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 考
尤其是腎病患者,可長點心吧~
撰文丨桂枝
二零二三年六月十四號早上七點零一分,是腎病患者小玉的固定透析日。而在五分鐘后,小玉卻什么都不記得了。事后經過旁人提醒,才得知自己離死亡只有幾分鐘的光景,想起來真是一陣后怕。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
暈倒在醫院病床上,她撿回一條命
這天,她像往常一樣獨自一人做完常規的透前評估,不緊不慢地走到了病床前準備開始透析,然后倒在了病床上。第十七分鐘,她的心臟突然停止了跳動。
值班護士連忙呼叫醫生,恰好主任巡視,迅速評估后,立刻開始指揮心肺復蘇和高級生命支持。經過十幾分鐘的團隊搶救,小玉終于慢慢睜開了眼……
“李主任,我怎么了這是?”
“心臟驟停啦!得虧倒在我這里,勉強撿回來一條命!”
而三十分鐘五十一秒過后,急診生化的化驗單回報了結果(見圖1),主任緊皺眉頭:“果然,這是背著炸彈來透析啊!”
讓小玉心臟驟停的元兇,到底是什么呢?往下翻,能找到答案。
圖1.生化回報 圖源作者
相信很多讀者已經對患者的病情有了大概的了解,就是高鉀血癥!診斷既然已經明確了,臨床上碰到這種患者怎么治療呢?要如何評估這個疾病呢?帶著這些疑問,繼續往下看吧!
腎病患者最熟悉的陌生人——高鉀血癥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腎內科的危急重癥吧!畢竟只有摸清楚了敵人的情況,才能精準出擊。
高鉀血癥是一種常見的電解質紊亂疾病,指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異常地升高,超過正常參考區間。血鉀濃度正常范圍約為3.5-5.0mmol/L,當濃度超過5.5mmol/L時,即可定義為高鉀血癥。
一些定義中,會根據血鉀濃度的不同將高鉀血癥可分為輕度(5.5-5.9mmol/L)、中度(6.0-6.9mmol/L)和重度(≥7.0mmol/L),也有文獻認為高鉀血癥的心電圖表現呈濃度依賴,但實際上只要高出閾值,心臟驟停的風險就會升高。
對于腎病患者本身而言,其風險無論多高,往往結果都是難以承受的。像小玉這樣搶救回來的患者,其實完全是運氣使然,如果當天她倒在了治療的路上,后果不堪設想。
表1.高鉀血癥的心電圖可呈濃度依賴表現[1]
除了心臟驟停,高鉀血癥的臨床表現還包括:
肌無力和肌麻痹:可表現為四肢無力,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肌麻痹;屬于上行性無力,自下肢開始向上“蔓延“;隨血鉀降低可恢復;
心臟傳導功能障礙:可引起各種心律失常,包括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室顫等,甚至可引發猝死;
心電圖改變:可見高尖T波、ST段抬高、PR間期延長、QRS波群增寬等;嚴重者可呈室顫前期的尖塔波;
傳導阻滯:可有束支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等;
尿酸排泄減少:高鉀可抑制腎臟銨離子排泄,導致代謝性酸中毒;
死亡風險增加:高鉀可明顯增加各類患者的死亡風險,急性血鉀升高尤其危險;
其他表現:如乏力、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等。
圖2.A為正常心電圖,B為t波高尖、QRS群變寬的高鉀血癥心電圖[2]
把握黃金治療時機,高鉀血癥治療注意輕重緩急
高鉀血癥治療的第一準則就是迅速評估和迅速治療,從而改善轉歸。評估時,需根據癥狀、血鉀水平升高的程度及病因,分為需要迅速治療的高鉀血癥急癥患者,需要及時降鉀的患者,以及可以緩慢降低血鉀的患者,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
急癥的患者通常采取鈣劑、胰島素加葡萄糖迅速使鉀進入細胞,同時應用利尿劑或血液透析等加速鉀的排泄,必要時可重復治療。
而不屬急癥但需要及時降鉀的患者,腎功能正常者可給予利尿劑加速鉀排泄,腎功能不全者首選血液透析或胃腸道鉀結合藥加速鉀的清除。
可緩慢降鉀的患者,通過調整飲食攝入少量鉀,使用利尿劑增加鉀排泄,必要時使用胃腸道鉀結合藥,可逐步恢復血鉀正常。
除了“急則治其標”,也需要“緩則治其本”,即糾正可逆性高鉀血癥的誘因,如停用可引起高鉀的藥物,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等。治療過程中,還應監測癥狀、心電圖及血鉀的變化,評估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
圖3.高鉀血癥的診療思維[3]
刨根問底,高鉀血癥由何而來?
