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朔端叛變你們為什么事先不防范?你們是聾了還是瞎了?”蔣介石對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和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大發雷霆。
1946年5月30日,國民黨184師在師長潘朔端的帶領下,戰場起義,投奔東北民主聯軍。
前一年,新編第八軍軍長高樹勛,在河北率部起義,就讓蔣介石深感“軍心不穩,民心不歸”,不得不推遲發動內戰。
如今滇軍潘朔端部又在自己嫡系的監控下反叛,蔣介石氣得快要吐血。
潘朔端
杜聿明連忙解釋,把自己的先知先覺、各種防范向蔣介石一一羅列。話還沒說完就被蔣介石打斷:"我這里不是法庭,儂勿需辯護啦!"
事已至此還能怎么樣,東北正是用人之際,他總不能讓杜聿明這樣的心腹下崗吧。
國共談判還在進行,潘朔端起義蔣介石感覺很打臉,不做點什么他又心有不甘。他告訴杜聿明,“叛賊”不除,會傳染其他部隊,特別是東北還有滇軍五個師,如再有效仿者,后果不堪設想。
杜聿明立即附和,表示會迅速派出特工隊,暗殺潘朔端等“叛逆”。殺不殺得了潘朔端,殺了會有多大意義,蔣介石心里其實有數,只不過不動一下,難泄他心頭之憤。
杜聿明和蔣介石
“潘朔端不是東西,滇軍都不是東西!”蔣介石很氣:"潘朔端的叛變,表現出滇軍情緒不穩,你們回去后要嚴加整肅。"
不過稍微冷靜一下,蔣介石也想起他以前是怎樣對滇軍,又給杜聿明、熊式輝交待:"對滇軍要恩威并用,不能顯出我們的不信任,物極必反吶。回頭我給盧漢說一聲,要他到東北走一趟。"
不能顯示出不信任,意思就是不信任。豈止不信任,滇軍一出云南就被中央軍虐渣,說潘朔端是被蔣介石逼反也不為過。
當時開到東北戰場的國民黨軍隊主力很強,孫立人的新一軍、廖耀湘的新六軍,都是美國訓練,全副美式裝備,在緬甸戰場能打敗日本師團,陳明仁的七十一軍,也是全副美式裝備的王牌主力。
盧漢
這些部隊沒把我軍放在眼里,蘇聯也不看好我軍,連東北民主聯軍內部,都有不少人動搖。潘朔端起義前不久,東北民主聯軍主力才在四平保衛戰中遭到重創,幾乎無力再戰。
形勢不利我軍,潘朔端的184師完全能與我軍一戰,斷然起義和受不了蔣介石的氣有很大關系。
184師屬滇軍六十軍,兩年后,六十軍又在長春起義,起義的一個誘因也是當夠了受氣包。
這還不算完,1949年,云南王龍云在香港公開發文,表示與蔣介石決裂,同年12月9日,盧漢發動昆明起義,宣告云南和平解放。
可以說,從潘朔端到盧漢,滇軍不是在起義,就是在起義的路上。而這一切,都是被蔣介石對滇軍的各種窒息的操作逼出來的!
