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再獻妙計:“吃不飽、穿不暖”會長壽!
原創(chuàng) 李萬卿
專家,又出來現(xiàn)妙計了。
說,人啊,“吃不飽、穿不暖”,才會長壽!
真的么?
官媒報道,還是有一定“公信力”的。
12月5日,太原廣播電視臺官方微信公眾號報道說,中國工程院院士、心血管疾病專家張運2024年12月2日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 “越來越多的基礎研究證明,吃八成飽、有饑餓感會啟動長壽基因;穿不暖、稍微有些寒冷感,也會啟動長壽基因。而穿得過暖、吃得過飽對身體是不好的。”
張運專家的話,有點耳熟。
原來,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圣彩,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今年4月份,林圣彩在接受大象新聞采訪時說:“大自然似乎留下了一個規(guī)律,人們需要適度的饑餓,這種饑餓狀態(tài)會引發(fā)生物反應,促使長壽因子的生成。從分子機制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研究表明,饑餓確實能夠促進健康和長壽。”
看看,兩位大專家都說了,你信不信?
網友張三回懟:這倆專家被喂得太飽了。
網友李四不樂意了:剛搬完三車磚,剛吃飽就餓了,再吃就第四頓了。
王五竊笑:在辦公室坐一天,晚上有沒有人請客?
趙六從《1942》穿越而來,罵道:老子當年就是“吃不飽、穿不暖”,只活了20多歲。
或許,是我孤陋寡聞,沒有專家們的見多識廣,我認識的多數(shù)老人,只要能吃能喝,穿得暖暖活活,都活過了80歲、90歲。
我老家有個同姓同族的大伯,飯量特別大,80歲以后,每頓飯還能吃兩大碗,外加一個饅頭。如今將近百歲,胃口還是特別好。
我老婆的外婆93歲那年,被接到鄭州住了幾個月,她胃口極好,97歲壽終正寢。
相反,有幾個朋友,倒是“不行”了。
原因無他,也是“吃”出的毛病。
飲食習慣因人而異,專家的建議并不適用于所有人。
從我國歷史文獻資料數(shù)據(jù)看,夏朝人均僅為18歲,秦漢是20歲,東漢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為35歲。
那些年代,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
原因是,戰(zhàn)事頻仍,災害不斷,醫(yī)療技術落后,從而導致非自然死亡人數(shù)較多,使得人均壽命相對較短。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科技的進步、醫(yī)療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均壽命迅速上升,2020年達到77.3歲。
所以,“挨餓長壽”論,我們就當笑料吧。
笑一笑,十年少。
這也算是張運、林圣彩兩位大專家的“貢獻”吧。
近些年來,專家提出的建議太奇葩了,例如禁止燒柴做飯、窮人上不起學是學費太低、年輕人可以“借錢生娃”......表面看是不食人間煙火,其實是破壞人民感情,嚴重削減了人民群眾對于專家和專業(yè)人士的信任。
我不是“詆毀”真正的專家,只是反感一些“偽專家”“滿嘴跑火車的專家”。
專家不嚴謹,人們就不再敬畏,更多的是戲謔。
“專家”的嘴,該管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