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顯
戰爭很難預測到后果,否則很多戰爭都不會發生,例如說,如果德國早知一戰和二戰的結果,必然死也不會去發動。不過,貿易戰是一條死數,究竟是否有利,倒是比較容易推算出來,但也只能推算出大概而已。
所謂的“戰爭”,必然是雙方均有損失,如果怕損失,那就不如不發動戰爭了。戰爭下去的細分,是戰役。一場戰役,除了計算目的是否成功達到,例如能否占領到對方的某陣地,另一個評估標準,是戰損比。
簡單點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其實是有利的。因此,人們批評說,特朗普對中國打貿易戰,自己也有吃虧呀!這想法是不對的:皆因只要中國的損失比美國大,那么特朗普就有賺了。
然而,如果殺敵八百,自損一千,那就虧大本了。就很多人的分析,特朗普對中國生產的日用品進口大加關稅,令到美國的通貨膨脹急升,窮人慘慘,就是此類。
那么,有沒有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也還有賺的?答案是有的,就是對方實力比你弱太多,如果你有一萬兵力,對方只有八百,那你損失一千,對方卻已被全殲,你仍然是賺了。
澤連斯基很明顯明白這一點,所以根據烏克蘭發布的資料,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損比,剛好是3:1,皆因俄羅斯在戰前的人口,正是烏克蘭的3倍,因此,只要有3:1的戰損比,俄羅斯就打不下去了。反之,由于現時俄羅斯還在打,因此有理由相信,烏克蘭公開的陣亡及殺敵數字,是假的。
不過,烏克蘭由于人口流失、陣亡,以及失地同時也會失人,現時人口只剩下一半。然而俄羅斯的加盟共和國如車臣的軍隊按兵不動,普京也不敢讓他們動,以免節外生枝,再加上俄羅斯也要留下主要部隊,鎮守諸如波蘭、中亞、東方等等邊界,因此也不能全軍派往俄烏前線。
計算之下,3:1的戰損比的確可以擊退俄軍,可是,在戰爭初期,俄羅斯作為主攻方,戰損比是比烏克蘭高,只是由于打著打著,烏克蘭發生了數不盡的麻煩,諸如貪腐太多,死人太多,戰士疲累,戰略錯誤等等,但最大的問題,在于要仰賴西方借供金錢和武器,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斡旋,西方又擠牙膏式的斷斷續續去資助,這自然大大的影響了軍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