這也是滇軍60軍軍長曾澤生始終鬧不明白的一個問題:蔣介石為什么這么恨云南人。
曾澤生
其實蔣介石和云南的恩怨,糾結在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云南王龍云。
龍云進云南陸軍講武堂,比朱老總、朱培德、范石生這些滇軍名將都要晚,他能成為云南王,一靠唐繼堯提拔,二靠追隨蔣介石。
1914年,龍云從云南講武堂學習,這年有個法國拳師來昆明擺擂臺,連打幾天未遇對手,狂言鄙視中國武術。結果龍云應戰三兩下就打趴法國拳師,整個昆明為之轟動,情節和電視劇《霍元甲》如出一轍。
也就是這一次,龍云的武功引起了云南都督唐繼堯的注意,第二年蔡鍔調用唐繼堯的副官周若衡,周若衡就把好友龍云推薦給唐繼堯,接任副官一職。唐繼堯知道龍云的武功欣然接受,龍云自此成了唐繼堯的心腹。
龍云
唐繼堯見龍云能干又忠心,總當副官可惜了,就讓他去帶兵,從近衛軍的中隊長,做到禁衛軍佽飛軍的隊長。還有皇帝夢的唐繼堯,相當于把御林軍交給了龍云,這時龍云到唐繼堯身邊才一年。
龍云對唐繼堯也是盡忠擁戴的樣子,1918年唐繼堯赴重慶出任“靖國聯軍總司令”,龍云打前站安排隆重儀仗,鳴二十一響禮炮,要是加個黃羅傘,唐敬堯就是皇帝駕到了。
從蔡鍔反袁世凱起,大批云南部隊就到四川和袁世凱的軍隊作戰,袁世凱死后,蔡鍔出任四川總督,這些蔡鍔系云南部隊,在1916年蔡鍔死后仍然留在了四川,朱老總就長期駐扎四川瀘州。
1920年,云南駐川部隊被四川軍閥打敗,退回云南。次年,這支部隊在軍長顧品珍率領下,進攻昆明,龍云率百余人死保唐繼堯突圍。唐繼堯把佽飛軍改編為云南陸軍第十一團,讓龍云出任團長,自己則出走香港避難。
唐繼堯
留在云南的唐繼堯部隊還算識時務,響應孫中山號召,出兵討伐廣西軍閥。唐繼堯見形勢好轉,于11月回來,在舊部支持下反攻昆明。
顧品珍倒唐,給龍云崛起提供了重大契機,1922年龍云就當上了軍長,并率部奪回昆明,被重掌云南大權的唐繼堯封為滇中鎮守使,駐防昆明,從此成為滇軍的實力人物。
龍云知恩圖報,兵出廣西幫唐繼堯搶地盤,可惜滇軍大敗而回,幸好龍云的軍損失還不算大,實力沒有受到影響。
1926年北伐開始,唐繼堯抱殘守缺,心向北洋政府,為防止云南生變,決定撤銷各軍番號。龍云有好處才忠,動他的奶酪就反。
唐繼堯
加上唐繼堯倒行逆施,激起云南各界憤恨,龍云和胡若愚、張汝驥、李選廷四個鎮守使,正好借勢結盟逼宮,要求唐繼堯改組省政府,倒向廣州國民政府。
唐繼堯一意孤行,立場更傾向北洋政府。四個鎮守使都是實力派,由不得他,1927年2月兵臨昆明城下,逼其就范。
唐繼堯無奈,只好交出大權,做了個空頭總裁。龍云還不能放松,另外三個鎮守使,個個實力強大,周邊還有四川、貴州、廣西的軍閥強敵環伺,他要在云南站穩腳跟,必須要有過硬的靠山。
龍云眼睛全國一掃,就看到了蔣介石。北伐軍總司令勢頭正盛,引領未來,攀上這個高枝,龍云覺得自己在云南前程無憂。
蔣介石
“四一二”過后不到一個星期,龍云就趕赴南京向蔣介石表忠,這個時候汪精衛的武漢政府還在聲討蔣介石,龍云敢孤注一擲也是個狠人。
不僅口頭表忠,龍云還有行動。他和蒙自鎮守使胡若愚,已經為爭權劍拔弩張,還騰出手來查封國民黨左派云南省黨部,和云南省農民協會,并且抓捕了一批我黨黨員、進步學生,立場站向蔣介石一點不留后路。
