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用情誰輸。
這個靠博弈權贏得選擇權的世界,沒辦法,人一定是分層的,我們現實點說,根據認知與個人的財富匹配度來看,你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身、打拼經歷、資源、大時代背景等,而這一系列綜合作用下讓你處于當前的層次。階層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由上至下,按照環境的適應度來匹配所處的位置。
你行你就上,你不行,那也很公平,就待在原來的位置,或者集體向上了,被甩在下行的位置。
有的人看到階層兩個字心臟就被戳中,緊隨其后就想冒出“固化”兩個字,我覺得這就是一種不客觀。上下都是相對的概念,有的人下了,就有人上了,只不過你不是那個上的人,當然階層就固化了。
相信社會該分層,就是堅信這個世界就不應該均等分配,而要根據稀缺獎勵價值,而能創造這個價值的人,理應獲取更多的財富,畢竟一切博弈最后都是更適應環境的DNA存活下來。
確實有很多人是憑借運氣跟投胎出身好,起底就擁有了巨額的財富,坐到了上面的位置。但最終會在經歷幾次周期的篩選,來確認是否真正財能配位,配就留下,不配就出局。
這是規律,不可逆轉。
階層存在即是合理,我們不要眼巴巴地盯著別人為什么不主動分你點,或者主動拉你一把往上。倘若你有心,完全可以憑實力,讓他們站起來拱手相讓。
我相信
每個人都是成長型的,所以你現在的位置,不一定是你最終的位置,但最好是你自己奮斗來的。嚴格意義來說,是你個人主觀能發揮的部分占比要足夠重,超過60%以上。
這個主觀能動性包括你的認知、執行力、重復、思考等一個人復合型的素質。
你也許會疑惑,都是上去,為什么不能讓別人拽自己上去呢?
這就要說說,別人拽上去的風險。一個年賺百萬的人進入年賺千萬的圈子里面,他一定會感覺到格格不入,因為量級跟體感不同。人家一個月賺你一年,你還自我感覺良好,別人早已next level。
一旦你認知、財德不匹配的時候,去到不屬于你的位置,你那些固有認知以外沒補齊的東西,就會讓你在一個更優質的圈子里,顯得很蠢笨。
蠢笨還不是停留在別人對你的評價上,包括但不限于不會跟你合作,不會跟你互換價值,即便想要合作,也要對你設置重重關卡考察。
向上社交,我們之前提過,一定要自己的認知等各方面都提升了,打破自己的思維格局,才能真正地匹配上,而你社會等級跟社會關系的提升,往往才會給你帶來金錢的結果。
環境對人是有擠壓作用的,倘若你自己沒有很強的突破力量,那么誰帶你上去,都無濟于事。
上面格格不入,原來的人又反復打壓你,最后產生自我懷疑,自暴自棄回到原來的位置。
很多人這種過程一來二回幾次,就折騰不起了。
錢財這個東西,很有意思,看似可以具化成一串串數字,實際上如果不是自己悟到、覺到的,根本拿不住。
大部分的人都在中間
因為高低對你來說都是相對的。
但有意思的是,比你高的人完全不需要共情,這種共情多半在他們眼里是一種巴結和討好。他們未必看得上,只有在你們之間有價值互換條件下,這種時候,你的共情別人才會領情,否則連情緒價值都稱不上。
而對于比你層次低的人來說,共情多了就會讓對方覺得是理所當然,從而不斷地索取。
因為你主動給他們提供價值,慣著他們,沒有門檻,這種便宜占多了,對方就覺得可以一直有,哪天你不給了或者給不了,還成你的錯了。
共情是換不來共情的,在跟你不匹配的階層人眼里。
當然同個階層的人,如果沒有需要價值交換,其實你也未必要共情,我們的標題應該說,不要共情任何人,因為任何人都不需要,也不值得你共情。
直白說,你沒有共情別人的資格權。
人與人之間相處靠的是相對同頻的那段時間,而不是永遠同頻,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沒有階層這個語境下,共情任何人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還是多共情下自己,多守護自己的能量跟精力,情緒,把它們發揮在向上的這條路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