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日早上,我坐在餐桌邊吃早餐,老二問我,女兒窮養好,還是富養好?
聽到這個問題,我腦子里瞬間跳出兩個人來,一個是李湘的女兒王詩齡,一個是媽媽故意給14歲女兒買站票,讓女兒沒苦硬吃的那個女孩。
王詩齡前幾天又上熱搜了,在李湘曬出的照片里,王詩齡正在打開近千萬的勞斯萊斯幻影車門。并配文說,倫敦16歲可以考駕照。
也就是說,王詩齡人生的第一輛車,是她媽媽送給她的,近千萬的勞斯萊斯幻影。
評論區有人說,投胎是個技術活,贏在起跑線上這兩句話,隨著王詩齡的長大,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
確實,李湘在富養女兒這件事上,絕對是不遺余力的。
不論是金錢上的投入,還是愛的滋養方面,幾乎是全方位,面面俱到。
即使她和王岳倫離婚了,兩人并沒有因為婚姻破裂,而減少對女兒的愛。看王詩齡和王岳倫相處時的狀態就知道了,父女關系非常和諧,有愛。
富養出來的王詩齡,心胸自然是寬廣的,富足的,平和的。
這個從她畫的畫里,就可以看出來。見畫如見人,她的畫用色大膽,都是鮮艷的顏色,非常治愈。一看到,心情也會跟著敞亮起來。
被愛包圍著長大的王詩齡,必然有一顆溫暖、善良的心。
因為被愛過,得到過愛,她身上所展現出來的,必然是愛。
02
前些天看到作家李筱懿的一個視頻,她說,錢會流向不缺錢的人,愛會流向不缺愛的人,苦總是留給特別能吃苦的人,非常有感觸。
看看周圍的人,似乎都在印證這句話是對的。
給14歲女兒買站票的媽媽,視頻里的配文是,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無座慢車,給我好幾個白眼,下次繼續。
原來,這位媽媽暑假帶女兒出游,特意買了火車的一張慢車站票,讓女兒一路站到終點。
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位媽媽給出的理由是,自己曾經吃過的苦,也想讓女兒感受一下。
這個新聞在去年下半年,引起過非常廣泛的討論。
我的感受是,這不是典型的沒苦硬吃嘛,一張站票能讓孩子吃到什么苦頭?不過是身體上勞累一些,孩子又多了一個吐糟媽媽的事兒而已。
用這種方式養出來的孩子,從心理學層面來說,有條件而故意不滿足孩子,除了剝削孩子的快樂之外,更負面的是,讓孩子有嚴重的匱乏感。
這種感覺會伴隨一生,情感和做事都不會太通暢。
窮養和富養這兩種養育方式,不僅僅是指物質層面的東西,還包含精神方面的給予和包容。
有些父母的行為,自以為是在為孩子好,其實,他們真的不是在愛孩子。而是將孩子推到離自己更遠的地方去,還埋怨孩子不懂事,不體諒自己。
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做了什么事,讓孩子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03
我最早聽到女兒要富養這個觀點時,人家是這么解釋的。女兒要富養,不然很容易被渣男騙走了。她從沒享受過好的東西,一旦擁有,就不想,也不愿失去了。
人家隨便勾勾小拇指,女兒就跟人家跑了,可能就是一個蛋糕,或許就是一頓好吃的事兒。再加上一些甜言蜜語,輕輕松松就把人搞定了。
當時聽到,感覺這個觀點說得好對啊,好有道理呀。周圍確實有姑娘因為這些廉價的好,而跟男朋友在一起的。
現在再來看,它是具有時代和特定的社會環境特色的。
作為85后,我們成長的那個社會環境,確實是物質條件沒那么豐富,賺錢方式也沒現在這么多。
女兒要富養在那時,更多的是指物質條件方面的,而不是其它。
如今,我自己也養育了兩個女兒,在女兒要窮養還是富養這個問題上,我的個人看法是,根據自己家的經濟狀況來。
在經濟能力能夠承受的范圍內,給孩子最好的就行。簡單來說,就是量力而行。既不打腫臉充胖子,也不沒苦硬吃。
04
這里,容易形成兩個極端:
1、父母省吃儉用,給予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穿名牌,吃好的。
這樣養出來的孩子,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父母成了他的血包。
作為父母,你要保證,你血包里的血量一直充足,可以任孩子予取予求。要不然,翻臉是遲早的事兒。
到時候,人家還嫌你這老家伙沒用,別人的父母怎么怎么滴,你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2、有條件,卻故意哭窮,不滿足孩子。
這樣的例子,在網上隨手一搜,都有。
這種方式養出來的孩子,有非常強烈的不配得感。
總感覺自己不配擁有好的東西,好的物質條件。哪怕是好東西近在眼前,伸手可得,他們也會本能的拒絕,或是懷疑自己。
父母自以為是鍛煉孩子,其實是讓孩子在個人行為上,變得畏手畏腳,前怕狼后怕虎。
05
我跟我女兒講,如果當下你覺得貴的東西,可能暫時沒有那個購買能力,那就把它當成一個獎勵。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完成了,就用它來獎勵自己。
如果是吃的,那就去滿足自己,比如,甜品、水果、零食之類的。又不是天天去吃,偶爾吃一次,嘗一下味道,還是可以的。
只有真正去嘗過了,心里才不會一直惦記著,念念不忘。
養孩子,不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不論是窮養,還是富養,最重要的,還是教養。
一個沒有教養的人,是很難與他人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的。
當他處理不好與他人的關系時,他自己也是痛苦的。當父母的,看著也難受。
因此,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窮養還是富養,而是在于,你想讓你的孩子以后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以什么樣的方式立足于社會之中,并頑強地生存下去,有一番作為?
這才是為人父母應當思考的,并為之努力的方向。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