這把他賭贏了。1927年5月22日,唐繼堯抑郁而亡。死前四個鎮守使去看他,他只搭理了龍云,要龍云看守好云南。他當著另外三個鎮守使說這種話,估計是在坑龍云,誰讓最心腹的龍云要背叛他。
唐繼堯一死,四鎮守使聯名通電支持蔣介石,然后就開始火拼。6月14日,胡若愚聯合張汝驥,派兵圍攻龍云住宅,龍云被俘還因槍械炸膛費了一只眼睛。
龍云
兩個鎮守使把龍云關在一個大鐵籠里,像關一頭猛獸。龍云確實還是一頭猛獸,部下盧漢等人都逃出了昆明,實力并沒有受損。
蔣介石力挺龍云,事變當天就任命龍云為國民革命軍三十八軍軍長。胡若愚和張汝驥敢殺龍云,不僅會得罪死龍云的勢力,還要與蔣介石為敵,有這道任命加持,龍云無疑又多了張護身符。
7月1日,云南易幟歸附南京,盧漢等進攻昆明,胡若愚敗走。形勢逼人,胡若愚不得不釋放龍云,表示支持他主政云南。龍云回昆明接任三十八軍軍長,并受命擔任云南省政府代主席,登上了云南權力的巔峰。
不過這時龍云還不算云南王,胡若愚和張汝驥有力量卷土重來,擁戴唐繼堯的滇軍也在醞釀反撲。
胡若愚
這時期龍云一面和滇軍中異己以及渾水摸魚的貴州軍閥作戰,一面忙著跟隨蔣介石“清共”。
蔣介石投桃報李,1928年初正式任命龍云為云南省省主席,2月又讓龍云當上了軍事委員會委員,還默認他吞并了三十九軍。
龍云知道保住地位必須增強云南實力,大權在握他開始推行云南“內政改革”,定下“進行清黨、財政改革、國庫管理、消滅土匪”的決策。
在這個政策指導下,云南相繼推出一系列經濟措施,增加了云南的財政收入,讓龍云有較充足的財力,為滇軍購買裝備,創辦軍官學校,打造一支較有實力的滇軍。經濟改革也讓民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增加了龍云在云南的威望。
不過亂世求存,站隊最重要。1929年初,龍云又派盧漢到南京,表示云南順從南京政府。
龍云與蔣介石
這年蔣介石和桂系開戰,龍云不作他想,出兵助戰,進攻支持桂系的貴州軍閥,害得昆明空虛,遭到胡若愚和張汝驥等部的進犯。
龍云急令部隊回救昆明,擊退胡若愚、張汝驥,盧漢趁勢攻占大理,擒殺張汝驥。1930年,龍云所屬部隊大敗胡若愚,胡若愚逃往上海,龍云實現云南統一,終于當上了名副其實的云南王。
在軍閥混戰中,蔣介石對龍云最大的支持,就是讓他名正言順,這是他成為云南王必不可少的基礎。
龍云也表現得對蔣介石一心一意,敢下死力追隨蔣介石。接下來的中原大戰中,滇軍也挺蔣,還在廣西遭受慘敗。
龍云也沒有怨懟蔣介石,仍按蔣介石的命令,在云南大搞白色恐怖,讓云南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從龍云向蔣介石表示效忠開始,兩人一直“恩愛有加”,直到紅軍長征途徑云南,龍云和蔣介石才開始齟齬初現。
蔣介石
不管龍云如何表白,蔣介石也不會把他當“自己人”,想統一的蔣介石,容不下有“云南王”;同樣,蔣介石不管怎樣加封龍云,龍云也不會愿意蔣介石的勢力滲入云南,稀釋他云南王的權力。無解的結構性矛盾,遲早都要爆發。
紅軍長征時,滇軍孫渡可以幫蔣介石解貴陽之圍,中央軍要進昆明,龍云卻死活不答應。為防備蔣介石以追剿紅軍為名侵入云南,龍云寧肯放開一條通道,讓紅軍盡快離開云南。
