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里面,有不少“讀音懸案”,到底該怎么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莫衷一是。
今天的也是——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不難翻譯: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的人喜愛山。聰明人喜歡活動,有仁德的人喜歡沉靜。聰明的人活得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難的是讀音。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從古音來講,這兩個“樂”,都讀yào。當然,也有人——甚至說更多的人,讀成lè。
知者樂,這個無疑義,讀lè。
懸案主要在“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身上。不讓人省心哪。
為什么讀yào?首先說,這是古音,現代漢語詞典沒有這個音了。《尚書》《詩經》的很多字,都是古音,比如“高宗諒陰”,陰讀ān,是古音。“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論語·八佾》)中的“告”,古音讀gù。
讓人挺糾結的。現代都沒這個音了,還按古代的讀嗎?
我們只好折中一下,兩手一攤:你愛咋讀咋讀吧,古音、今音都對。嗯,就這么不講原則。
智者樂水,這個“樂”,就有點不同了。古漢語中表達“以……為樂”的含義時,讀yào;問題是,“樂”(lè)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有了“以……樂”的意思,還有必要讀“yào”嗎?
我覺得,必要性不大了。
因為,從含義上來解釋,你即便讀成“lè”,所表達的含義與“yào”沒有任何區別。
所以我們編輯的兩本書里面,都已經把讀音改成了“lè”。這是正常的語言進化。
有些語言則不同,使用古音更好一些,比如葉公好龍的葉公,雖然成語里面改成了“yè”,但在《論語》中,還是讀成“shè”,更有韻味,因為它本來的含義就是一個地名,不是樹葉的葉子。
再比如另一個成語,心廣體胖,出自《大學》,后來逐漸演變成了“心寬體胖”。胖,本讀pán,現在很多人讀成pàng,這個成語的意思仿佛就成了“心態好就容易胖”。
貌似也沒錯,心態好,吃嘛嘛香,胃口好,不就容易胖嗎?但它的本意不是這樣。
心廣體胖,胖讀成pán,是安泰舒適的意思。內心寬廣,就會身心愉悅。
看看《大學》的原文,就更容易理解了: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意思是說,財富可以用來裝飾房間,品德卻可以用來修煉自己、提升修養,心胸寬廣,就會身體舒泰。
所以,這里的胖,絕不是胖乎乎的意思,而是愉悅、舒泰之意。讀成pàng,意思和古文就不同了。這種情況,貌似還是讀古音,更合適一些。
當然,見仁見智,即便所有的讀音都按現代讀音來讀,也不能算錯。反正咱們是讀給當代人聽的,又不是讀給古人聽的,對不?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12冊)》《少年讀史記故事(3冊)》《中國歷史超好看(6冊)》《人生是一場修行》《唐朝那層窗戶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32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