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著網絡的影響,現如今的小孩都特別聰明,除了沒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及實踐,大部分時候說出來的話趕上成年人的言語。不過,小孩的這些聰明如果用在益處,那么勢必起著良性的推動更好,如果聰明運用不當,那就是一件頭疼且無奈的事了。
近日,杭州一位80后的爸爸在給兒子輔導作業時候起爭執,沒曾想爭執之下,男子氣到胸痛難忍,連呼吸都變得困難,隨后被緊急送往醫院,醫生確診后為急性心肌梗死。
看到這里,不少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不過,認真思考后也確實是這樣,如今小孩受著太多網絡影響成就了見聞,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全部揣摩運用,一旦運用的是負面的不良,那么對于學習上肯定淪為壞處。可以說,在編者看來,學生時期“見多識廣”并不一定是件好事,畢竟學生時期的主要任務是課本上的文化知識,而不是社會上的嘮嗑及行為。
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然而,現如今中,年輕的家長為生活奔波,其壓力特別大,很多時候無暇照看自己的子女,以至于孩子的思想及行為更加叛逆,特別是在農村的年輕家長,為了打工將小孩留給爺爺奶奶,可想而知,爺爺奶奶的的思維怎能與孫子、孫女同步。
再講一個真人案例:
李女士有一男一女,女兒上初中,兒子上小學,談及兒女的教育問題,李女士說:“兩個小孩都很難管,特別是大女兒,學習不好,而且做錯事情也不讓說,有時候氣的用手打她,而女兒反而還手對著打”。
對于李女士的女兒這種狀態,肯定是長期導致的教育結果,在不輕不重的教育下給子女說皮了,同時,家庭的成長環境及父母的言行舉止等都有關系,一旦前期教育不當,那么后期想要再改善就困難了。
總的來說,社會的發展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特別是互聯網的到來,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有些學校不讓小孩攜帶手機是正確的,畢竟小孩年齡小,對事情的判斷理解不透,不合理的使用手機很容易思維跑偏。有的人認為,學生有了互聯網會更加的好好學習,這都是瞎扯,70、80年代的學生沒有互聯網不是照樣高考嗎?因此,不要為了學習找借口!孩子的教育問題作為父母更要一定積極參與,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