只要不動云南這塊奶酪,龍云就可以死貼蔣介石。1936年6月“兩廣事變”爆發,在云南的中央軍全部撤走。
龍云隨即再次公開支持蔣介石,呼吁陳濟棠、李宗仁等休兵。“西安事變”兩天后,龍云就為蔣介石發聲,稱張學良“狂悖至此,危害國本,罪不容誅,自當盡法懲治,用伸國紀”。
張學良
兩廣事變搞砸了蔣介石介入云南的機會,直到抗戰中后期,蔣介石才重新找到機會。這一次,龍云再怎么掙扎,云南王也做到頭了。
抗戰前期,龍云激情四溢,組織二十萬滇軍奔赴抗日前線,戰損高達一半。他還主動請纓修筑滇緬公路,美國人稱用先進設備要修三年的路,在龍云的操持下,用八個月時間即告完成。
等到中央軍開進云南,龍云整個人就不好了。蔣介石這次進駐,龍云無話可說。
1940年9月,日本違背和法國傀儡政府的協議,出兵侵占越南部分地區,阻斷越南通往云南的交通線,威脅抗戰大后方,龍云再關門,那就等同于叛國。
滇軍在外作戰,中央軍云集云南,龍云感到云南王的位子坐不住了,要調滇軍六十軍、九十三軍回云南駐防。蔣介石還用得著龍云,給他個面子,同意最精銳的六十軍回防。
抗日戰場上的滇軍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全面侵入印度支那,云南成了抗戰前線,蔣介石的勢力更是大舉進入云南,重慶政府的一些機構,直接設置在昆明。
云南的幾十萬中央軍兵力五倍于滇軍,云南經濟也受制于重慶政府,龍云心里警鈴大作。
畢竟在云南云南經營十多年,龍云還是有自保的能量,云南中央軍受排斥的事時有發生。蔣介石在1942年5月31日的日記中,說龍云“跋扈動搖”,只是騰沖已經失陷,云南不能內訌,蔣介石要動龍云還不是時候。
1944年2月,昆明發生龍云部隊裝成土匪,搶劫美國軍用裝備的事件,美國暫停向國民黨軍隊提供武器。蔣介石氣極,稱“龍云跋扈,尤可憂慮”。
抗戰中的滇軍五十八軍
龍云倒覺得蔣介石更可憂慮,越到抗戰后期他心越慌。請神容易送神難他懂,抗戰結束蔣介石就會卸磨殺驢,基本已成定局,他要做最后的掙扎。
以前為討好蔣介石,龍云反共不手軟,如今龍云開始暗中支持進步活動,何應欽命他鎮壓西南聯大的“五四”紀念活動,他樣子都不裝,直接拒絕。
而且他自己還暗中加入了民盟,民盟反蔣立場明確,龍云明顯被逼急了。
矛盾已經公開,蔣介石也不再裝,借日本投降,就著手安排拿下云南王。他先調盧漢率六十軍去越南受降,去掉龍云的尖牙利爪,然后讓昆明防衛司令杜聿明,兵圍云南省政府駐地五華山,逼龍云交出云南大權,去重慶接受軍事參議院院長的虛職。
盧漢去越南前,龍云叮囑他有事速回。真到有事,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且有中央軍虎視眈眈,盧漢也不能有所作為。
盧漢與加里格在河內接受日軍受降
蔣介石趕走龍云,當然不是為盧漢做嫁衣。當時為了搶占東北,蔣介石趁機把滇軍六十軍、九十三軍調離云南,到東北當炮灰,給盧漢來個釜底抽薪。
到越南受降時,六十軍軍長是曾澤生,龍云對他有知遇之恩。他1925年投奔黃埔,卻因云南籍貫和云南講武堂出身的背景,不受蔣介石派系的信任。在蔣介石軍隊不得志,曾澤生辭去軍職,到上海另謀出路。
