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良兵(園區薈總編輯)
1984年12月6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獲批成立,成為中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經開區”)之一。
40年后,2024年12月5日,大批參觀者涌入了天津經開區舉辦的40周年成就展現場。在那里,參觀者通過圖片和文字,全面回顧了1984年到2024年間,天津經開區從昔日鹽堿荒灘到現代化產業新城的變化歷程。
40年,中國的經開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最早的大連經開區到最新升級的廣州花都經開區、沈陽金融商貿經開區等,目前國家級經開區數量已達到233家,遍布中國31個省份。
在商務部公布的“2023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榜單中,天津經開區排名全國第三,大連經開區排名第15。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國家級經開區,大連和天津不僅是中國經濟開發區發展的縮影,還是這233家經開區發展的典范。
第一個經開區的誕生
1984年,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大連,這里迎來了歷史性的機遇。當年3月,大連被中國政府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這一決策為大連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年9月25日,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再次降臨大連——國務院批準建立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天后,大連市人民政府迅速響應,頒布了《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使用管理辦法》,為開發區的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
根據此前的規劃,大連經開區的第一期工程在馬橋子村附近的5平方公里區域內進行,其中3平方公里被劃定為經濟技術區,主要用于建設工業企業;而另外的2平方公里則用于打造海濱風景區、文化娛樂場所、外商公寓和別墅等生活配套設施。
大連經開區的建設理念是引進先進的工業企業,這些企業將采用中外合資、合作經營和外商獨資經營等多種形式,重點發展電子儀表、精密機械、精密冶金、精細化工、新型材料以及高檔輕紡、食品飲料等行業。
1984年8月中旬,黨和國家領導人萬里、谷牧、李鵬等親自來到開發區現場視察,對開發區的選址和規劃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開發區背倚大黑山,面向大連灣,地理位置優越,是發展經濟的理想之地。
10月15日,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動工建設。時任中共大連市委第二書記、開發區負責人崔榮漢在動工儀式上提出了“特事特辦、新事新辦、立場不變、方法全新”的建設精神,并承諾在一年內完成“七通一平”工程。
彼時的大連經開區,手握區區1000萬元財政啟動資金和2.3億元低息貸款,正式在一片鹽堿地上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
當年年底,大連經開區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東興紡織有限公司簽約落戶,它是由金州服裝總廠和香港大進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營。
1986年8月31日,經開區第一家工業企業——北方五三制罐公司正式投入生產,標志著經開區工業建設的正式啟動。雖然一開始,大連談成的合資項目多是一些小規模的“短平快”項目,并且大都局限在香港等地區,但隨后幾年,中國首家日本獨資企業萬寶至馬達大連有限公司,中法兩國股東共同投資興建的中國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資石化企業——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國內外投資企業紛至沓來,經開區逐漸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的落戶。
隨著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大連經開區的吸引力日益增強。1987年1月至7月,經開區批準和簽約的項目達30個,投資總額為3.7億元,比1986年同期增長了1倍。到1990年底,共有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經開區投資辦起了170多家企業。
到了1994年,大連經開區的開發面積、固定資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實際利用外資額、地區生產總值、出口創匯金額等多項經濟指標,均居全國開發區之首,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1999年,大連經開區更是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工業化進程,成為了東北腹地的開放門戶和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區。
從最初的13家企業,到如今擁有超過4.3萬家入駐企業,大連經開區的區域面積已擴大到351.75平方公里。這里形成了石油化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五大優勢產業集群,年總產值超過3300億元。如今的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東北復興的重要一環,為大連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沒有依靠國家撥款
與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同一年誕生的還有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經開區在眾多國家級經開區中獨樹一幟,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依靠國家撥款實施建設的開發區。這一獨特的背景賦予了天津經開區獨特的創業精神和發展模式。
在成立初期,天津經開區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困境,但它沒有選擇依賴國家的財政撥款,而是通過3.7億元的開發貸款作為啟動資金,開創了“滾動開發”的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規劃一片,開發一片,收益一片”,通過有序的開發和收益滾動,實現了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有效地減輕了國家和地方的財政負擔。
在獲批后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天津經開區就簽訂了21個內外資項目,總投資額達到4700萬美元,這一成績在當時引起了全國的轟動,當然也吸引了美國有關方面的關注。
1986年,美國駐華使館商務參贊、經濟學博士黎成信,給美國政府呈送了一份報告,他們對中國沿海18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特區投資環境進行了調查,認為中國當時有最好的兩個投資區域,一個是蛇口工業區,一個就是天津經開區。彼時,天津經開區曾一度與深圳蛇口齊名,并稱為“南蛇口、北泰達”。
