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塘事件”后,針對饒漱石和陳毅之間產生的嚴重矛盾,毛澤東決定暫時讓兩人分開,電示陳毅來延安,他在給陳毅的電報中這樣說道:
“我們希望陳來延安參加七大。前次你們來電要求以一人來延,那時我們不知你們間不和情形,現既有此種情形,而其基本原因,因為許多黨內問題沒有講通。如陳來延安參加七大,并在此留住半年左右,明了黨的新作風及應作重新估計的許多黨內歷史上重大問題......如對此問題充分明了,則一切不和均將冰釋,并對黨有極大利益”。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陳毅于1943年11月25日啟程,經過近百日數千里的行程,輾轉來到延安。
本來,陳毅一見到毛澤東,除要全面匯報華中抗戰總體形勢外,當然還想向毛澤東傾訴“黃花塘事件”挨饒漱石整的問題。但毛澤東卻先給陳毅“澆了冷水”,對他說:“如果你談三年游擊戰爭的經驗,談華中抗戰的經驗,那很好,我可以召集一個會議,請你談3天3夜。至于與小饒的問題,我看還是不要提,一句話也不要提。關于這件事,華中曾經有個電報發到中央來。這電報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給你看,但是我看還是暫時不要看為好”。
陳毅是個講政治、講原則的人,見毛澤東這樣一說,他馬上回復說:“那我就不看,華中的事也就不談”。
毛澤東則說:“我歡迎你這個態度”。
之后,陳毅便一直留在延安,參加整風,參加七大的準備工作,參加外事工作,參加毛澤東交待的一些特別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陳毅被選定為七大“軍事報告的起草人”。這使得陳毅在延安期間一直處于比較忙的工作狀態。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對一些問題看法的不斷深化,隨著與毛澤東的接觸越來越多,陳毅在延安期間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毛澤東在給陳毅的一封回信中這樣表揚陳毅:“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
《陳毅傳》這樣稱:“15年前,他在閩西同毛澤東等的交往和在上海同周恩來等的討論中,曾獲得了他思想上的一次飛躍。15年后在延安,他又在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幫助下,獲得了第二次飛躍。一年以后,陳毅回到華東,有人問及他對毛澤東的印象,他說:毛澤東進步太大了,我是望塵莫及”。
“七大”閉幕后不久,抗日戰爭勝利后,全黨又投入到了新的對國民黨的斗爭當中。此時,對于陳毅的工作安排問題,中央和毛澤東作了審慎的研究,曾一度考慮過派他去東北,但最終還是覺得他對華中的情況更熟悉,最后還是決定派他回華中。為此,毛澤東專門找陳毅進行了談話。
對于回到華中工作,盡管陳毅心理早有思想準備,但他還是顧慮重重,最主要的當然就是和饒瀨石的關系問題。于是,陳毅向毛澤東坦誠地說道:“回華中去恐怕沒有事做,不起作用”。
對于陳毅的顧慮,毛澤東當即對陳毅說道:“怎么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在那里就起作用”。
于是,陳毅答應下來,并向毛澤東表態說:請中央放心,回華中后一定把工作搞好。
就在陳毅飛離延安的第二天,中央便發了封電報給華中局:“陳毅同志昨日飛抵太行,轉赴華中。陳態度很好,一切問題均談通。分工:饒為書記及政委,陳為軍長及副書記,其余不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