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2024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在云南澄江市召開。會議全面聚焦“推進中醫藥非遺守正創新,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促進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單鋼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雅芳,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中醫藥委員會會長曹洪欣,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陳述云,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冰,澄江市人民政府市長王江飛等領導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會員代表、全國中醫藥非遺項目傳承人及相關專家學者150余人參加會議,開幕式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宋春生主持。
粟龍教授作為苗醫火針療法的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致力于該療法的臨床研究和應用。苗醫火針療法是一種結合了針灸與火療的傳統治療方法,通過在特定穴位上施以溫熱的金屬針,達到調和氣血、驅寒除濕、疏通經絡等的效果。該療法以其獨特的治療手段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體現,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年會上,粟龍教授詳細介紹了苗醫火針療法的歷史淵源、治療原理及在現代醫學中的應用。他指出,苗醫火針療法源于苗族人民世代相傳的傳統醫學,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通過燒紅的針具在特定穴位上進行刺激,不僅能夠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還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加速毒邪的化解或排出體外。這一療法在治療中風偏癱、性功能障礙、風濕病等多種疾病中,均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在年會期間,粟龍教授還與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他表示,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和博物館中,而需要在當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命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尊重這一傳統醫學遺產,推動苗醫火針療法在現代醫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
此外,粟龍教授還積極參與了中醫藥非遺文化的推廣活動。他在多個國際醫學會議上發表演講,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提升了苗醫火針療法的國際知名度。同時,他還積極培養年輕一代的苗醫火針療法傳承人,希望他們能夠繼承并發揚光大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