到碾莊圩投給黃百韜。
蔣介石和顧祝同打的什么主意,黃百韜心里再明白不過了,他苦笑著讓傳令兵發報,表示自己一定會為黨國盡忠。
得到了黃百韜的電報國民黨高層終于是放下心了,于是只是在嘴上不斷的喊要派出援兵,但其實根本上就已經放棄了。
在毫無支援的情況下,黃百韜的陣地一點點被蠶食。
終于在20日這天,解放軍整個瓦解了黃百韜所部的抵抗,第七兵團所有的人都開始了逃亡。
已經受傷,自知無法逃出去的黃百韜在最后關頭飲彈自殺,算是給蔣介石和顧祝同有了交代。
這場仗關乎著淮海戰役的勝利和主席解放全中國的大戰略,因此,粟裕的壓力非常大,一直都抱病在前線堅持指揮。
他每天都睡在指揮所里,為的就是掌握最新的戰場局勢。
影視劇照
在高強度的操持之下,粟裕的精神已經到了臨界點。
當得知黃百韜部終于被徹底擊潰,黃百韜也自殺身亡之后,他緊繃著的精神終于是放松了下來。
這一放松整個人都暈了過去,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
這可把大家嚇壞了,趕緊七手八腳的把他送到了醫院里面。
妻子是最了解粟裕的人,她一直都知道粟裕是帶病指揮的。
可由于當時的戰場形勢實在是緊迫,所以粟裕不敢把自己的身體情況告訴主席和黨中央。
粟裕擔心自己的身體情況會影響毛主席和黨中央對整個局勢的判斷,所以一直都咬牙堅持著。
當得知全部的戰略計劃都達成了之后,他就再也堅持不住這才暈倒了。
結語:
新中國成立之后,粟裕被授予了大將軍銜,并且是第一個獲得授銜的大將。
這是毛主席和黨中央對他最好的褒獎和肯定。
和黃百韜相比,粟裕是多么的幸運,他不但掌握有部隊的指揮權,而且還有無數志同道合的同志們在身后無私的支持他。
面對如此團結和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解放軍,內部爭權奪利,腐敗無能的敵軍怎么可能打得過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