在高鉀血癥的諸多病因中,尿鉀排出減少是最常見的病因,可由腎功能損害、醛固酮分泌或敏感性下降、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等引起遠端腎小管鈉、水輸送不足等而影響鉀排泄。
人體細胞也存在一定的“鉀儲備”,當機體發生溶血、創傷、腫瘤溶解、藥物作用等可使大量鉀自細胞內突然釋放至外,導致細胞內鉀釋放增加,從而引發血鉀升高。
另外,如果鉀攝入量增加,比如狂炫二斤草莓、三斤沙糖橘等也有可能引起血鉀升高,但是健康人可通過腎臟排泄,生成尿液排出額外攝入的鉀,但腎功能損害者就可能引起高鉀血癥。
除此之外,代謝性酸中毒(為維持細胞內外電中性而促進鉀由細胞內向外運移)、胰島素缺乏(減少鉀進入細胞,引起細胞外鉀升高)以及一些藥物作用:(ACEI、ARB、醛固酮拮抗劑等可抑制腎臟鉀排泄)也都有可能引起血鉀異常升高。
圖4.細胞釋放鉀離子導致血鉀升高 [2]
雖然小玉得到了迅速的評估和搶救,但在多數情況下,高鉀血癥的評估內容是繁瑣但重要的,包括但不限于:
排除假性高鉀血癥:采血技術不當可造成紅細胞溶血導致假性升高;
急性血鉀升高提示細胞鉀釋放增加,需查找誘因,如組織溶解;
慢性血鉀升高提示尿鉀排泄異常,需要評估腎功能、醛固酮狀態;
24小時尿鉀排泄量可提示鉀攝入量,但慢性患者意義不大;
代謝性酸中毒患者,高鉀可加重酸中毒,需監測酸堿狀態,尤其是腎功能損害患者,高鉀可進一步抑制腎臟排泄,可加重酸中毒;
評估患者肌力和心電圖變化,嚴重者需迅速治療;
心電圖變化不足以監測治療效果,需持續監測血鉀;
急性血鉀升高更危險,需評估升高的速度;
排除可逆病因,如使用的藥物、低血容量等。
總結
高鉀血癥最常見的原因是腎臟鉀排泄功能下降所致鉀聚積,可引起肌無力、心律失常等嚴重癥狀,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可能危及生命。
治療的關鍵在于迅速降低血鉀,常用的方法包括: 使用鈣結合劑劑、胰島素等驅使鉀進入細胞; 應用利尿劑或血液透析等加速鉀的排泄;停用可能引起高鉀的藥物等。 同時需要監測癥狀和血鉀的變化,評價治療效果。
預防高鉀血癥要注意控制鉀的飲食攝入,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監測腎功能。 有 腎病或服用特定藥物的患者,需要定期檢查血鉀。 而這些,需要醫患雙方重視。 及時診斷病因,采取有效治療,并做好預防,才能降低危害。
參考文獻:
[1] Simon L V, Hashmi M F, Farrell M W. Hyperkalemia[J]. 2017.
[2] Goljan E F. Rapid review pathology: with student consult online access[J]. 2013.
[3] Dépret F, Peacock W F, Liu K D, et al. Management of hyperkalemia in the acutely ill patient[J].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2019, 9: 1-16.
更多檢驗精彩內容
快來“醫生站網頁版”瞧一瞧
精彩資訊等你來
本文來源丨醫學界腎病頻道
責任編輯丨舒豪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