美國人的這份報告也被呈到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手上。1986年8月21日上午,時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鄧小平同志來到天津開發區視察。當時經開區的很多年輕人對國家對外開放的政策有所擔憂,鄧小平對他們說:“你們潛力很大,可以膽子大點,發展快點”。聽完匯報,鄧小平同志當場揮毫寫下“開發區大有希望”的題詞。而今,中國的國家級經開區幾乎都有一塊這樣題詞的牌匾。
天津經開區的成功,不僅得益于其獨特的開發模式,更離不開其致力于打造“仿真的國際投資環境”的努力。通過優化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資本和技術,天津經開區逐漸形成了電子通訊、機械制造、生物醫藥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為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同時,天津經開區最早提出了“與巨人同行”的策略,以摩托羅拉、三星、豐田等外商投資的經典案例,加速縮短了中國工業與世界工業的差距。
圖源:天津經開區官網
如今,天津經開區已經發展成為天津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占全市三十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超過七分之一的GDP和五分之一的外資、四分之一的工業產值、近三分之一的進出口。這里擁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1720家,外資項目6478個,實際使用外資700億美元,是中國經濟規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綜合投資環境最優的國家級經開區之一。
2024年上半年,天津經開區GDP增長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1.4%,稅收增長17.3%,實際利用內資增長17.2%。
經開區40多年流變
自1979年中國邁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步伐以來,經開區作為這場偉大變革的重要載體,走過了40多年的輝煌歷程。1984年,是中國對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國家隊”的開始。如今,這一“國家隊”的數量已經從首批的14個擴容到233家,從分布于沿海12個城市到遍布31個省市。
從改革開放到1991年這段時間,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沿海港口城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這一階段,經開區的建設規模迅速擴大,還逐漸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政府通過擴大開發區數量和面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了大量國內外企業投資。這些企業在開發區內形成了上下游產業鏈,為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可以說,在這一探索起步階段,國家級經開區就以其獨特的政策優勢和地理位置優勢,吸引了大量國內外企業和投資者的關注。這些經開區通過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了中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同時,經開區還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營商環境等措施,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2年到20世紀末,國家級經開區進入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1992年,鄧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并發表重要談話,掀起了對外開放和引進外資的新一輪高潮。借助這一發展機遇,國家級經開區實現了質的飛躍。同時,這一時期,國家級經開區也開始向內陸地區擴展,形成了沿海與內陸相結合的發展格局。
進入21世紀后,中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進入了穩定發展的新階段。政府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推動經開區向創新驅動型發展轉變。這一時期,經開區不僅繼續發揮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還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實現了經濟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當然,也是在這一時期,國家級經開區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近年來,一些經開區在商務部的考核評價中排名靠后,甚至被退出國家級經開區序列。這反映出經開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如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壓力大等。因此,經開區需要進一步加強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綠色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
40年來,國家級經開區已經成長為中國經濟版圖上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2023年,國家級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7萬億元、財政收入2.7萬億元、稅收收入2.5萬億元,以千分之三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十分之一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財稅收入。
與此同時,2023年,這些國家級經開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0.1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395億美元,占全國外貿總額和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比重均接近四分之一,是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的“主力軍”。
可以預見,國家級經開區即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的發展格局,國家級經開區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承載體,將繼續發揮其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政研院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