龍云主政云南后,曾澤生被請到滇軍任職,至此一路做到中將軍長。龍云剛被趕走,六十軍就直接從越南乘坐美國軍艦開赴東北。這時六十軍正在氣頭上,美國人就應中央軍請求,處處要給六十軍“消火”。
中央軍軍官可以帶家屬,六十軍軍官不可以;在熱帶航行不準六十軍官兵上甲板透氣,把很多六十軍官兵憋出病來。還有更過分的,一名六十軍士兵疑似患上霍亂,人沒有斷氣就被美國人扔進大海。
一路受美國人的氣,熬到東北,中央軍無縫對接,繼續讓六十軍受氣。跟著冤家杜聿明混,六十軍上下憤憤不平,杜聿明防六十軍像在防賊。
剛上岸六十軍就被分割,184師由新六軍指揮,182師歸新一軍指揮,暫編二十一師由杜聿明的東北保安司令部直接指揮,軍長曾澤生直接被完全架空。
曾澤生不明白蔣介石為什么要恨云南人,其實蔣介石不恨云南人,只恨云南不服他管的人。
龍云把云南搞成鐵板一塊,經濟、軍事、人事蔣介石都針插不進,水潑不進,所以他恨龍云,也恨阻礙他得到云南的滇軍。
杜聿明
拿下龍云,蔣介石也不愿在云南拉仇恨,把鍋甩給杜聿明。龍云拿蔣介石沒辦法,也只好拿杜聿明出氣。
下臺后見到蔣介石,龍云開口就噴杜聿明:“……這次昆明事變,杜聿明不先把您的命令拿給我,就訴之武力搞突然襲擊,這簡直是一種藐視國法、背叛長官的行為,必須嚴懲……”他要求把杜聿明從昆明調離,不然云南會更加混亂。
目的達到蔣介石也不計較,讓杜聿明背鍋穩穩蠶食云南哪點不好。“杜聿明必須撤職查辦調出云南,以便盡快平息這場風波,安定云南百姓之心”。蔣介石痛快答應龍云的要求,并按龍云的意愿,讓關麟征接替杜聿明。
杜聿明成了作妖云南的罪魁禍首,滇軍卻又交到他手上指揮,這種操作曾澤生心照不語,只是平靜地告訴下屬,要聽從杜長官指揮。
關麟征
杜聿明拆散六十軍還不放心,又下令不把六十軍各師放在主要戰場,只讓六十軍各師承擔駐守任務,184師的三個團分別駐守不同的地方,杜聿明還另派幾十人的諜報隊上門監督。
這樣作踐滇軍仍然不夠,184師在海城、鞍山一帶被我軍攻擊,新一軍的救援虛以為蛇,遲遲不到,兄弟部隊182師倒是來救了,可惜戰力不夠,不能擊退我軍。
在我軍主力剛遭到重創的情況下,184師或許可以拼死堅持,只是潘朔端等早沒了這樣的心情,被吃掉一個團,連撤退都懶得考慮,直接就起義了。
丟了184師,蔣介石和杜聿明也覺得作過分了,又把剩下的兩個師集中交給曾澤生指揮,還附贈一個五十二師給曾澤生,配齊一個軍的編制。這個五十二師是軍統武裝,明顯就是在給六十軍安釘子。
杜聿明
1948年3月,六十軍奉命撤出吉林市,協同鄭洞國守長春。長春的新七軍延誤接應,讓六十軍被吃掉一個團,六十軍已經快要爆發。
長春被困,軍需、糧食供給,六十軍和新七軍比如同乞丐,再給蔣介石賣命,會把云南人的臉都丟盡。
到了十月,曾澤生率六十軍起義,加入到解放軍序列,后改編為我軍五十軍,在抗美援朝中立下赫赫戰功。
可以說,除了黃埔系以外,蔣介石對于其他派系一直都在明里暗里地打壓,滇軍如此、川軍如此、西北軍也是如此。
然而打壓得太狠了,反彈的就會更加厲害,蔣介石懂得這個道理,但就是不改,他始終認為,非我嫡系,齊心必異。結果到頭來,卻是自食苦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