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在臨床治療中
有“三高三低”的特點:
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
早期診斷率低,手術切除率低,藥物有效率低
胰腺癌患者就診時大多處于中晚期
手術切除率不足20%
而未經任何治療的胰腺癌患者
平均生存期僅3~6個月
因此胰腺癌被稱為“癌中之王”
01
必須重視高危因素
胰腺癌的直接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已知胰腺癌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非遺傳性因素
吸煙。
肥胖,體質量指數(BMI)≥30者胰腺癌的發病率顯著增加。
飲食結構不合理,飽和脂肪酸和/或肉類攝入過多者胰腺癌的發病率顯著增加。
糖尿病,尤其是新發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反復炎癥刺激胰腺細胞癌變。
職業暴露,如長期接觸石棉、殺蟲劑、燃料、石油等。
存在非遺傳性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及時調整生活習慣,重在預防。
?遺傳性因素
研究發現,10%~20%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史,因此有直系親屬患胰腺癌史者,要提高警惕。
02
留意四個預警信號
?消化不良
出現食欲差、有飽脹感、惡心等癥狀,要及時就醫。當體重下降超過10%時,更要引起重視。
?血糖有變化
既往無糖尿病家族史,突然出現血糖從正常變高,或者突然變得不穩定,一定要引起警惕。
?腰背痛
尤其是以左側為主的腰背疼痛,疼痛持續加重,有束帶感,夜間更為嚴重,白天可能因活動帶來的注意力轉移而有所減輕。
做仰臥、伸懶腰等脊柱伸展動作時疼痛加劇,做俯臥、蹲位、彎腰等脊柱彎曲動作時,疼痛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
?皮膚黃染
尿液首先變黃,逐漸加重為醬油色,隨之眼睛和皮膚在幾天內迅速變黃,大便發白呈陶土色。
03
早診早治可改善預后
由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遠期預后差,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
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定期檢查,警惕胰腺癌的發生,重在預防和早期發現。
胰腺由于深居腹膜后,被其他臟器所包圍,胰腺癌早期并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只是單純表現為腹脹、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部隱痛等消化道癥狀。
而隨著疾病的發展,該病逐漸出現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
黃疸(胰頭區胰腺癌侵犯壓迫膽總管所致)
腹痛(腫瘤堵塞胰管或侵犯腹腔神經叢所致)
體重減輕(食欲下降及腫瘤消耗所致)
但這些癥狀也并沒有特異性,而且容易和胃腸道疾病或膽道系統疾病相混淆。
因此,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果出現不明原因或無法解釋的上述癥狀時,應警惕胰腺癌的可能。
?常規體檢的人群
可每年定期篩查超聲及腫瘤標志物,其中CA19-9是比較敏感的指標,被用于監測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達80%以上。
當超聲檢查發現異常或腫瘤標志物異常升高時,要進一步完善增強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如仍然診斷困難時,可考慮行超聲內鏡和穿刺活檢明確診斷。
?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
應縮短至每半年進行定期篩查,同時應考慮定期進行增強影像學檢查。
來源: “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