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可以說是胃病的“禍根”。
它不僅會誘發胃炎、胃潰瘍,更會導致胃癌。
幽門螺桿菌傳染性極強,我國感染了高達59%,但知曉率卻不高。
很多人,有各種胃病不適,卻不知道自己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還一直在傳染給別人,最后一家子都感染上了。
幽門螺桿菌,如何損害胃部健康?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
從感染,到胃癌,它會一步一步摧毀你的胃。
首先,幽門螺桿菌進入胃后,可以運動并穿過胃黏液層,到達上皮表面后牢牢地與上皮細胞黏附在一起,避免隨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然后,幽門螺桿菌就長久「定居」在胃里,不斷釋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物質,使胃黏膜上皮細胞壞死,破壞黏膜屏障,導致胃炎,進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誘發胃癌。
那么,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哪些途徑?
1、共餐
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共餐,是得了幽門螺旋桿菌的重要途徑之一。
2、接吻
唾液的交叉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導致幽門螺桿菌偏高。
3、吃生食
生食易存在細菌,甚至易發生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會導致幽門螺桿菌偏高。
4、不愛刷牙
幽門螺桿菌可在牙齒上生存繁殖,不注意刷牙會導致幽門螺桿菌滋生。
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會出現3種跡象,若沒有,說明胃部還算健康
跡象一:口臭
口臭的出現,一般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早期癥狀之一。
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引起消化不良,同時,細菌產生的分泌物所帶來的臭味也會通過口腔散發出來。
此外,幽門螺桿菌在牙菌斑中寄生,在口腔內感染發作,會導致口味重。
嚴重的者,還會有一種特別的口腔異味,難以去除,要引起高度重視。
幽門螺桿菌,會引起胃部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致使胃酸分泌過多。
當體內的胃酸過多時,便會出現反復燒心,同時,還可能會伴隨著腹脹。
跡象3:日漸消瘦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后,由于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人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就會慢慢變瘦。
此外,有些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還會出現貧血的情況,不可忽視。
生活中,養胃殺菌,謹記“一二三四”
一杯茶水,殺菌消炎
用一些殺菌養胃的小植物,搭配泡水喝,有益殺滅幽門螺桿菌。
華花郎柑皮茶,泡水代茶飲,可殺菌消炎,保護胃黏膜,助力胃部健康。
華花郎,俗稱婆婆丁,是一種野菜,更是常用的草藥,入胃經,擅長清胃熱,治胃痛,可改善胃潰瘍,使幽門螺桿菌轉陰,潰瘍面愈合、疼痛停止。
此外,華花郎有效物質,能明顯減輕應激所致的動物胃黏膜損傷,使潰瘍發生率和潰瘍指數明顯下降,從而對慢性胃炎、胃潰瘍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柑皮,入脾、肺二經,可理氣健脾,調中和胃,擅長改善脾胃氣滯證。
此外,柑皮所含的揮發油,可刺激胃腸道平滑肌,促進消化,排腸道積氣,增強食欲。
這樣搭配在一起,泡水喝,對于殺滅幽門螺桿菌桿菌,保護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二種食物,滋養胃部
卷心菜
卷心菜,具有抗生素的作用,可殺死包括幽門螺桿菌在內的多種細菌。
每天喝1/4個卷心菜榨汁,3周后,可減輕由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造成的腹痛,并有助于兩種潰瘍病的愈合。
此外,卷心菜,還含有一種類似生胃酮的化學物質,可刺激胃腸細胞分泌黏液以形成屏障,從而與胃酸隔離,保護胃不受傷害。
紫皮獨頭蒜
可抑制幽門螺桿菌繁殖。
新鮮大蒜,比較辛辣,殺菌力較強。
堅持每日吃飯時,生吃1個紫皮獨頭蒜,兩周后,抑菌效果即可顯現。
三個習慣,減少感染
1、勤洗手
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要注意衛生。
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飲食尤其是吃生冷食物的時候更要講究衛生。
2、勤消毒
家用的餐具擺盤,一系列的器皿,要定期的消毒外。
刮痕比較嚴重的餐具,也要定期的淘汰更換。
尤其是體質較弱的小朋友和老年人,更應該使用可以高溫殺菌消毒的不銹鋼的餐具,以避免病從口入,影響身體健康。
3、用公筷
幽門螺桿菌,有家庭聚集性。
所以,吃飯時,最好用公筷,更不要嘴對嘴喂食。
避免生冷,辛辣,油炸,霉制品,腌制品等食物,定時定量,以軟食為主,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運動鍛煉一下。胃不好主要是 膽不好的原因,天冷寒邪入侵體內,膽囊收縮功能下降,膽汁也會減少量的分泌,食物在腸胃分解代謝變慢,很難消 化完全,膽汁逆行入胃與胃酸作用對胃黏膜憑障產生破壞,膽囊往往是不被多些視的角落
根在膽,膽往往是被忽視的地方,抽時間到附近野外采摘些灌南苦菜,煮點苦菜紅糖水,溫飲,原產地江蘇灌南等地,平時食東西清淡些少油,少食辛辣油膩之物,晚上不要熬夜,少喝酒。
四聯藥物法,殺滅更有效
感染幽門螺桿菌嚴重者,需采用藥物殺菌。
常用藥物為,克拉霉素、四環素、鉍劑等。
目前國內外均推薦鉍劑四聯治療,療程為10天,部分患者可延長到14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